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配角”闫佩伦:失败是逗号,成功是逗笑
作者: 俞盈盈
演员闫佩伦的经历是许多演员成长故事的缩影——看似触底,最终反弹。
不同的是,故事结尾他所享受的,不是舞台中央的聚光灯,而是配角的多彩光环。
闫佩伦的右眼角有一颗泪痣,但一双笑眼更直接地显示出他是一个“成天乐呵呵的人”,是团队中善解人意的大哥。从这样一张饱满而柔和的脸上,你很难看出,他也曾经历身心的低谷。
现实的人生并不一定遵循故事设计的准则,却可能偏爱“预期违背”的技巧。但并非只有成为主角,才能演绎精彩的段落。成功的标准不过是逗笑,失败了就当作逗号。
脚踩西瓜皮,直到转角
从故事设计的经验来说,困难的出现除了纯粹的意外降临,就是重重暗线交织的冲突结果——一条顺畅的道路总有它的尽头,而当人物来到此处时,Ta就必须克服惯性,做出选择。
闫佩伦从大二开始接触喜剧表演。回看起点,那并不是万里挑一般的命中注定,而是因为漫无目的,所以遵循了前辈指点的方向。
那时,热播综艺《爱笑会议室》的创始人之一来到天津传媒学院,选拔学生参与新节目的制作。闫佩伦入选了,他笑称自己是凭借了“东北人小小的幽默天赋”。尽管对于那个答题竞赛节目而言,自己的角色不过是辅助者,但做着做着,他觉得自己能够以喜剧营生了。
不过,人物的命运总会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承压。如果说,最开始的选择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么当引路人不再从事喜剧行业,还无力急转的新人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前进。
“这一行做了那么些年头,好像也干不了别的了。”闫佩伦说。
2012年,他沿着喜剧的方向顺路摸索,在北京这个演艺者的逐梦之地寻路。然而,“梦想的起点”似乎只能提供一些可能、几种设想,而不为追梦者指明方向。
闫佩伦和一起结伴的朋友们出演线下话剧,也接综艺客串和广告拍摄,靠零碎的工作与收入谋生。他在观众面前洗头,头拍大蒜,比起“演员”的头衔,他自嘲更像民间艺人。
何时才能凭自己立足呢?
“长大就是一瞬间的事。没碰到事情时,你就好像被包裹着。当遇到的某件事像一把刀把你的外层剥开时,你就发现自己长大了。”闫佩伦说。
人生如买彩票,起起落落落落……
经历了一番摸爬滚打,闫佩伦从开始的一无所有,逐渐变得负债累累。
他四处借钱和贷款来维系生活,并遭受着重度皮肤病的反复折磨。而家里也给不了他多少支持,闫佩伦银行卡中的余额常常凑不够从北京回呼伦贝尔的车票钱。
失望之下,稳定的期望甚至需要依存于不稳定的风险。闫佩伦开始买彩票,希望某天故事的转折能够突然出现,平衡他所遇到的不公。
他一周买三次彩票,每次买五注,然而从未中过奖。
似乎所有现实的证据都没有变成有用的线索。在29岁的关口,他念叨着玄学给出的缥缈答案,“30岁或许会有转机”,决定再留一留,再等一等。
“当时已经准备好‘回家放牛’了,不过还得借别人家的牛来放。”闫佩伦是额尔古纳人,但在草原放牛的遐想也不过是无奈的调侃。
是的,30岁或许有转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向他发出了邀请。这次,闫佩伦决定去拼搏一把,结果他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人生永远长于一段演出,八年低谷似乎已经太久,但前路更长。淘汰是竞赛的终点,却是演出的起点,闫佩伦的配角光环,终于开始发光发热。
他在节目中演了十四个配角。他上春晚了。
成名的节奏仿佛神龙摆尾。在此之前,两个馒头、两个鸡蛋和一个西红柿,就是闫佩伦的两顿饭,第一顿是西红柿炒鸡蛋,第二顿是西红柿鸡蛋汤。就像饥饿太久的人被请吃满汉全席,他觉得自己需要沉下心来细嚼慢咽。
闫佩伦逐渐发现,失败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积攒的东西都画上一个句号,而是画上一个逗号。
喜剧教给他类似的道理。能够引起观众瞬间爆笑的固然是段子和梗,然而笑点其实有时效性,当词语和表达不再流行时,能够留下的是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只有经验累积、人物完善,故事才能发展。
最强配角的自我修养
“喜剧是一个让人无法放弃的东西。”闫佩伦总结道。
命运道路转折,人物形成弧光。他依然不是最灿烂的主角。观众希望他在节目中被淘汰。因为他是“黄金配角”,当他助演时,就会大放光彩。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是业内无人不知的道理,然而点破容易,看透却难。
闫佩伦在网剧《大王别慌张》中出演了配角唐僧,戏份加起来凑不够一集,但他十分坦然。他提起向剧组中一位同演配角的资深前辈讨教经验的经历。前辈说:“如果大家都想做男一男二,那么男三到男七谁去演呢?”艰难的谋生过程让他对此深感认同,其实,所有的角色都弥足珍贵。
周星驰《喜剧之王》的故事持续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演员,但除了努力成为“独一”的周星驰,还可以成为“无二”的吴孟达。
闫佩伦找对位置了,他觉得自己这两年才真正成熟起来。2024年夏天,闫佩伦的“九条命”团队一直闯到了综艺《喜人奇妙夜》的决赛,那也是他第一次领奖。要发表感言时,闫佩伦手足无措,差点不知道把奖牌和奖杯往哪放。
谈起自己最初来到北京时的梦想,闫佩伦直言,不过是想成为有车有房、光鲜靓丽的演员。但要想从工作走向梦想,从谋生走向名声,需要七十二变的坚持修炼,需要八十一难的机缘挑战。
更难的是,功成名就的渴望既是最初的激励,也是需要破除的障碍,经由层层失意蜕变之后,它才可能修成正果。
闫佩伦终于入场了。在饱受好评的短剧《我的阿勒泰》中,他是憨直而正义的蒙古族护边员朝戈。虽然形象和脾性相对契合,但为了更贴合角色,“黄金配角”依然毫不松懈,逐字逐句地学习“疆普”和哈萨克语。
边疆的草原辽阔,主演的明星耀眼,但他骑着自己的摩托,觉得已经走过泥泞的路,现在身心舒畅、景色怡人。
在《喜人奇妙夜》中,闫佩伦和搭档张祐维是两个屡败屡战的登山者。每当靠近“断片山”的山顶,他们就会因为缺氧而失去记忆,再一次重复对登顶的冒险尝试。一如闫佩伦“吐槽”自己对喜剧的憨劲儿,有时也不理解自己的执着。然而,他们的内心有着那一杆坚定的旗帜,正如在表演中的彼此问答:
“这怪山咱非得爬吗?”“怪山就不爬了吗?”
爬呀!就算起起落落落落落……就算无限流或者无厘头,喜剧不放弃,人生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