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破浪
作者: 黄书岳
“恭喜H市代表队‘鲲鹏破浪’队赢得B省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主持人洪亮的声音响彻游泳馆,场馆内掌声雷动,夹杂着激动的尖叫声。
四个青涩少年仿佛尚未抖落身上的水珠,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领奖台,他们的身影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
正值十五六岁花季的少年们,个个散发着熠熠光彩。而对于“鲲鹏破浪”游泳队而言,精彩的故事才刚刚启幕……
海滨之城H市的夏日傍晚,空气中弥漫着海鲜的鲜香和冰镇汽水的清凉。荆莫从海边餐厅的冰柜里取出一瓶荔枝汽水和一瓶特仑苏,走到沙滩上坐下,把特仑苏递给身边的人——他是“鲲鹏破浪”队队长朱鹤林。荆莫作为队员之一,关切地提醒:“鹤林,我们获得国赛选拔资格,接下来的高强度训练恐怕对你的旧伤不利。如果真的难以负荷,不妨暂时休息。”
朱鹤林接过牛奶,饮了一口:“咱们自小一起长大,你应该很清楚我的个性,何况每三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比赛机会,你明白三年对于一个运动员意味着什么吧?”
荆莫知道自己不必再劝。朱鹤林这犟脾气再怎么劝也没用,甚至可能会激怒他。荆莫转过头去,假装欣赏傍晚的海景。
国赛训练的艰辛程度远超“鲲鹏破浪”全体队员的预期。队里的幽默担当谢朗每天都愁眉苦脸,平日活力充沛的他如今疲惫得几乎不愿开口说话。其他队员也好不到哪里去,荆莫靠在柱子上都能打瞌睡,朱鹤林则时常感到胸口隐痛,但他并未告诉任何人。
两个月匆匆而过,国赛的日子终于来临。
“各位观众,欢迎来到国家选拔赛现场,即将进行的是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首先出场的是来自B省的‘鲲鹏破浪’队……”解说员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各支参赛队伍,其中特别提及了教练雪雁对“鲲鹏破浪”队的严格要求。
此刻,雪雁紧盯着赛场,只要在这场赛事中获胜,这群少年的生活或将翻开新篇章。
哨声划破寂静,少年们纷纷跃入水中,溅起朵朵浪花。他们宛如逐浪者,勇往直前。朱鹤林作为第一棒100米的选手,面对的是最强劲的对手——C省的简乐阳。
然而,当他一头扎进冰冷的池水中时,一股刺痛从胸口传来,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过身为队中王牌,他决不愿意轻易退出。
朱鹤林咬牙坚持,速度明显比平时训练要慢。他隐约听见队友的呼唤和教练的怒吼,情急之下,他在水中强行加速,却忽略了游泳不仅需要力量,更讲究节奏韵律。由于不适应加速游,他的身体状态急剧下滑,最终支撑不住,眼前一片漆黑……
朱鹤林逐渐恢复了意识,发现自己身处医院,母亲正守在病床边,早已哭红了双眼。
“……我们没有赢吧?”朱鹤林虚弱地问道,这是他首次如此忐忑不安地直面可能的失败。
母亲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诉他要去买菜做些粥给他吃。朱鹤林默许了。母亲离开后,他陷入深深的自责,感觉自己不仅让队友、教练失望了,更是拖累了全省的成绩。这次失败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如同精美绸缎上被烧出的大洞,无法修补。
医院的窗户正对着一条街,夜幕降临,月光悄然洒在冷清的街道上,一切显得模糊而寂寥。无人察觉,一名少年在病房内默默垂泪,手中紧握着手机。
次日,荆莫和谢朗带着水果和气球来医院探望朱鹤林。三人安静地坐着,各怀心事。许久,谢朗打破了沉默:“祝你早日康复。”说着,他将画着搞笑图案的气球递给了朱鹤林。
朱鹤林微微一笑,若是在以往,三人必定嬉闹不止。此刻,他们小心翼翼地交谈着,气氛微妙而尴尬,谁都不敢触及游泳的话题。
突然,病房的门被用力推开,一贯冷静理智的冯卓戈情绪失控地冲进来,责怪朱鹤林让大家为他的失误买单,称其为“胆小鬼”。
荆莫和谢朗见状,急忙将冯卓戈拉出门外。病房恢复了平静,朱鹤林无力地闭上双眼,耳边久久回荡着冯卓戈的愤怒言辞。
夜晚,微风吹拂着枝叶,将月光割裂成细碎的光影,洒进病房内。朱鹤林躺在床上,思绪飘回到冯卓戈指责他的场景。他承认自己确实犯了大错,于是向雪雁教练提出了退役的请求。尽管没有收到回复,但他相信队友们和教练都已经知情。
少年之所以被称为少年,是因为他们无所畏惧,积极进取,赢了一次,就想赢第二次,他们的词典里仿佛不存在“失败”这个词。然而,一旦遭遇失败,他们可能会失去锐气,选择逃避。但现实世界中,又有谁能真正退回起点?
手机屏幕闪烁,朱鹤林看到荆莫发来一条信息,内容是关于如何正确面对挫折的,并引用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内容。朱鹤林苦笑着摇头,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良久,荆莫又发来一句话:“明天下午三点半,我来找你。”
第二天下午三点半,荆莫如约来访,试图给朱鹤林灌输正能量,但未能取得明显效果。
“算了,一起看《长安三万里》吧。刚上映时,我们还在训练,没时间看。今天就看吧。”荆莫拿出平板,朱鹤林没吭声,算是默认了。
影片结束后,朱鹤林对其中某些情节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荆莫借机拿起桌上的特仑苏,感慨道:“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朱鹤林听罢调侃道:“你连广告词都说得这么煽情。”
荆莫离开后,朱鹤林回味着电影的情节,试图探寻那份似曾相识的感觉。《长安三万里》生动展现了课本中那些伟大诗人的命运变迁。在盛唐的衰败背景下,个体的无助与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晚年虽身陷囹圄,但仍能高歌“轻舟已过万重山”;声称“高家枪不为舞蹈,只为杀敌”的高适,在朝廷无人可用时才被重用,一辈子没有被长安接纳的他,最后一战还是为了信念,为了长安。他们都曾壮志满怀,却屡遭挫败,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跌倒后再爬起,他们有风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朱鹤林在床上翻找东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支录音笔,打开后,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录音里是教练和队友们倾诉内心的话语,包括冯卓戈诚挚的道歉和雪雁教练的寄语。
雪雁教练在录音中讲述了队伍取名为“鲲鹏破浪”的缘由。这个帅气的队名源自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便如大鹏这般充满仙气的鸟也会遇到失败与困境,关键在于能否振翅再飞。她希望朱鹤林领悟到,无论何时都不能停滞不前,即使暂时跌落,也要保持对翱翔苍穹的热爱。
“鹤林哥,我不太会表达……希望你能像我们的口号一样——风起风停,你不停!潮起潮落,你不落!”
“我,荆莫,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的好兄弟。我知道你一向好强,但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想要成功单靠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气韵。我知道你一直很爱喝特仑苏,但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也不是所有姓朱的都是大名鼎鼎的朱鹤林,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意味着被消灭。你心中的那片潮总会澎湃,卷起绚烂的浪潮,逐浪而行吧!”
听完大家的留言,朱鹤林先是微笑,继而泪流满面。他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与诗人们虽然同样遭遇失败,但真正的不同在于诗人们坚定了信念,反复挑战,展现出了永不服输的精神风貌。
深夜,朱鹤林握着录音笔,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眠。
出院那天,阳光明媚,朱鹤林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开始,脚下的道路犹如鲜花铺就,通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他依然是那个追逐波涛、永不言败的少年,永远保持着一颗逐浪前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