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编工艺

中国竹编工艺0

竹编是一种用竹子雕刻而成并编织成各种工具和工艺品的编织手法。手工竹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编可分为细丝和粗丝竹编工艺,它的制作可以分为起底、编织和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主要以经纬编织法进行编织,其间会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其他方法,比如:插、锁、削、套、扎等。据考古发现,人类自开始定居生活后,为保存和存储劳动以及狩猎的食物,他们从大自然中广泛取材,利用原始的工具,如石刀、石斧割砍、打磨、制作器皿。因此,富有韧性和耐性的植物枝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原材料。其中,竹子是器皿编织的最主要材料,人们将竹子分割成条和片,将它们编成竹篮、竹筐等,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储量,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中,具有一定特色的保靖竹编为省级非遗,它的竹篾处理工序严谨、编织技艺精湛、产品纹样自然、触感柔和亲切,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此项传统技艺的发展并不乐观,数千年来人民的智慧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中备受打击,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产品各式各样,且价格低廉、受众更广,导致竹编手工艺面临发展缓慢、无人传承的问题。

同时,竹编制品大多造型古朴、功能单一、编织技法复杂、注重编织者的经验,因此需要对编织技法简化,提高生产率,且竹编制品应符合一定现代审美,拓宽其应用范围,使传统手工艺适应现代化发展。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官网)

上一篇: 京派剪纸
下一篇: 陕北秧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