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宣传+民族团结” 开启禁毒宣传新局面
作者: 周蓉 邹昌义
6月,蔚蓝的天空洒下温暖的阳光,大地开启“盛夏模式”,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平河边境派出所禁毒宣传小分队整装再出发。
今年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近日,平河边境派出所结合平河镇少数民族地域特色,成立“禁毒宣传小分队”并走进辖区村寨,以“禁毒宣传+民族团结”开展禁毒宣传进辖区活动,推进边境地区禁毒宣传教育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禁毒意识,提高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预防和减少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助推民族团结。
平河镇位于绿春县东南部,南面毗邻越南莱州省孟谍县都龙乡,边境线长达123公里,有哈尼族、瑶族、彝族、拉祜族四个少数民族。由于语言文化及民族风俗不同,禁毒宣传小分队结合辖区实际,区分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说法,向辖区群众讲解常见毒品类型、危害以及吸毒、贩毒和种毒等违法行为的后果,引导群众认清毒品危害,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叶子烟’‘毒邮票’‘神仙水’‘跳跳糖’外形看上去只是常见的普通物品,实际却‘暗藏玄机’。近年来,以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经过‘乔装打扮’,便可以悄悄潜伏在人们周围。”乡村院坝,街头巷尾,阡陌之间……随处可见禁毒宣传小分队忙碌的身影。
平河镇梅尼新寨的王大爷打开了话匣子:“我今年70多岁了,各种疾病也就多了,有时候吃药不管用。听说一种叫罂粟的花,对治疗疼痛、咳嗽等疾病效果较好,我还想着去哪儿可以买到种子,今年准备种植……如果你们不来宣传啊,自己犯法了,我都不知道呢!”王大爷不由得对自己之前的无知想法感到后怕。
一张小木桌、几条小板凳,一场宣讲,一席恳谈,一个一个案例……面对面倾听百姓的心声,心贴心回应群众的关切,一对一解决群众对毒品的疑问,在平河镇演绎一幕幕诸如此类的场景。民警结合禁毒宣传彩页和新型毒品图片,讲解毒品危害的知识以及识破毒贩诱骗吸毒的惯用伎俩,让群众认清吸食毒品的后果和危害,切实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秉持拒绝毒品理念不动摇,共同承担起社会责任。
“我们一方面对物流寄递业主开展禁毒宣传,另一方面加强对宾馆、KTV、超市等重点行业场所的监管检查和毒品知识普及。坚决防止出现吸毒窝点和制毒化学品集散点,对违法的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社区民警杨富强说。
走进平河镇各行业经营场所,民警对场所内是否在醒目位置悬挂禁毒警示标识、是否落实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详细检查,并向场所经营者、从业人员发放宣传材料,详细介绍禁毒知识:讲解什么是毒品,毒品包括的常见种类和特征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及加强自身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同时,民警要求各行业经营场所守法经营,加强内部管理,不得包庇、窝藏违法犯罪人员,发现违法犯罪活动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听了今天的科普讲解,我很震惊!回去以后,我要赶紧告诉家人和孩子,毒品害人害己,出门在外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不碰毒不染毒。”超市老板赵某对民警这样说道。
据悉,此次宣传活动共有5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其中,共发放禁毒宣传材料2000余份,展示横幅12条,受教育群众5000余人。“禁毒宣传+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的开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