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
作者: 缪依冉
钱塘潮涌,掬一股张扬之力娓娓入画;
翰墨丹青,换一抹含蓄之韵深深挥毫。
恰似波涛流转,画帖尤美,墨下生花,“啪嗒”一声坠下,一缕香飘,一浪绽放。墨韵如诗的青春年华便与钱塘潮涌携手并肩,款款而至。
若论我与国画的初次邂逅,可能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艺术淳然古朴的倾慕和对水墨画淡雅宁静、意蕴悠长的着迷。但当真正庄重而严肃地提笔挥毫时,少年的我仿佛变回了蹒跚学步的小孩,这成长的进程是一步一个脚印缓缓积淀下来的,绝非一蹴而就。
此后,我绘出了西湖的烟雨空蒙,画下了虎跑泉的蜿蜒缠绵,染就了漓江的青翠欲滴,它们无不演绎着大自然细水长流的恬静娴雅,宛若一位温婉知礼的闺秀,含情脉脉,身姿窈窕。
我暗自欣喜,画纸摞得高了,成山了,可执笔的手却渐渐缓了,柔了,轻了,软了……
“孩子,你来。”外公慈祥地招呼着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不疾不徐地说,“我们今天去看钱塘江大潮。”
我手中的笔陡然一顿,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担心贸然尝试画如此气势磅礴的江潮会黯然失色。
移步至钱塘江岸,游客如织,摩肩接踵,都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场面之壮观真是无与伦比!
初时,那水面上仅仅是波澜起伏,浅褐色的潮水鲜有疾流至岸边,轻轻拍打,以“啪啦”一声清响来展示自己的足迹和存在。而后默默退去,泛起一层一层洁白而参差的浪花,不带走一毫浮尘,仅留几缕掠空而过、轻缓缥缈的水汽施舍般地在人们脸上蒙过,溅起几声欢笑,惊起几处鸣啭。此时的潮水恍若晦涩而贫瘠的唱词,乏味而枯燥。我心如止水,等待盛宴的高潮。
忽而,一只大鸟于高空振翅翱翔,转瞬即逝,一声铿锵而悠长的啸鸣掠过耳畔。随即,前头的人惊呼:“潮来了!”
我凝眸注视,只见那水天相接的海平面上,霎时间涌现出千万匹奔腾而来的铁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纷至沓来,蹄下生风,震天动地的浪潮声冲击着双耳,贯穿长虹的景象刺激着双眸,恢宏壮阔的气势振奋着人心,惊涛骇浪,荡气回肠。
这便是钱塘潮涌所具有的造化之力,张扬豪放!
两侧的石壁抵挡不住潮涌的排山倒海之势,那江潮冲破一切阻碍,汹涌而来,迸发出巨大力量,似崛地而起的险峰矗立于眼前。那潮头似镶嵌着晶莹剔透的白花,缀于泥沙混淆的激流之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而后,靠近,逼近,水帘似的浪潮充溢人们的视线,在人鼻尖前将将刹住了脚,似巨人的巴掌猛地一拍,一掀,惊起一片赞叹。
潮水倾泻而下,宛若天空被划破了一个大窟窿,波澜壮阔,颇有李太白醉酒后豪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意蕴。这激昂澎湃的力量之美!
我的手腕似乎被这潮涌注入了力量,指尖恨不能立刻将这壮景绘于画卷之上、方寸之间。我想,这便是青春的力量吧!这如潮涌般的力量深入骨髓,是豁然开朗、充满朝气的!
我的情感激荡被外公尽收眼底,他不禁嘴角一勾。古朴雅致的书房,暗香浮动的黄昏,细碎橘黄的夕光映在糙面的宣纸上,缓缓提笔,轻蘸墨汁,笔酣墨饱,大笔一挥,笔走龙蛇,彩墨点染,笔直遒劲。胸中有丘壑,笔下显山河。我缓缓抬眸,凝视着微波粼粼的河面,脑海中浮现了半晌前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画卷。我微微用力,笔锋瞬间被压扁,渲染出扑面而来的潮水;我笔尖轻点,笔锋缓缓流转,勾勒出精细清秀的浪花;我提笔竖立,笔尖立时微翘,描摹出游人观潮的眼眸。墨色浓淡相宜,那片潮涌逐渐在我眼前奔腾,耳畔仿佛还回响着滔天的水声。
我一气呵成,放下了毛笔,一幅钱塘潮涌图跃然眼前。
我手腕酸疼,手指发麻,这是钱塘潮涌力量美的外显和国画神韵美的内敛共同加持的成果,而且,我在绘图时也倾注了刚柔并济的技巧。我希望这幅潮涌图是造化之力与山水之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彼此交融的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撑着木桌,端详起我这幅作业:每到雄厚浑圆处,我的手暗自使力;每到轻盈灵巧处,我的腕轻柔推过。直到日沉月升,我才意犹未尽地收拾桌面,请来外公鉴赏。
外公投来欣慰的目光,捋捋银白的胡须,笑吟吟地说:“孩子,青春如潮,力与韵兼备的画作才能真正令人身临其境。唯有把握住青春,才能在闲暇之余倾心描绘祖国的壮美山河。”
“嗯,外公,我明白了!”我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之前一味地描摹静水的恬淡,直到观潮后,我才明白了动水的壮阔。以后,我会尝试丰富的艺术形式,让国画更加栩栩如生!”
外公笑而不语,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我想此时,钱塘江一定恢复了宁静——皓月映着波光闪烁的水面,微风习习,鸟鸣啁啁……这样的钱塘江不复壮阔,却也别有一番韵味!而这灿若星辰的青春可以若潮涌——披上戎装,恣意洒脱,也能够像潮落——摇曳生姿,风韵翩翩……
指导老师:周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