“亲情”主题素材解读

作者: 段荣香

“亲情”主题素材解读 0

一、主题内涵

亲情基于血缘或婚姻关系,是连接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情感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它基于爱、关怀和支持,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珍贵的情感之一。

中国古代社会高度重视亲情,将其视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并通过文学、家风家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传播和弘扬。《大学》中提到“家齐而后国治”,强调了家庭和谐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进一步阐述了家庭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孟郊的《游子吟》中,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优秀的家风家训则传承着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镌刻着个体成长的足印。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相互扶持,是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的经典场景。

当今社会,人们对亲情的重视程度在不同年代的人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亲情的维护和传递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亲情关系的淡化。尽管如此,亲情依然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经典挖掘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鄰鄰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节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散步》)

【素材解读】

1.亲情的温馨表现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莫怀戚的《散步》通过一家人一起散步的小事,描绘了祖孙三代之间的温馨互动。这种互动充满了爱与关怀,形成了家庭生活中的动人氛围。

2.亲情意味着生命的传递与责任的接替。当散步路线出现分歧时,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意见和最终妥协,反映了中年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与担当。后来,“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这一行为既是对家庭成员间生命传承的一种展示,也是对责任接替的一种肯定。

3.文中多次出现家庭成员“听话”“听从”行为,反映了中国式家庭有通过自我让步去实现群体和谐的特点。母亲温和,妻子贤惠,儿子乖巧,而“我”富有力量和责任感,带上全家人一起散步,即使遇到分歧也不愿分成两路,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的一面。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到国家需要、大难当前,中华民族总能爆发出举世罕见的凝聚力。

三、人物选志

1989年春节前夕,习仲勋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让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忧心忡忡。他遂请假携彭丽媛陪习仲勋去了西安。一路上,习近平细心侍奉着父亲。后来,原陕西省石油公司副总经理曹耀斌讲述过一件事情:“我们请老爷子吃饭,上了道蒜香排骨,老爷子嚼了嚼,嚼不动,我就检讨,说这菜没做好,劝老爷子不要吃了。老爷子说,暖,这怎么能浪费!就夹给了坐在他右手边的习近平,习近平马上就吃下去了,非常自然,一点停顿都没有。”

尽管公务繁忙,每当有时间一起吃饭后,习近平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在他的办公桌上,永远都放着和父母的合影。习近平还经常谈起五六岁时随母亲买《岳飞传》《岳母刺字》等小人书的故事。习近平说:“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书摘 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贾平凹《写给母亲》

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来到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餐厅鸿瑞园店,仔细询问虚拟养老院的运行情况。见到一位老人还没有盛饭,习近平立马给老人端了一份饭菜。当天,习近平给老人们拜年,祝愿他们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在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老人老伴石爬专问:‘怎么称呼您?"村主任说:“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

(选自2018年10月17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素材解读】

1.爱子女是本能,爱父母却是一场修行。真正重视亲情的人,懂得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愿意为他们付出时间和精力。2.孝敬父母、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統美德。跟大家一样,习近平总书记也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数十年来,他在各种场合通过言传身教,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和对老年人的尊重与爱护,堪称敬老爱老的表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将孝敬自己家里的老人推及别人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充分体现出中国孝道的伟大境界。尊老敬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全社会都应关注老年人,使敬老爱老的美德得以大力弘扬。

四、时事传真

今天是年三十儿,您到家了吗?满载着惦记和牵念,跨越万水千山,穿过风霜雪雨,您此刻是不是吃上了妈妈的拿手菜?是不是和家人齐聚一堂?最近几天,回家的话题频频登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sz20250505.pd原版全文

热搜,成为最暖心的话题

‘远嫁女儿回家过年,父母等14个小时,凌晨1点做7个菜迎接。”

‘女子凌晨到家,12名家人路边守候。”

“儿子当兵三年偷偷回家送惊喜,母亲一句‘你是我儿子吗’,令人落泪。”

而被这些回家的新闻击穿内心的网友,也在一次次的点赞、转发、评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态度: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过年;无论多晚,全家团圆就好。因为我们的父母、子女、亲友都与热搜中的一样,在热切地盼望着我们回家。在异乡打拼的我们也一样,急切地踏上这趟指向家的旅程一一这是一场亲情的双向奔赴。

回家这一刻,我们不再是张师傅、李老师、写字楼里的王小姐,我们只是留守在家的儿女的父母,是耕作在土地上的父母的儿女,是同样拼搏在四方的哥姐弟妹中的一员一一这一刻,我们回归到了家庭中的角色。

(选自2023年1月21日中工网,有删改)

【素材解读】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人外出打拼,平日与家人难得相聚。当我们重回家园,在生长之地与血脉相连的人重新联结时,相聚的喜悦、家庭角色的回归让我们明白奋斗的意义,也为我们再次出发积蓄了动能。

2.中国传统佳节与亲情关系密切。“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过年;无论多晚,全家团圆就好。”除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众多传统节日也是加深家庭感情、承载亲情的重要平台。这些节日传承至今,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五、运用示例

请以“亲情的力量"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文题解读】

关于亲情主题写作,同学们因为具有真实丰富的家庭生活体验,动笔时一定有很多话要写。本题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亲情”,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纽带,包含着家庭成员间的关爱、理解和支持;一个是“力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论顺境逆境,亲情始终伴随,给予我们向上生长的力量。前面的亲情素材,有助于同学们打开更多相关的回忆和想象,扩大选材的广度,并深化对亲情意义的理解,从而提升主题的深度。写作本题,可以参考以下两个方向:

一个是记叙文方向。可以写自己在亲情沐浴下的励志故事,也可以写自己孝敬父母或尊老爱幼、给予家庭成员温暖支持的故事,还可以通过写他人的故事弘扬家国情怀和社会美好风尚。此外,还要讲究一点写作技巧,如铺垫、扬抑、悬念、修辞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另一个是议论文方向。在前面的相关素材和解读中,从普通人到名人,从日常生活到传统佳节,从个体到群体,从小家到大家,从感性到理性,已经对亲情作了相对全面的呈现和解读我们动笔前,首先要确定鲜明的观点,比如“亲情是有力量的”,/书摘/ 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迟子建《龙眼与伞》进而想到它的力量表现在哪些层面,由此再定几个分论点;然后是论据要典型,前面所给的素材都可以用起来,自己积累的相关事例与名言也可以充实进来;最后注意论证方法的丰富性,还有语言尽量严谨、简洁、有力。

【范文示例】

亲情的力量

在人生旅途中,亲情像不灭的火把,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亲情的力量,在于它的陪伴和守护。童年时,父母长辈的呵护与兄弟姐妹的陪伴,让我们快乐无忧地成长,感受生命之初世界的美好;暮年时,子女晚辈的孝顺与兄弟姐妹的相怜相惜,让我们生活安定幸福,感受生命最后的温暖。亲情,是孟郊眼里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苏轼笔下的“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为我们的一生提供有力的物质后盾和情感支持。

亲情的力量,在于它的成全和托举。为了成就更好的个体或者整体,亲人间奉献、妥协、改变甚至作出牺牲,古有孟母三迁、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张文亚割肝救母、马永恩背父上大学。而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它可能是散步时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夜归时一桌热气腾腾的菜、疲累时一扇悄悄关上的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们心中涌起暖流,体验到亲情的博大宽广。

亲情的力量,更在于它的激励与鼓舞。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亲人们言传身教,教诲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追逐梦想。在父母严格要求下,在岳母刺字等生动故事中长大的习近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正是因为有了亲情的滋养,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感恩、如何去拼搏。亲情燃起的热烈火焰,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我们大步向前的过程中,亲情似乎变得淡漠了。但是,亲情始终是刻在我们骨子里最深沉的情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使远在天涯海角,我们也能感应到来自故乡的深情召唤:回家。

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是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都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不可或缺。温柔敦厚的家庭亲情还会发展到“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传统,这种家国情怀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强大向心力的精神密码。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亲情的温暖与力量,带着它一路前行,且行且珍惜。

“亲情”主题素材解读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sz2025050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