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民猫狗喜爱度大调查

作者: 红色皇后

世界人民猫狗喜爱度大调查0

人们更喜欢猫还是更喜欢狗?这个问题总是会让拥有猫咪或狗狗的铲屎官们争论不休,但科学家们似乎站在了“猫主人”这边。

2022年,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科学家向来自9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葡萄牙、南非、西班牙、英国、美国)的3181人发起了网上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猫的关爱远远超过狗。

喜欢什么动物,这是个大问题

这不是一个玩笑,而是一个严肃的研究。可爱、漂亮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生物,能够激发大众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兴趣。所以,从事保护工作的人们,会专门选出一些物种来扮演“偶像明星”,以吸引人类的关注,连带使其他物种受益,这样的明星生物被称为旗舰种(flagship species)。

旗舰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熊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会标就是一只大熊猫,60多年来,它向全世界宣传保护濒危物种的观念。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说到一种生物很珍稀,经常会说“和大熊猫一样珍贵”“我们应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它”。2017年,四川卧龙保护区在北京大学的支持下,提出给大熊猫增加一个旗舰种“同事”——雪豹。大熊猫生活在森林里,雪豹生活在高山上,如果人们既爱大熊猫也爱雪豹,就会对高山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样“上心”。

旗舰种要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喜爱,把握住大众的“萌点”就变得很重要。因此科学家做了不少研究,考察人们最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人们对于“可爱”的标准,一部分是出于人类爱护子女的本能,我们会对具有婴儿特征——如头大、眼睛大、额头高、四肢短胖、行动笨拙——的生物心生怜爱。美国科学家古尔德曾经讲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为了吸引观众,米老鼠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像小孩,比如豆豆眼变成水汪汪的大眼睛,细瘦的胳膊、腿藏在衣服里显得“婴儿肥”,这样,它就从“贼眉鼠眼”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明星。

大熊猫和雪豹或多或少都符合一些“可爱”的标准,但可爱并不是惹人喜爱的必要条件。甚至有调查显示,比起小型、无害的动物,人们偏爱大型、危险的动物,这显然不是婴儿的特征。

比起“可爱”,“帅气”更加扑朔迷离。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也被选为旗舰种。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在雨天放风筝研究避雷针的那位,曾建议选火鸡当国鸟。相比之下,你一下子就能决定选谁,白头海雕比较帅气——虽然你很难说出这是为什么。

更难以捉摸的标准是文化底蕴。在我们的审美里,海龟不可爱也不帅气,但它们在太平洋小岛居民的文化里具有重大意义,比如在夏威夷的传说里,是海龟引领人们到达夏威夷岛,所以海龟也被选为旗舰种。

人类究竟更喜欢狗还是猫

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个调查。牛津大学的科学家选择了87种陆生食肉动物参与评选。食肉目是哺乳动物里的一类,俗称猛兽或食肉兽,包括陆地上的猫科、犬科、熊科、鬣狗科、鼬科等,还有海里的海豹科、海狮科等。一般来说,它们体形矫健,肌肉发达,爪牙锋利,动作灵敏、准确、强而有力,善于捕捉猎物,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敏的感觉器官,但不同种类在体形、形态、行为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且,食肉目也不一定都是吃肉的,比如大熊猫也是食肉目。食肉目家族人气非常高,常常被选为旗舰种。

每个接受调查的人都要做2个小测试,第一个是观看8对大型(指体重15千克以上)食肉动物的图片,每次都要从1对图片里选出“我觉得最应该保护的那个”。第二个是观看17对食肉动物的图片,每对都有1只猫科和1只犬科,同样要选出“最应该保护”的动物。

大家认为最应该保护的动物是什么?我预判很多人的选择会是“大熊猫”。但最终结果是,大熊猫在所有大型食肉动物里只排名第二,第一名是白虎。人们评出的前十名“应该保护的大型食肉动物”,分别是白虎、大熊猫、正常颜色的老虎(有2张图,所以占了2个名额)、白狮、雪豹、北极熊、正常颜色的狮子、海獭、猎豹。

虽然不同国家的人偏爱多少有点不同,比如澳大利亚人觉得雪豹最值得保护,但人们整体的倾向差不多。前10名里,4种猫科动物占了7个名额,尤其是前5名,除了大熊猫,几乎都被不同颜色的老虎和狮子霸占。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犬科动物一个都没有排进前十,红狼勉勉强强挤进第十一名。鬣狗更惨,鬣狗科全都列入倒数前五。

狗和猫的PK结果是什么呢?在犬科和猫科动物里面选“最应该保护的动物”的测试里,第一名仍然是白虎。然后是普通虎(2张图)、白狮、西班牙猞猁、雪豹、云豹、普通狮、猎豹、北极狐。可以看到,犬科动物只入围了一种,而且勉勉强强抢了个末尾。倒数前20名里,犬科动物占了85%。

对猫情有独钟,有什么问题

奇怪的是,我们常常觉得,狗和猫的人气旗鼓相当,狗凭着“人类最好的朋友”的称号,有时还能赢过猫。在这场测试里,猫科动物却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参加调查的人有51.6%养狗,养猫的只有37.2%,但他们就是对野生的猫爱得不离不弃。

大众的喜好犹如海底针一样难以捉摸。比如海獭在调查里获得了很高的人气,但它的亲戚非洲小爪水獭,虽然长相、身材都差不多,却人气垫底。科学家表示,这可能是因为海獭的姿态很像人(海獭能用手拿东西,海獭妈妈还会把孩子抱在胸前),所以惹人喜爱。这种“可爱”的标准,比起面相和身材更加难以捉摸,科学家暂时还没有深入研究。

文化也在影响着人们的萌点。在童话和动画里,鬣狗经常扮演阴险的角色,这很可能影响了大家对鬣狗的判断。但条纹鬣狗在印度拥有不错的人气,在那里,它是爱情的象征。可能有了这一重含义,鬣狗也变得可爱了。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以貌取人不可取,大众的喜爱也不能作为“应该保护”一种动物的判断标准。在调查里取得最高人气的白虎和白狮,都不是特别的物种,而是基因突变缺少色素的结果。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也会发生,但非常罕见。我们现在见到的白虎和白狮大多是动物园或者个人饲养的老虎和狮子,人们觉得这样的毛色好看,会刻意去让它们繁殖,甚至近亲交配,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来。所以偏爱白虎和白狮,其实并不利于保护野生动物。

而排名第十一名的红狼,是世界上最急需保护的食肉动物之一,目前人工饲养的红狼有200多只,野外只有几十只,比老虎和大熊猫都要稀有。更倒霉的“狗子”是非洲野犬,它不是野生的狗,而是一种濒危的独特物种,现存数量只比野生老虎多1/3。它在“大型食肉动物排名”和“猫/狗排名”里都是吊车尾。也许是因为它头小、四肢瘦长,像是还没有变可爱、“贼眉鼠眼”的米老鼠,或者是它长得太像鬣狗,引发了人们的反感?

许多处境危急的物种或者对生态系统极为重要的物种,都远远谈不上可爱,例如两栖动物和淡水螺中都有许多物种濒临灭绝,但和大熊猫比起来,青蛙和田螺不仅不可爱,甚至不起眼。动物不可只看“颜值”,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可爱”“帅气”或者“好看”来判断一种动物是否值得被保护。在大自然中,一切物种都是互相影响的。今年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让我们一起从关注这些引人注目的旗舰种开始,把目光投向整个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人类自己、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所在,更是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途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