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智烛照物我边界

作者: 沈奕瑾

以理智烛照物我边界0

纪伯伦有言: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智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仅有本能脑,人将沦为欲望的傀儡;陷入情绪脑,人会成为被情绪支配的疯子。唯有冷静清醒的理智脑,让人类得以有理有节、有则有度地屹立于天地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吾辈应以理智烛照物我边界。

“通向地狱之路,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英国政治哲学家哈耶克用振聋发聩的言辞警示人们看清物我边界的重要性。不分物我的帮助,将使善意变得一文不值;无视人和动物的区别,农夫被蛇恩将仇报。盲目的情绪会伤害人,即使它被冠以善良之名。因此,我们应明确自我与外物的边界,谨记“东郭先生和狼”的教训,以防再现“对牛弹琴”的笑谈。于物如此,对人亦然。千人千面,百人百性,甲之蜜糖或许是乙之砒霜。人与人的经历、性格、价值观并不相同,不能用一个标准统一衡量。有原则的认知,有限度的善良,有边界地对待外物,唯其如此,人类才能漫溯于时间的长河。

如何明确物我边界呢?不妨手持理智的火把,于黑暗蒙昧中探寻。物我边界并非地图上清晰明朗的边境线,深陷本能脑与情绪脑的泥潭时,物我边界将变得虚无缥缈。而用理智进行分辨能帮助我们摸清那条珍贵的界线。回望历史,不少成就都离不开对理智的归依。哥白尼通过对观测、实验的理智分析,超越了“人类是宇宙中心”的主观认知。反之,缺乏理智的约束会引来恶果。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恸哭六军俱缟素”。理智可以破除情绪的狂热,划定良知的边界,是维护人类历史处于正轨的重要力量。

不过,物极必反,过度的理智与本能和情绪毫无二致,因为当我们的大脑只被理智支配时,人就会变成冰冷的机械。“全是理智的人,就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倘若人人都走向绝对理智,而无任何情绪,人便不再是人,只是一个冰冷的工具。“工具人”这一网络热词便是人们在理智世界被异化为工具的自嘲。

在一个烟火人世间,多一点温情,去温暖理智,多一点理智,去约束汹涌恣意的本能和情绪,也许能更好地把握物我边界。

天地之间,风起云涌;信息时代,汹涌而来。在瞬息万变的当下,以温情点燃理智,以理智烛照物我边界,善良将不被辜负,美好将不被辜负。

指导老师:杨 园

■ 教师点评

本文把握了题中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以理智烛照物我边界”这一中心论点。标题开门见山,借比喻联想,使简短的标题展示出出众的文采。本文结构清晰,阐述充分,鞭辟入里。首先辨析了停留在本能脑、情绪脑的危害,继而讨论“为何要有物我边界”“如何明晰物我边界”。分论点间条分缕析,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展现出过人的思维品质。行文旁征博引,彰显出广阔的阅读面,形象生动的表达破除了说理文的距离感,雄辩滔滔的语势读来酣畅淋漓。

■ 素材积累

名句类:

1.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2. 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

——冯骥才《底线》

3. 生命之河在它的这一条岸边享有自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

——[印度]泰戈尔

人物素材类:

1. 见义勇为少年努力考大学

2014年5月31日,穷凶极恶的歹徒在公交车上公然持刀行凶。千钧一发之际,江西宜春三中高三学生柳艳兵和易政勇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救回了全车人的性命。柳艳兵的头上被砍出了12厘米长的伤口,易政勇的手筋被砍断,一根肋骨骨折。两人因身受重伤错过了至关重要的高考。两人的英雄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向柳艳兵和易政勇抛出了橄榄枝。清华大学表示,如果柳艳兵和易政勇报考清华,他们会给予最大的帮助;澳门大学表示,愿意接收两位英雄少年,并发放了录取通知书,含各种补贴和助学金。但是,柳艳兵和易政勇拒绝了所有高校的好意,决定要凭自己的实力考取大学。

2. “四冠王”请求保留私人空间

在杭州亚运会上,“00后”王楚钦获得了男单、男双、混双、男团四个项目的金牌,成为乒乓球比赛亚运历史上第一个“四冠王”。经此一役,王楚钦的粉丝量猛涨。部分粉丝好奇于王楚钦的日常生活,对他进行全天候、近距离的跟拍。2023年10月15日,王楚钦发表声明:“真的不希望大家在机场和训练馆、宿舍、酒店外花长时间等候并跟拍我们,造成公共场所的秩序混乱,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赛场上,我是运动员;在赛场外,我也是普通人。希望大家能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持距离,给我一些私人空间,谢谢大家。”

历史故事类:

1. 孔子对奖励领取与否的态度

鲁国有条法律,如若看到国人在外沦为奴隶,把他们赎回来便可获得国家发放的奖励。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不少鲁国人,却拒绝了国家的奖励。孔子批评子贡:“领取奖励,不会损害品行;但不领取,就没有人再去赎回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子路曾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送给他一头牛以示感谢,子路收下了。孔子赞赏道:“鲁国人定会更勇于救落水者。”

2. 杀狼保鹿不可取

20世纪初,美国西部落基山脉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当时鹿的数量只有4000只左右,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为了保护可爱的鹿,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群。狼群的数量急剧下降,鹿的数量越来越多,总数超过了10万只。但后来,这数量庞大的鹿群却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灾害,森林被破坏,鹿群的数量锐减。

上一篇: 理智
下一篇: 思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