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不守旧 创新当求新
作者: 江宇涵
换了主要食材的西湖醋鱼,还是原来的西湖醋鱼吗?
曾经风靡一时的西湖醋鱼,在经历了食客们屡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抱怨之后,杭州的饭店大厨们在严格遵循工艺流程的同时,已经悄悄地将原食材草鱼换成了品质更高的清水鱼。有人质疑,我们到底应该遵循菜谱还是迎合食客?到底应该弘扬传统还是勇于创新?
我认为,传承和创新二者并不矛盾,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的方法上遵循传统,二者巧妙结合,相辅相成。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美食品质和追求也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一味地固守传统,不顾现代人的需求,那么西湖醋鱼可能只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而如果完全迎合现代人的口味,舍弃传统的制作工艺,那么西湖醋鱼就会失去它独有的风味而泯然其他菜肴。因此,对西湖醋鱼“换鱼”,既是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是传承与创新烹饪文化。
传承是基础,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孔子云:“述而不作。”他认为对待前人的文章典籍,应只做传述,不做新说。这也许是孔子的谦词,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学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是从临摹开始的,如果抛弃对前代书法大家的学习,而试图自成一派,最终可能贻笑大方。可见,坚守传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同样,创新是活力,没有创新的传承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战国时,儒家和墨家都是显学,然而,墨家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认为现有的规则永远正确,不敢对不合理的、已经过时的规则进行大胆的改变,一味地墨守成规,不会变通,那只能在历史进程中日渐式微,最后由当时的显学变成后来的隐学。而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与它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孟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守仁,一代又一代的儒学大师在继承先师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创新与发展,使儒家文化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文化从来都是在传承中发展的。若只是固守传统,认不清时代的发展变化,不会变通,这样的传承是不会长久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不衰,正是因为我们具有传承与创新的民族性格,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不惧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更应该成为我们的底气!
指导老师:徐俊民
■ 教师点评
本文以西湖醋鱼更换食材为引子,提出“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的方法上遵循传统,二者巧妙结合,相辅相成”的观点,并连用两个假设,分析说明“换鱼”的做法既是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是传承与创新烹饪文化。
接着以“传承是基础,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是活力,没有创新的传承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两个分论点对“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的观点进行阐释,采用引用、举例、正反对比等多种手法,论证有力。
本文的论述没有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在最后把“守正创新”归结为民族特性,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提升了文章的格调。全文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 素材积累
名句类:
1.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两大要素,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
—— 王元化
3.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日]松下幸之助
文学作品类:
1. 在楼外楼尝到的醋熘鱼(即西湖醋鱼),仍惊叹其鲜美,嗣后每过西湖辄登楼一膏馋吻。
——梁实秋《雅舍谈吃》
2. 贾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 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籖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知识类:
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打击乐伴奏(鼓板、大锣、铙钹、小锣)为主。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