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琴,拾曾经
作者: 庄哲宁家里有一架尘封已久的钢琴。
它立在我的书房里,我却几年未曾动过它了。它蒙着一层咖啡色的钢琴布,下面的三个踏板已经有了些许锈迹。它的肩上放着一个布满灰尘的节拍器。钢琴凳的四条腿摇摇晃晃,螺丝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仿佛随时都会因为经受不住重量而掉落。窗外落日的残光洒在它的身上。这是它来我家的第九年,说短不短,说长也并不是很长,却隐隐透出了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我伸出手,想轻轻拂去它身上的灰尘,细细的颗粒在阳光中飞舞,伴着我的思绪回到了它初来乍到的那天……
一层咖啡色的钢琴布,坚固的钢琴凳,崭新的踏板,还有满怀期待的我。我家住在五楼,四个大叔扛着这架钢琴从一楼运到了五楼,累得满头大汗。它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就这样来到了我家,与我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互相遇见、互相迁就。因为当时的热爱,可能源于年少时幼稚的好奇心,也可能是受到母亲对我学习钢琴的引导,我几乎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走进书房,打开琴盖,坐在凳子上,摆弄起这黑白相间的琴键。当时个子矮,坐在凳子上踩不到那三个神奇的踏板,于是我便站起来边踩踏板边乱弹,显得有些狼狈而笨拙,可我玩得很开心,我很享受从这坚硬的身体中跳跃出的轻快的音符,尽管当时我并不会弹,但即使是一串杂乱无章的音符,在我听来也犹如天籁。
它来到我家的第三天,我上了第一节真正意义上的钢琴课。我的钢琴老师向我介绍了它:键盘、音板、琴弦、共鸣箱和踏板等是它身体的组成部分;它通常有88个琴键,其中包括52个白键和36个黑键……没想到它竟然有如此多的奥妙和讲究,这让我愈加对它产生了兴趣,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钢琴,长大后当个像郎朗一样的大钢琴家!我是这样想的,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老师给我布置的任务,我总是在他刚走不久就完成了,并且一有时间,我就在母亲的陪伴下坐在书房里练琴。一些基础音阶练多了就习惯了,一些看不懂的琴谱看多了就熟悉了,一些陌生的音符弹多了就顺耳了,“Do-Re-Mi-
Fa-Sol-La-Si”满足不了我了,我就“Do-Mi-Sol-La-
Do”,尝试着不同琴键的组合效果。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在朝着我预期的方向发展。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难相信,我竟然有这么强的毅力。和我一起学琴的那个同龄人刚上完三节课就不学了,哭着闹着说不想碰钢琴,要回家。他妈妈一脸无奈,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吧,只能不了了之。这很常见,因为那个年纪的我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好奇心,遇到什么都想尝试,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好奇心消失了,也就不感兴趣了。
幸运的是,我的好奇心在那段时间一直保持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了恒心。
它来到我家一年后,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钢琴考级。那年我八岁。于是在接下去的几年里,我和它越来越熟悉,从二级到四级,从四级到六级,再到参加一系列表演、比赛,获得过一些或大或小的奖项。回到家,我把这些奖状放在琴凳里,又跟着节拍器的“嗒嗒”声找节奏,练音阶,弹G大调、降E大调、升C大调……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上了初中之后,我好像一下子就对它失去了兴趣。周一到周五放学回家本该在它面前弹奏的时间被晚自习所替代,双休日本该多练会儿琴的,也被作业和手机替代,无形之中,仿佛有一双大手拉开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知道上了初中后学业愈加繁重,无形的压力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抽出时间去练它,但心思却无法停留在它身上。我能感受到它想敞开心扉和我交流,试图用美妙的旋律和音符走进我的内心,却被我内心的那堵墙挡在了外面。我也试图找回曾经的那个我,唤醒内心深处对它的热爱,但最终徒劳无功。
初三的盛夏,在那个考级月,我考了最后一次级:八级到九级。考完后的晚上,母亲问我:“你还想学吗?”这个问题在我意料之中,但又是那么猝不及防。我犹豫了很久很久,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又该怎么说出口。我没有回答母亲的问题,只是坐在凳子上弹奏了一曲《童年的回忆》,作为我跟童年的告别,也和它作着最后的告别,节拍器依旧按部就班地有节奏地响着,每“嗒”一声,我的心里就“嘎嗒”一声,很遗憾也很心痛,我难道真的要与这位相识七年的朋友告别了吗?指尖钻出的音符也透露着它们的不舍,我是那么的不甘心,但越来越重的学业和越来越紧张的时间让我不得不压抑对它的热爱。
也许暂时与你告别,是最好的选择吧。
最后一遍旋律回荡在我耳畔,最后一个音符弹出后我的手迟迟没有松开,直到那个音符的音量慢慢变小,渐渐消失在远方。母亲看着我,应该也是领会了我的意思,随后拨通了钢琴老师的电话。我向老师如实告知了我的情况,老师隔了好久才憋出一个字,“好”。他或许不能理解吧,我想。正要挂断,电话那头传来老师的声音:“期待你学业有成后重新再来。”
期待我学业有成后重新再来……是的,我也这样想。
如今的我已经进入了心仪的高中,我这才领悟到初中的学业压力如同冰山一角。但是,路在脚下,梦在前方,又怎么能驻足停留?
落日余晖,再一次洒在它的身上。我走进书房,它还是静静地立在那里,岁月无声。我想重新好好看看它,已经两年没来看它了。
想坐在它身前,但凳子已经摇摇晃晃。我掀开蒙着它的布,慢慢打开琴盖,打开尘封已久的它。不知道是幻听还是事实,打开琴盖的一瞬间,我竟然听到了从它身体里发出一记沉重的声音,这声音跨越九年的时间,艰难、晦涩,仿佛一声叹息。
我站在它身前,按下C键,手有点生,但是肌肉记忆仍存。
陪伴我多年的朋友啊,这是我自初三告别了你后第一次与你再见,可是你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气色:你的身体已经有些破损和生锈,你的音阶已经不像当年那样准确,你的节拍器早已积满灰尘。我沉重地叹了一口气,不料竟激起了它身上的灰尘,落在了琴凳上。打开琴凳,一股刺鼻的木头味扑面而来,我曾经赢得的那些已经泛黄的奖状,静静地躺在那儿,诉说着我小小的骄傲和辉煌。
很遗憾,我没有在钢琴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我拿来了一块抹布,沾水慢慢擦拭它的身体,灰尘之下的你对我来说依旧熠熠生辉,余晖之下的你对我来说依旧魅力十足。
今年是你来到我家的第九年。你陪了我七年,等了我两年。我想你一定懂我心中的无奈和不舍。期待我学业有成后重新再来吧,重新和你交谈,拾起你散落的音符,拾起曾经的自己,在和你相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