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站粉丝80万的她,曾经3次艺考失利

作者: 伍甜甜 王一如

B 站粉丝80万的她,曾经3次艺考失利0

尼采说过:“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尼采还说过:“继续对所向往的东西保持信念,即使现在没有,或许永远都得不到。”如果面对的是接踵而至的败局,你还有勇气和信心继续吗?下面出场的两位“成功者”,都曾不断折戟沉沙,而如今已身披荣光。他们对抗与消解失败的方式,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想成为一名导演,去中国顶尖的电影学院求学,却经历了3次艺考失利;想去西藏,但手里只有1685元;想拍视频,但只有一台iPhone8;想出国看世界,但英语四级考试只有345分。这些都发生在一个“00后”姑娘“185同学”的身上。

怎么办?毛姆说:“不知道,但总有办法。”

“185同学”最终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一度想退学,却以“导演张一卿”的身份拿了FIRST影展超短片单元人气短片奖;攥着1685元坐上火车去了西藏,记录下这段经历的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了400余万人次;在B站上积累了超80万粉丝,靠自己赚的钱,在美国度过一年访学生活。这些看起来很高光很酷的人生瞬间,也属于“185同学”。

她说:“我特别有劲,我特别勇敢,我还特别想活。”

2017年春天,“185同学”将近2个月没有去上学了。

爸爸给她请假,一开始请假一周,后来每天都以她身体不舒服为由给老师发消息请假,最后,因频繁的请假导致老师不再回复。

实际上,她在忙着拍视频、剪视频。

彼时她正和2名同学合作拍摄一部校园恋爱微电影,拿着租借的摄像机满学校跑。没有任何剪辑技能储备的她,不得不和手里一台配置很差的电脑打起了持久战。

不幸的是,在连续工作5个小时后,电脑崩溃了,剪辑痕迹随之一键清空。为了复原剪辑内容,“185同学”在网上找人帮忙修复,花光了当时的全部家当——200元。

同年4月,这部微电影《你是年少的欢喜》终于在学校的报告厅里放映。在呼喊“提高一分,干掉千人”高考口号的高中校园里,“185同学”拍摄的微电影中的台词是这样说的:“这是不对的,提高1分,只能战胜166个人。这166个人,是1990千米的距离,是1000块钱的机票、3小时的飞行时间、4年的思念和一辈子的遗憾。”

虽然微电影的收音效果很嘈杂,有的片段直接爆麦,但她拍下了女孩红色裙子旋转起来像倒立的花苞的样子、男孩在女孩脸上涂鸦的样子,还有西安初雪后同学们打第一场雪仗的样子。这就是“185同学”的第一部作品。

全年级300多人把报告厅挤得满满当当,有的人拿不到票,还有的人来到现场找不到座位,只能站在过道上观看。

这部处女作很成功,同学建议“185同学”把视频传到网上。2017年5月8日,一个叫“185同学”的up主诞生了。当时,B站的月活跃用户不足2024年的十分之一,但账号很快收获了300多名粉丝,这个与全年级人数相当的数字,让“185同学”收获了一份“巨星的自信”。

让她真正意识到自己喜欢影视,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成功,而是因为在“一穷二白”的拍摄、剪辑的2个月里,尽管辛苦,但她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或许正印证了荣格的那句名言——“做什么事能让时间过得飞快并让你快乐,这个答案就是你在尘世的追求”。

于是,在高三那年,她选择了艺考,目标是导演系。

“185同学”考了3次。与许多参加艺考的同学不同,第一次艺考,她没有报任何培训班,那年她17岁,坚信她所向往的艺术殿堂,绝不是只有通过模板化的训练才可以得到老师的青睐的。

第二次艺考,她去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国际学院,参加了一个不需要通过高考的中外联合项目。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这一年,“185同学”一边无限接近梦想的艺术殿堂,一边依然埋首于辅导书和习题中。

第三次艺考,她花了将近1万元报了导演培训班和文化常识班的网课。最终,“185同学”离过线还是差了3道选择题。

前两次失利是在填大学志愿上,“185同学”故意填了自己分数够不到的学校,如果不录取,那她正好有了不升学的理由。这一次,心灰意冷的她直接将志愿全权交给了爸爸填报,最终被西安外国语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录取。

戏剧性的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是这3次高考一直都能考上的大学”。被这所学校录取,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她这3年的努力毫无意义。

在拼尽全力仍然失败后,她的体内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坍塌。她丧失了对食物的欲望,丧失了睡眠的能力。她想去西藏,想站在雪山脚下大哭一场,但因为爸爸投资失败,妈妈告诉她家里没钱。

于是,这个执拗的姑娘攥着手里的1685元现金,独自坐上了由西安开往拉萨的列车。

列车随海拔一路爬向高处,夜幕降临时,车厢里冷了下来,睡在硬座上的“185同学”一晚被冻醒了3次。她本能地单手拎下高架上的大行李箱,翻找出长裤和厚外套换好。看着车窗上倒映的自己,她从没想到自己这么有劲。

当再次天亮时,车窗外雪山洁白、湖泊干净,耳机中的乐队“灵魂沙发”反复唱着“It’s been a long day……”“185同学”说:“我要活着,我爱生命。”

到了西藏,随着余额越来越少,她开始思考1000块钱在这里究竟要怎么活。她把舍不得买水的3块钱用来在拉萨街头畅饮藏民自制的青稞酒,去青年旅舍打工换取免费的食宿。

这段经历被剪辑成视频发布在B站上。本来是一个意难平的故事,但却在别处找到了它的意义。该视频发布后,就获得了400多万播放量,“185同学”的账号涨了10万粉丝。

她的作品似乎总和意难平有关。处女作是美好但无结果的校园恋情,代表作是3次考学失败的经历,就连获奖作品都是独自经历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暗恋。

在2021年第十五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185同学”的作品《嘣》获得了超短片单元人气短片奖。FIRST影展被视为青年电影创作者进入主流电影市场的一块“敲门砖”。当结果揭晓时,“185同学”以“导演张一卿”的身份上台领奖,中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谢飞点评:这个女孩子的短片,做得很精彩、很真切。

自处女作放映后,“185同学”一直在创作vlog。那时候的她像玩游戏、打篮球一样,把剪辑视频当作一件放松的事,学累了就玩一玩,不过她“玩”得比较认真,备考的3年内,她发布了128部作品。

故事总是意难平,生活充斥着不受控制的戏剧性,感知敏锐又情绪浓烈的她挣扎于其中,迸发出强烈的创作欲。她将制作视频视作夺回属于自己生活话语权的方式,她说:“我特别有劲,我还特别想活。”

“185同学”想要成为自己人生的第一叙述者。有了话语权,她可以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被听到、被看到,也可能被质疑、被嫉妒,这些她都接受。对于她来说,能被听到、被看到这件事非常重要。

如果说现实中的她是一个不断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视频就仿佛是在大山前架了一部手机,记录下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的整个过程。西西弗斯拿着素材剪辑编排并配上旁白,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影像传递出去,或许她就从众人眼中愚蠢的、不断在做一件没有希望的事的人,变成了能给他人力量的生产者。

7年创作至今,光是B站账号,“185同学”就已陆续积累了超80万粉丝。

2023年,她拿出自己做自媒体2年来的收入,踏上了赴美访学的旅程。一年过去了,到了本科毕业的时候,“185同学”又一次偏离社会时钟,选择了延迟毕业。但她还是那个怀揣着导演梦并不再畏惧停摆和失败的姑娘,如今的她继续在韩国、在斐济讲述着她想讲述的故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