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该何去何从
高一下半学期,马上就要面临选科了,我身边好多同学准备选理科类科目,而我很想选自己比较擅长和喜欢的文科类科目。家长却说,理科类科目以后在“三位一体"招生和高校专业选择上占有优势,强烈建议我选理科类科目。
现在我很焦虑,如果听家长的话,选了理科类科目,必然会很累,最担心的是又累又学不好。如果选文科类科目,我也没有十分的把握一定能读得很好。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不知道该依形势而行,还是该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一起来讨论
想诉说心事或参与讨论,请扫码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选科该遵从自己的兴趣,还是升学的局势?
·你的大学专业跟你高中时候的选科有很大的关系吗?
未卜的少年和一位先知
文/焦野绿 图/Lynn
“先知,当您仍是生命的学徒
当您的直觉仍然幼弱如芽
未卜的去路,是否也曾令您恐惧?
老者在劝诫,人群在指引
心的钟摆发出遥远的声响
犹疑者如何走向确乎的道路
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听见青鸟的振翅
“我的孩子,曾有无数预言看见了我
也有无数谶语错写了我
我曾将装着后悔药的琉璃瓶
随身携带,它们现在
也正躺在你的深蓝色校服口袋里
“我的孩子,这正是大雾迷蒙的年纪
你有黑眼睛,他们有白胡须
你不擅长做决定,更讨厌有人
越过你的篱墙,替一朵花修剪一份
符合春天预期的简历
“如果没人听你说话
你先将耳朵贴近你的心
如果总是要听某人的话
参照那双见过你灵魂的眼睛
如果你如此年轻却如此坚定
我想你不会在此给我写信
“我的孩子,吃过更多盐
的人不能为你的味蕾做决定
没有答案写在我的过往里
因为世上没有一个我是你
“但假若你按照心的地图求索前行
一切歧路都是坦途
每一个你都不曾将后悔仰头吞服
你在每一条岔路
与真正的你同归于殊途。

踏上正轨之前
文/东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据调查显示, 7 3 % 的高中生在选科季经历过持续两周以上的焦虑期, 6 2 % 的学生坦言“父母的期待像无形的秤酡”。选科是对未来成长方向的规划和资源配置,它决定了你未来一段时间在学科能力上的核心训练方向,也帮助你在特定领域内积累了知识。对于很多同学而言,这是你们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站在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这是一个问题。但选科不是“人生的定音锤”,它是一场自我探索之旅,一次对自身兴趣、能力和未来可能性的深度审视。
从“打工人"的角度看选科,就像是在工作中负责一个新的项目。项目无法自主选择,但能不能从这个项目里习得更上一层楼的能力和经验,是由自己决定的。正如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真正决定能学到多少、成长到什么程度的,是你如何吸收这些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文科的核心能力一思辨与表达能力、社会洞察力,理科的核心能力一一逻辑与分析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相信你也发现了,其实这些能力就大概念而言是相通的。在学习文科的过程中,也需要逻辑能力,理科想要学得好,也需要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你选了哪些科目,其实只是决定了你下一个阶段,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里,你主攻的知识是什么;而真正决定未来发展的,是你是否愿意投入时间去培养这些能力,并将它们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
回到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再次提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你如何权衡利弊,也许人生的最终方向仍然是你的兴趣。选择那些让你充满激情、愿意主动探索的学科,才能驱动你的能量。这样的选择,往往能让你在学习过程中拥有高度的专注力和持久的动力,更容易在所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因为热爱,你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人研究,这种自发的学习态度,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仍然鼓励你们坚持内心的选择,如果在选科上存在意见分歧,那就为了自己的兴趣,多花一点耐心,多一些沟通和交流。
但如果你自己也看到了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兴衰,自己也在选科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顾虑,这也是培养能力的机会,在兴趣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让两者相辅相成。现实选择要求我们对社会趋势有所了解,对行业需求有所洞察,从而做出既符合个人发展又适应社会需求的决策。
选科的底层逻辑既非单纯的兴趣驱动,也非完全的现实选择,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作出决定前,不妨多问问自己:我对哪些学科真正感兴趣?这些学科的发展前景如何?我是否愿意为了未来的职业规划去学习和培养相关的能力?当这些问题都有了清晰的答案,选科的方向也就自然而然地浮现了。
不管你是那个在物理卷子背面写诗的人,还是那个在历史课本里推导数学公式的人,只要保持好奇、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只是有时在踏上正轨之前,需要勇气来拨云见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tb2025041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