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为民不忘初心 戍守边疆人生无悔

作者: 石纪元

爱民为民不忘初心 戍守边疆人生无悔0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国际界河,也是共同养育中朝边境人民的母亲河,朝鲜语又称其为豆满江。海拔1756米的军舰山就屹立在美丽的图们江畔,险峻的山峰犹如久经沙场的军舰,于是便有:“一江春色垂钓晚,崇善山水不着尘”的赞誉。

正是这条图们江,让三长里口岸和古城里口岸隔江相望。古城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民警杨德刚有个习惯:每晚茶余饭后,都喜欢站在联检大厅外,看着外面洒下的月光,听着图们江水缓缓流过。

奔赴边疆继续奉献

今年三十六岁的杨德刚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上有哥哥,下有小妹。小时候,家里负担很重,但是他十分懂事,从小就特别勤俭,十几岁的年纪就趁着寒暑假打零工、学厨,只为赚钱补贴家用。

十八岁那年,他参军入伍,一干就是十余年。这些年里,他将每一笔津贴、工资存好,从不乱花钱,用自己的津贴为家里缓解压力。新训下连队后,他踏实肯干,加上当过厨师的经历,很快就被调到后勤班。在这里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平日里总能看到他带领着炊事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为战友们不断拿出一道道可口的饭菜。

即使在后勤班,他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军事训练也没落下,每年新兵下连都会交由他负责。“来吧,掐表,你们跑三公里,我跑四公里,今天谁输谁‘加餐’!”杨德刚带兵以身作则,因为他知道战士们心中都有一杆秤。

2019年1月1日,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总体部署,杨德刚和他的后勤班战友们脱下军装换上了警服,放下了锅碗瓢盆拿起了边检验讫章。回忆起那段时光,老杨总会笑着说:“没办法,咱之前也没用过电脑,打字只会‘一指禅’。没办法,笨鸟先飞呗。人家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俩小时仨小时!谁让咱底子薄呢!”

改制,让杨德刚不用考虑退伍问题,工作从此“稳定”了。他又可以奋斗在那一片熟悉的蓝天、稻田、界碑、边境线上,继续留在自己的第二故乡。

踏遍边陲小镇心系群众

雨后的边境小镇,一切都焕然一新。湿润的空气里,夹杂着金达莱花的香味。村中的泥泞小路,默默地向前延伸。在这条小路上,老杨一走就是整整20年。

“老杨的电话就是俺们的‘热线’,遇到困难第一个找的就是他。”提起杨德刚,村中的朴信哲赞不绝口。朴信哲是村中患精神疾病多年的村民,早年精神失控时,很容易打砸自家和别人的东西,周边村民对其颇有意见。自从老杨对其经常关照,督促他按时吃药,减少饮酒量后,他也逐渐恢复,而朴信哲和老杨也渐渐熟悉起来。

虽然精神疾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朴信哲疾病缠身,根本无法工作,平日靠村里的救济金和聋哑母亲相依为命。

今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摧毁了他家摇摇欲坠的老房子。老杨知道后,发现他家屋顶的房梁已经被刮断,只有一片覆盖在上面的塑料薄膜,用几片破瓦盖住,风一吹呼啦作响,遇到下雨天更是漏成“水帘洞”。当时老杨和我们说:“这个地方怎么能住人,何况他还有个老母亲,万一房顶塌了,这不完了吗?”于是,老杨将此事向站领导汇报,并与村委会不断沟通,为朴信哲母子二人找到一处安置房。可谁知此时朴信哲却犯了犟脾气,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自己的老宅。于是,老杨喊上队里的年轻民警以及村中擅长木匠的网格员一起,为他重新修建了一个结实又好看的屋顶。看到不用再过风吹雨淋的日子,朴信哲和母亲高兴极了,拉着老杨连声感谢。

听说要宣传这件事,老杨收起往日的憨笑,连忙摆手拒绝,他说:“这里我都待二十年了,就是我的老家,朴信哲是我的老乡,这都是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驻守国门一线服务旅客

正如那夜的月色皎洁如霜,深蓝色的天空繁星闪烁。此刻,老杨正和他的执勤队员们坚守在盛夏的图们江畔,做着他们喜欢的工作。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之后,一名入境旅客急急忙忙地找到正在负责旅检通道的杨德刚,带着哭腔和他说自己孩子晕倒了。当老杨发现孩子有痉挛性抽搐并浑身冒汗后,立即判断是中暑,老杨急急忙忙地抱着孩子转移到阴凉地方,并买来了解暑药物,不断为孩子扇风降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消暑,孩子终于恢复了正常,而满身的汗水也浸透了老杨的警服。旅客此时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杨德刚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今年6月,又是老杨在口岸执勤的时候,月明风清,他给今天过生日的女儿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宝贝:

你总说着:“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非常抱歉,身为移民管理警察,我无法时常陪伴你,经常爽约。对于老爸来说,我承担着双重角色,要守着大家,就要舍去小家,做了称职的警察,却做不了称职的父亲。感谢你和妈妈对我的包容和体谅,爸爸错过了很多你成长的美好瞬间。今天是你的生日,现在的你是一个美丽童话的开始,以后的故事也许是绚丽的晨曦,也许有风有雨,但一定会有灿烂的阳光迎接你,生日快乐宝贝。愿你永远健康、快乐、善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