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点亮民族未来
作者: 刘毅强当咖啡香弥漫于高楼大厦之间,福建土楼中千年茶韵依旧袅袅;当人工智能在几秒內生成诗文,青铜鼎上的古老铭文仍静静诉说着往昔珍藏。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传统文化并非黯淡退场,而是如同一泓永不干涸的清泉,奔涌不息,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发展。传承传统文化,就是在点亮民族未来。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所在,承载着先辈们经岁月洗礼而熠熠生辉的智慧与精神。从古老的诗词歌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对生活细腻入微的感知与情感表达。在传统节日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家庭、民族的深厚情感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是我们民族身份的独特标识,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胸怀,到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洒脱…传统文化穿越时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然而,传统文化正面临严峻挑战。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外来文化大量涌人,年轻一代被多元文化吸引,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持续降低。许多传统技艺耗时、费力且从业者收入微薄,导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互联网信息爆炸,碎片化内容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承载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传统戏曲等受众减少。若不及时重视与保护,传统文化瑰宝恐在时代发展中蒙尘、消逝。
‘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传承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时代,传承不能因循守旧,唯有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才能重焕生机。比如李子柒用镜头展现传统生活美学,助力青少年领悟传统文化的匠心;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新运用传统文化,辅以精良制作,引发全球观众情感共鸣,成功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这些事例证明,以多元形式传承弘扬,方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传统文化贴近当下,以新面貌吸引更多人关注与热爱,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新时代的我们肩负着传承文明火种与缔造未来文化的双重使命。身为中学生,我们应身体力行,以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守护过去,开创未来。
点评:文章论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面临挑战及传承路径。文章开篇以对比引入,生动形象。行文逻辑清晰,例证丰富恰当。文章结尾呼吁中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紧扣主题,感染力强。

/书摘/ 秋风一起,瞧啊:天上有云,云是透明的;山上、海上明明罩着层雾,那雾也显得干燥而清爽。 一杨朔《秋风萧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sz2025080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