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0

铜陵白姜是安徽省铜陵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姜嫩皮白而得名。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呈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

作为铜陵“八宝”之一,铜陵白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有“中华白姜”的美誉。

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时期,铜陵已成为全国生姜的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

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特产。“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铜陵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像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

2008年,铜陵白姜加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1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铜陵白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6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安徽铜陵白姜生产系统入榜。同年8月,铜陵白姜商标被安徽省工商局评为省十佳地理标志商标。

铜陵白姜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铜陵县天门镇、顺安镇、东联乡、西联乡、钟鸣镇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来源:博雅特产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