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

作者: 汪啸波

名声0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姓名,是每个人特定的社交符号,是社会属性的首要标记,它寄寓着深情,饱含着期望。“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也是人类历史上每个民族共同的文化现象。不仅如此,人们还喜欢以杰出人物的姓名来给楼房街巷、村镇城市、山岳河流、宇宙天体命名。不在乎自己声名的人是可鄙的,可如果为名所累而弄虚作假,或者好大喜功残民以逞,甚至发动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则更让人唾弃。

读了上述文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论述性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审题指导

人的姓名伴随人的一生,始终和姓名的拥有者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在社会交往中,姓名在人们心中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寄托了父母长辈的深情与期望,可以窥见被普遍认同的不必明言的社会心态。拥有一个意味深长、言心言志的好姓名,能给人以自然、积极的好印象。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虽有夸张,但有一定的道理。

通常情况,姓名由父母长辈所赐,而名声则由时代社会赋予。人生在世,做成几件事,获得好名声,让人羡慕爱戴,这是非常积极的一面。历朝历代对这些杰出人物都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向善、向上的价值导向。然而,人性的弱点也在于此,“计天下利,求万古名”,追求流芳百世一旦过了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普通人弄虚作假、好大喜功也许危害不大,若是帝王将相残民以逞而荼毒百姓,则灾难大矣。回望人类历史,这样的悲剧自古以来就没有消失过。

此题的难度正在于此。单纯讨论“求名”是容易的,而讨论切勿“为名所累”以至于不择手段,阐述的难度就随之增大;可题目却要求我们观照“不在乎名声—追求好名声—为追求好名声而不择手段”三者的关系,写作的难度则进一步加大。

建议重点走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审题立意。审题时抓住四个句号,概括成四个句子:“姓名寄予了美好期望。人来世间应留下好名声。人们以杰出者姓名来命名世界。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名声。”然后,把题目概括成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追求)自己的姓名(名声)?”请注意,这里已经从单纯的个人姓名,转换成一种个人声誉。

第二步,选择材料。选材要体会题目蕴含的限制。好大喜功,平民百姓或许有之,残民以逞则非芸芸众生所为,而发动战争导致生灵涂炭,更需要王侯将相的身份,因此,史书中的秦皇汉武、曹刘关张,这些正面反面或亦正亦反的历史人物皆能进入话题。

第三步,拟制标题。标题太重要了,它影响了结构,决定了素材,明确了角度,体现了风格。我的主张是:高高地举起标题的“帅旗”。标题必须能展示鲜明的观点、出众的文采。

借此机会,奉献几点拟题小技巧:

1. 化用适当切题的诗文。如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化用为“须留生前身后名”;或把“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古名”改造为“计天下利,求万古名”。

2. 引入经典不俗的格言。“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一句格言,可以之组合成新题“‘人过留名’留何名”或者“‘留名’还需费思量”等。有一点要牢记,题目不出观点,但文章第一段一定要亮明观点。

3. 选择意蕴深厚的画面。古代的英雄很容易激发当代人的共情,所以,选择一些主题是“战争与和平”的相关场景,可以很好地引出我们仰慕的英雄人物。比如“站在古长城的烽燧边”,我们就可以讴歌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遥想他们如何英勇抗击外族的入侵。烽火台苍茫辽远、古意盎然,实在很适合这样的命题。注意,不要写成抒情散文。

4. 学会根据语言规律创新。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个“抄”不是真抄,而是一种巧妙的借鉴。比如我们以隋炀帝做反面例子,开凿大运河一事虽祸在当时,但是“至今千里赖通波”地功施当代,若以“叹被大业压垮的昏君”为题,就是一个很巧的好标题。“大业”二字,既充满讽刺,也是隋炀帝的年号;既是隋炀帝的荒诞心声,也是这个作文题的真实主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