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清华博士选择去做中学老师

今年,浙江一所县中招聘清北博士的消息上了热搜。网友吐槽:这所学校一年都没几个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这么做是不是屈才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校博士走上中学的三尺讲台,但仍会迎来人们的不解或惋惜。而在10年前,这更是一个需要勇气的选择——和渊迈出了这一步。

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师从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教授,带着这样醒目的“标签”,和渊实践着《成为黑马》里的话:“真正的奢侈是冒险,真正的富贵是自选探索方向,真正的优秀是藐视标准,真正的自由是个性发挥。”

我叫和渊,妈妈给我取名为“渊”,希望我能够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也真的读到了博士,进入了中国最好的实验室之一。

我来自一个县城,好好读书、当好学生就像一个天然的执念,一路学上来,但我从没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做。读博时,我遇到了一个当时看来天大的困难——做了几年的课题被别人抢先发表了。在科研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从来没经历过这种失败。同年夏天,爸爸突发脑梗住院。家庭和事业的双重打击,让我跌至谷底,第一次对人生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我叩问内心:我真的喜欢做科研吗?我去上心理学课,去读尼采、萨特的哲学书,发现原来先哲们经历过同样的困惑。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活在当下。人生就像做微积分,每一刻的努力都是小小的微分,最终的意义是你的积分,而不是终点。

在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择世所需”的职业理念让我醍醐灌顶。我的努力,不应该是为了迎合别人的价值评判,而应该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发现我能成为什么人,我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于是,在这4项的交集里,我选择去做一名中学老师。

我的导师颜宁老师对此表示支持。她说,如果你喜欢,你觉得自己适合,那就去做。但我妈妈非常不理解,觉得这是对学历和经历的浪费。亲戚朋友也对我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一开始,我都不太敢回老家,回去了亲戚朋友也会向我投来奇怪的目光,我只能向他们解释“人大附中也挺好”。

入职第一周,看到课表上一周18节课,相比博士期间每天满满的工作量,我天真地想:这也太幸福了!因为那时候不懂18节课意味着什么。但我现在来看:天呐,18节课,好多!课前要大量备课,课后要反思下次怎么上得更好,做题目,批卷子,此外还有班主任事无巨细的工作……老师真的是一份良心活。虽然凭我在博士期间的知识储备,我可以直接上课,但我要对学生负责,要去查阅足够多的知识,将所有东西串联起来,再琢磨怎么通俗易懂地讲出来。

我喜欢上课,上课会让我进入一种忘我的心流状态。看到学生的小眼神里闪烁着光芒,我会很欣喜。我不怕学生来挑战我,他们提出好的问题,就意味着他们在思考。学生身上有着无穷的潜力,比如用AI为感兴趣的课题生成数据、预测结果,比如从基因编辑技术出发,从《黑客帝国》和《美丽新世界》讲到法律规定和道德伦理。成长应该是一场探索之旅。我希望能给学生更多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确认自己喜欢什么。

我有一个学生,听我的生物课觉得好玩、有趣,就跟着我做研究性学习课题。我带他去清华做实验,每次他都认真地拍照、记笔记,回去整理实验流程。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还在清华的实验室里培养细胞。我问他,大年三十还要做实验,觉不觉得很苦,因为我们的时间要跟着细胞的时间走。他说,一点都不苦,比起过年吃吃喝喝、睡大觉,做实验有趣多了。他真的是乐在其中。后来他去了上海交通大学,面临保研时还和我讨论,到底是去学习纯粹的神经科学还是做与工程结合的脑机接口,我们还就这两个方向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现在已经研究生一年级了,看着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很开心。一次,我翻到他原来的笔记,上面写着:“这是我高中阶段非常美好的回忆,它关乎梦想,更是温暖……我终于确定了我想要的是什么,看清了自己想要怎么走。并且,会走下去。”我很欣慰,自己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一点点作用。老师确实是一份能够对别人的成长产生些许影响的职业。

其实,博士毕业时,除了当老师,我还想当作家。虽说到了高中后,真的特别忙,但我每天还是抽出时间坚持写作,还出了书。我觉得理科的思维能力,关乎你怎么理解世界;写作的能力,能让你把你理解的世界表达出来。

我经常被问:名校博士去当中学老师是一种浪费吗?

我认为不是。第一,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过“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人才培养不仅要放在大学里,更要从中小学开始,这对我们国家未来创新发展是一件好事情。第二,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教育好是因为教师好,教师好是因为门槛高。哲学家萨特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时都没有考上,而他已经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优秀学生了,可见法国的教师资格证有多难考。第三,博士毕业的老师带给学生的认知与眼界是不一样的。比如讲分子克隆,很多老师没有实操经验,而我在实验室里做过无数遍了,完全不怕学生提出刁钻的问题。

博士经历对我的影响,也深深烙印在了教师这个角色上。我能够应付繁杂的日程,备课时重视参考文献,更重要的是,读博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从实验室走出来,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再把我难倒了!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人生的选择更加复杂与困难。我们需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要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脚踏实地往前走的过程中,不要忘了抬头看路。只要你一直怀揣梦想,你就会往那个方向走,某一天,你就走到了。

像我,最早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尝试了;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我成为了;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某种程度上我也实现了。我希望未来自己成为一名教育家,在大环境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