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花都有独特的浪漫

作者: 李钊

四季流转,鲜花从未缺席,在花样年华里静静流淌。如果生活里缺少了鲜花的美丽点缀和馥郁香气,或许算不得美好。《花朵小史》里藏着一场鲜花的视觉盛宴,16朵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的花蕾,从箴言、名画、电影、歌曲、食物里走出,春梨、夏荷、秋菊、冬杏……花情、花事、花史渐次在时间里缓缓绽放,渲染了历史的天空,惊艳了温柔的时光,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认知和生活。

人与花之间,有着说不完的浪漫故事。花朵本是大自然的馈赠,漫长岁月里的繁衍和进化,花朵生成我们生活里的模样,色彩缤纷、娇艳动人、姿态万千,令人心生欢喜、再生怜爱、岁月生香,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抒发对花朵世界的喜爱。我们编写花语,用它们给予自己喜悦和哀伤。象征爱情的玫瑰、凝结亲情的康乃馨、怀想故人的白菊花、代表幸福的天竺葵,每一朵鲜花都对应人世间至纯至真的情感,将它们捧在手心,都能唤醒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作家以花寄情,常能带来活色生香的文字表达。陶渊明诗歌里清新隐逸、高风亮节的菊花,希腊神话中顾影自怜的美少年那喀索斯幻化成的黄水仙,王尔德小说里被一腔热血染红的雪白玫瑰……花朵激活了作家妙不可言的灵感,引出独特的文学叙述方式,而作家则赋予花朵丰富的意象,注入了动人心魄的灵魂。闲来赏花,花美入画,几乎每一位画家都曾奔赴过花事之约。莫奈拥有自己的专属花园,他笔下的睡莲恬静安详,举世闻名;梵高似乎偏爱热情洋溢的向日葵,他笔下的向日葵充满生机勃勃的向上力量。花朵默默地收容人们的七情六欲,也被运用于电影、文学、歌曲等生活角落。遇见的每一朵花,都会迷上它背后不为人知的浪漫故事。

花朵,为人类历史上最普遍、最悠久的审美对象,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早已超越了植物本色,而成为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属相。每一朵看似娇弱的花,都隐藏着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力量。透过“花花往事”,可一窥人类文明历史的更迭和走向。红色康乃馨曾是1923年苏联红色革命的象征,代表着无畏和不屈的勇气,而在1974年葡萄牙发生的“康乃馨革命”中,它成为表达和平愿望的口号。而到如今,它一般用来送给母亲或者其他女性长辈,表达爱意和敬意。玫瑰是激情和爱情的象征,在18和19世纪,玫瑰却曾沦为与疾病相关的符号,《病玫瑰》一书中便记录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类疾病抗争史,在斯泰因看来,“玫瑰是玫瑰,就是玫瑰”。只有自然属性,而不附带社会属性。菊花象征清净、淡然与隐逸,在新闻摄影师马克·吕布于1967年拍摄的一张照片中,一位17岁的少女手举菊花,用来对抗举着刺刀的国民警卫队。此后,每当反战示威游行活动,群众都会手拿花束,被称为“鲜花团”。“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早在1857年,在印度爆发的一系列反殖民统治的起义运动中,作为暗号在士兵间传递。与人类相伴同行的日子里,花朵串起的流年往事,有和平之歌也有暴力之曲,而同一种花朵更能引发不同的思考和认知。

走进令人目眩神迷的“花花世界”,在这场花开花谢的芳香之旅中,映入眼帘的有花事、花情,还有花史,更有人类传情和表意的独特浪漫,感知自然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