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炮期节
作者: 张灵君我的家乡广西灵山县丰塘镇,有一个很特别的民俗:炮期节。意为在“炮期”中用“炮”会客、祈福、闹新春,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开始至二十日结束,各村轮流坐庄开展,场面热闹。
炮期节古称“炮圩”或“炮会”,由新春正月“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习俗演变而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炮期伊始,为了避免节庆时间冲突,会采取抽签形式选定正月里的某一天为某一村的炮期。丰塘镇炮期分布在丰塘镇的各个村委、社区,多达17个。炮期当天的农历号就是做彩炮的个数。
炮期是村民自发组织的活动,每年都会选出炮委会,炮委会再推选出炮长和副炮长。炮长一年换一次,不能连任。炮长是整个活动的总策划、总导演。
丰塘炮期活动丰富多彩。做炮、送炮、祭炮、放炮是重头戏。炮委会定做的彩炮成为焦点,它代表着整个节日的形象,做彩炮的都是盛情邀请来的能工巧匠。编模、糊裱、绘画,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制作。制成的彩炮有花瓣状的、有篮子状的、有灯笼状的,大的如箩子,小的如竹筒,玲珑剔透。外边绘制的图案古朴典雅、清新秀丽、色泽浑厚,堪称手工艺一绝。
炮期前一天,到处张灯结彩,全村群众自觉集队搭炮台、搭彩楼,张贴对联,悬挂横额。炮期到来的清晨,各家各户都把坛上的大彩炮视为吉祥之物,纷纷前来烧香祈福。这时,全村已一片欢腾。
中午时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以“炮童”的身份亮相。在彩旗的引领下,托着五色彩炮的炮狮队绕村而行。队伍所到之处,村民无不燃起鞭炮迎接炮狮队伍的拜贺。村民们认为,迎送炮狮队伍到家门“拜厅”会带来新一年的福气,所以纷纷敞开家门,燃起喜炮迎接福气的到来。
随后,五色彩炮被送到空旷的水田中,按一定的距离摆好,给彩炮装上火药。点火燃炮的瞬间,炸开的彩炮化作响彻云天的惊雷和五彩缤纷的礼花漫天飞舞。最后一个彩炮燃放过后,整个村子都笼罩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的炮期节还增加了拜老寿星、发奖学金、文艺表演、体育比赛、迎亲访友、购物娱乐等活动。 村与村之间还举行贸易交流会,唱戏、篮球赛、拔河等各项文体活动也如期进行。
金狮起舞,巨龙腾空,锣鼓喧天,商贾云集,人潮涌动,各方好友纷纷前来拜贺,热闹非凡。丰塘炮期以其独特的形式,迎接新年的到来,成为广西民俗节庆的一朵奇葩。
2012年,灵山丰塘炮期习俗,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入选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