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三七

文山三七0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文山三七·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三七之乡”。据有关文献记载,三七使用历史近600年,栽培历史近500年。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被列为文山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发展,2020年,全州三七中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20亿元。

三七生长需要特殊环境条件,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最高海拔2991.2米,最低海拔107米,土地总面积3145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和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7.0%。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将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和“世界三七之都”发展定位,全力推进三七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选育三七新品种,做强三七种业,全力将文山打造成为三七种植技术和标准输出中心。借助三七良地、良种、良法技术优势,做强三七基地,加快三七种植绿色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不断提升文山三七基地发展水平,保障文山三七原料品质,打造文山三七优质原料品牌。

林下三七种植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林下三七种植这一成果不光解决连作障碍、耕地占用的问题,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三七质量。”朱有勇院士说道。针叶林地非常适宜三七生长,并且能有效提高三七的品质,利用林下生境与三七对生长环境需求相耦合的原理,加以适当的物理防治措施,可以实现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就能实现三七的种植。同时,在林下种植给予了三七适当的环境胁迫,三七体内次生代谢物明显高于传统种植的三七,药用价值更高,目前林下三七的价格数倍甚至十倍于传统种植的三七。

2012年,朱有勇院士率队在普洱市澜沧县开展林下三七种植试验取得了成功,在不使用化学农药肥料的情况下生产出了高品质的三七。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指导下,云南省林下三七快速发展,已经在临沧、大理、昆明、红河等地建设了相当规模的林下三七基地。发展林下三七,建立不占用农地的生产模式,实现三七绿色发展将是三七种植的一大趋势。

“林下种植三七品质高,我们一直以质量第一为目标,来设计和研发林下三七,我们在林下种植就是要让三七回归到林子里面去,让三七回家。”朱有勇院士语气坚定。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种出来的药材才叫道地药材,药材追求的应是高质量,不能因追求高产放弃高质量。文山州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是世界公认的三七道地药材产区,气候、海拔和森林条件非常好,适合发展林下三七。

为保障林下三七种植科学可持续发展,文山州成立了朱书生专家工作站,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建设了240亩林下三七种植及生态评估试验示范基地,林下三七的科技和管理体系正逐渐完善,为在全州推广林下三七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三七看中国,中国三七看云南,云南三七看文山。”为了让三七走进千家万户,传播更多的健康知识,文山州三七产业协会会长杨朝文正式入驻抖音出镜“首秀”。“三七会长说三七”,让群众全面了解三七的历史、认识三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来源: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