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养料

诗的养料0

■=影视 ■=音乐 ■=书籍 ■=小组

■  《死亡诗社》 / 导演 [澳] 彼得·威尔

在一所刻板的传统学校里,浪漫自由的文学老师约翰·基汀的到来,无异于吹来一阵春风。他带领学生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他让学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他鼓励学生们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学生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追问人生的意义。

■  《春天读诗》 / 策划 凤凰文化

这是从2014年起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每年的春光里,来自诗歌界、音乐界的著名人士在世界各地诵读、吟唱春天的诗,为浮躁的世界提供美的享受,唤起人们对诗歌的热情。

■  《诗遇上歌》 / 程璧

诗与歌的相遇,是珍贵的缘分,也是注定的相逢。这张专辑里,民谣歌手程璧对许多诗作进行了谱曲与演唱,包括北岛的《一切》、西川的《夜鸟》、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春的临终》、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火车》等。她的音乐穿透文学与美学,被誉为“离诗歌最近的声音”。

■  《现代诗110首》 / 主编 蔡天新

由18位享有盛誉的诗人兼译者共同编选。他们以独到的眼光挑选、评注了百余首诗歌,风格上包含了众多诗歌流派,时间上涵盖了20 世纪以及21世纪初期的诗歌版图。“如果你的视线飘离诗歌太久了,那么,请暂时落下来歇息一下吧。”

■  《给孩子的诗》 / 选编 北岛

诗人北岛跨越“横”的地理疆界,穿越“纵”的时间概念,精心遴选出世界范围内109位诗人的136首诗歌,将其作为献给所有孩子的一份礼物。他希望通过诗歌打开一个“课外”“野外”“墙外”的原初世界,烛照孩子单纯的心灵。

■  《给青年诗人的信》 / [奥] 里尔克

本书收录了里尔克在1903—1908年间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10封信。这是10封比诗更像诗的信,讲述了里尔克关于创作、艰难、寂寞、爱等问题的思考:“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你不要为此而迷惑。我们最需要的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予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优美的语句,像流水一样,缓缓淌入你充满困惑、迷茫的心灵。

■  当代伟大的拼贴诗 / 豆瓣小组

100年前,当达达主义倡导者、诗人特里斯唐·查拉(Tristan Tzara)最先开始推广拼贴诗的时候,他大概没有预料到,在一个世纪后的中文互联网上,拼贴诗会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潮。利用书籍、报纸、杂志、电子设备或者有文字的东西,重点是尽管作诗,不限形式、载体。总结:开心就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