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子旁边,听大家说……
周梓隽(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学生):
我有两个同学,他们的生活态度、方式全然不同,又都比较内向,在我看来两人是不太可能结交的。但因为一款二次元手游,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大家常常见他俩在一隅乐呵,形成一个自得其乐的小俱乐部。
同样是关于二次元,由于喜欢的角色不同,争端交锋也时常存在。有位喜欢《原神》的同学曾来找我倾诉,他被朋友吐槽为“原批”(对《原神》玩家的一种蔑称)。不仅如此,那位朋友还侮辱了他喜欢的角色,一气之下,两个人闹掰了。不同的二次元爱好者,像武林之中的不同帮派,互不争斗便天下太平,一旦发起进攻,便是荷枪实弹。所以,对于友谊这条小船,二次元既能当作社交货币来载舟,一不小心也能变成“导火索”而覆舟。
徐凌艳(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老师):
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尽管很多时候不理解,但我们不怕学生有喜欢的东西。许多学生正是因为没有热爱的事物,感觉人生没有什么值得追求和留恋的,才会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喜欢五花八门的文化,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个性发展使然。他们还常跟我说“国漫崛起”,年轻人能喜欢本土的产品和文化,我觉得也不错。所以,我们老师都比较尊重学生的爱好。
身为“铁打”的老师,我们能从一届届学生身上看到流行事物的变化。前几年,学生之中流行穿汉服,文艺汇演上最多的就是古风节目和女团舞。而这两年,关于二次元、网络梗的节目特别多,比如《猪猪侠》《巴啦啦小魔仙》《奥特曼》,学生似乎越活越幼稚了。我猜,可能还是与他们平时压力大、短视频看多了有关。这类东西特别放松,不用费脑细胞,开开心心地笑就好了。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许多二次元商品都比较贵,学生的心态很简单——“喜欢就要买”,他们不会考虑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家长的经济条件能不能承受。我有一个在上大学的学生,他妈妈后来联系我,说孩子沉迷于二次元文化,每天都在找漫展、买装备,一套装备动辄上千元,去外地看漫展也不便宜,家里总是为此闹矛盾。此外,学生喜欢这些流行文化,势必离不开网络和电子产品,或多或少会影响学习。这些问题都不能回避。所以,我们学校就举办一些积极的活动,运动会、文艺汇演、跳蚤市场……想Cosplay的、想化妆的,尽情去做吧!给你舞台的时候,我们希望你放开了玩,但平时还是要收起心来好好读书。
尼奥(播客《消费新知》主理人):
这几年,关于谷子亮眼的销售数据频繁出现在各种新闻、报告中。例如四川成都的天府红商场,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成都百货大楼,后经数次关停、改造、重建,终于在近年以“二次元聚集地”的身份异军突起,被戏称为“二次元拯救老商城”。卡牌市场的潜力也非常惊人,集换式卡牌已成为日本第一大玩具品类,2023年行业规模达到2774.3亿日元,占日本玩具行业33.6%的份额。而在国内拥有奥特曼、小马宝莉等IP授权的卡游,早在2022年单个年度就卖出22.86亿包卡牌。
为什么这些二次元产品能卖得如此好?原因有很多,但是时候请出一位这几年在消费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玩家——情绪价值。《DT商业观察》发布的《2023青年消费调研》显示,近一半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消费,64%的消费者更看重精神消费。人们的消费重点,正在从购买商品转向购买体验,从获得服务转向获得情绪价值。
在享受这些流行文化和情绪价值带来的乐趣时,如何对我们的钱包再好一点,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谷子再好,也不能多吃啊!(仰天呐喊)
首先,学会区分需求和欲望。真正的需求是趋于必要性的,而欲望往往源于环境影响和情绪驱动。每次想要吃谷的时候,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再买一个吗?”给自己一个机会,想想是否真的需要完成这次消费。
其次,给自己的兴趣消费设定合理的预算,确保支出不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记账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实践,它不仅能帮助你梳理日常开销的组成,也能更清晰地观察到哪些花费对你而言是真正带来价值和快乐的。
最后,为兴趣买单,而不是为攀比和炫耀氪金;为自己消费,而不是为别人买单。
此刻,望着书架上的一排手办和公仔,我衷心希望大家可以在安全的范围内尽情享受这些小物件带来的美好,也祝愿我们可以少踩坑,把钱花得更明白、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