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年一度“败亦英雄”颁奖典礼
成功者的颂歌里经常出现“终于”二字,“终于”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停下和重启。成功者拥有掌声与鲜花,但失败者更值得聚光灯和颁奖词。欢迎参加N年一度“败亦英雄”颁奖典礼,站在这里的都是值得歌颂的英雄!那么,此奖项最后应该颁给谁呢?相信当你看完以下人物介绍,就会有自己的判断。
“逆风翻盘”提名奖——失败不足挂齿,看我逆风翻盘
龚祖同 | 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8年,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龚祖同毅然放弃学位回国,参与了我国第一个光学工厂的建设。在试制光学玻璃的过程中,他被日伪特务绑架过、被国民政府漠视过。1953年,在几经失败后,龚祖同终于熔炼出我国第一炉光学玻璃,为我国光学玻璃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美国导演
学生时代的斯皮尔伯格热衷于看电视和发呆,成绩单上总是写着“C”。高中毕业后,斯皮尔伯格先后三次申请位于洛杉矶长滩岛的电影学院,均因C等的成绩被拒之门外。直到1975年,他因执导《大白鲨》一炮而红,从此开启了用电影造梦的传奇。
俞敏洪 | 企业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
1978年,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得了33分。1979年,他再次落榜。1980年,通过上千份试卷的练习,俞敏洪以高出北京大学录取线7分的成绩被录取。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连串失败:普通话不标准、成绩吊车尾、表白女生全部被拒……毕业以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创业,站在了这个时代充满挑战和变化的潮头上。
“一步之遥”提名奖——差点成功是否等于失败
艾米莉·狄金森 | 美国诗人
狄金森一生仅发表了七首诗,但在她去世后,她的妹妹拉维尼亚发现了她写在小册子上的近千首诗,这些诗作一经出版就迅速流传开来,使狄金森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她曾在34岁时写下这样的诗句:“生命的花朵,有的人只开放于死神的一击。”她也许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却在身后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羽生结弦 | 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赛场上,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在开场时采用了阿克塞尔4周跳(4A)动作,但因落地不稳摔倒。该动作作为花样滑冰中难度最大的跳跃动作,此前从未有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完成,4A动作失利也影响了羽生结弦之后的发挥,最后他获得第四名。“4A从来没有人成功过,也没有人知道怎么样才能成功。”也许正因此,极限才更有挑战的价值。
“屡败屡战”提名奖——扶我起来,我还能再战
杰克·伦敦 | 美国作家
杰克·伦敦拥有一个堪称“最差开局”的童年。他是一名私生子,从未见过生父,继父的境况也不好。11岁时,杰克·伦敦外出谋生,当过童工、装卸工、水手等,后常年流浪,生活困顿。但他对阅读与写作有非常强烈的渴望。尝试写作后,他不断投稿、被退稿,在2年时间里,他的80篇稿件被退回400多次,仅有15篇被选用。24岁时,他终于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狼之子》。
刘锦锦 | 北京理工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
你能想象爱迪生在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后,最终确定灯丝材料时的欣喜吗?北京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刘锦锦或许会有相似的感受。她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笼目晶格拓扑量子材料”的晶体生长、物性调控及相关新材料的探索。实验失败了1999次,在第2000次对比实验中,刘锦锦终于制备出了样品,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全球顶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
2017年,北京大学招生办致落榜考生的一封信——
这个世界有时看似分明:有竞争,就会分出先后;有选择,就意味着一部分人欢笑,而另一部分人失落。当你有一天能定义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时,这个世界就是你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请你相信这个结果无关才华的高下,亦不应当有损于你为梦想拼搏而怀有的勇敢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