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刘爽

乡村振兴视域下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研究 0

摘    要: 蔬菜产业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是城乡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我国重大的民生问题。寿光地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规模宏大,是全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基于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对寿光市蔬菜产业现状进行阐述,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深入剖析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探讨寿光市蔬菜产业持续发展路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基础,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方面提出寿光市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在促进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全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蔬菜产业; 乡村振兴; 寿光地区;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4)05-180-0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ouguang vegetable indust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U Shu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vegetable industry is the second largest industry in China’s plantation industry, second only to grain. It is an essential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the live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Ensuring the supply of vegetables is a major livelihood issue in China. Shouguang has a long history of vegetable farming and a large scale of planting area. It is the birthplace of winter warm greenhouses and the largest vegetable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gricultural power,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vegetable industry in Shouguang. Uisng the SWOT matrix analysis metho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urrently facing the growth of Shouguang vegetable industry are analyze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vegetable industry is discussed in Shouguang. Based 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ory, the research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ouguang vegetable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y revitalization, and talent revitaliz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getable industry in Shouguang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vegetable industry.

Key words: Vegetable industry; Rural revitalization; Shouguang area; SWOT analysis

近年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2022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提出全面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提升种植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蔬菜产业作为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我国重大的民生问题[2]。

寿光地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面积规模宏大,是全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因此,寿光市应立足地区特色,因地制宜,将乡村振兴战略与蔬菜产业发展融合,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基于此,笔者针对当前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探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基础,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方面提出寿光市蔬菜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1.1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针对当前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笔者主要从寿光市蔬菜的种植面积、品类布局两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究。就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种植面积变化及产量趋势见图1。自20世纪80年代,寿光市政府提出“必须改变农业构成,调整作物布局”的农业发展目标,开始增加蔬菜种植面积,产量随之增加。20世纪90年代,寿光市引进并推广冬暖式大棚,随着第一批大棚试验成功,政府向银行贷款给予每个大棚补助2000元,由此寿光市蔬菜种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于21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21世纪初,寿光市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持续多年增加的蔬菜播种面积,在2002年达到最高,为5.792万hm2,其后缓慢下降,一部分农地被征作工业用地以及建设用地。2002年以后,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到2021年蔬菜种植面积下降至4.151万hm2,但蔬菜产量总体来看不断提高。由此可见,随着近年来寿光市蔬菜种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也随之提升。

在蔬菜品种方面,结合寿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作物发展情况,当前寿光蔬菜以茄果类(番茄、辣椒、茄子等)和瓜菜类种植为主,占比82%,是寿光市的主要种植品类。其种植面积由大至小依次是茄果类、瓜菜类、葱蒜类、根茎类、叶菜类、甘蓝类,2021年寿光市蔬菜品类种植面积占比分布见图2。近年来,寿光地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市场需求导向等,形成了桂河芹菜、古城番茄、纪台长茄等“一村一品”的种植布局。截至2021年,寿光市蔬菜总产量达到379.8万t,设施蔬菜面积2.77万hm2,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地位都举足轻重。寿光市真正实现了通过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愿景[3]。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收集法:查找收集与寿光市有关的资料,浏览相关文献书籍,了解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经济、人文、生态信息,将收集到的数据作为参考,分析当前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提出决策建议提供依据。

(2)SWOT分析矩阵法:深入剖析寿光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洞察社会环境的机会和挑战,以内部资源条件、外部社会环境有机结合,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出发,确定寿光市蔬菜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4]。

2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为了更好地推动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兴旺发展,笔者在分析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SWOT矩阵分析法,深入剖析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内部资源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机会、挑战,为今后寿光市蔬菜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5]。

2.1 优势分析(S)

2.1.1 自然条件优越 寿光市地处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属于温带季风大陆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平均气温22 ℃,季节性降水集中于6—8月,为番茄、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7%,光照充足;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作物种植;境内多河流湖泊,全市有17条河流,北部紧邻渤海莱州湾,水源充足,自然环境优越。

2.1.2 交通条件便利 寿光境内拥有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寿光港,船舶可直航周边国家和地区;青银、荣乌、潍日、长深4条高速公路连接,益羊、寿平、德大、黄大4条货运铁路贯通内外;境内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相互交织,四通八达。潍坊新机场选址在寿光市区东侧,距市区仅20 min车程,该机场为新建军民两用机场,建成后年货邮吞吐量可达9万t。寿光已初步形成“海河陆空”畅通高效的交通格局,便于寿光市蔬菜销往世界各地。

2.1.3 产业品牌优势 近年来,寿光市大力推动品牌建设,目前培育出“乐义蔬菜”“七彩庄园”2个中国驰名商标;“寿光蔬菜”区域蔬菜公用名牌正式发布;“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390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落户寿光,产品认证基地现已达到69家;品牌农产品销往300多个大中城市,还包括25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的“寿光蔬菜”已形成明显的品牌效应,销售利润随之提升,能够进一步拓宽当地农民的收入渠道。

2.2 劣势分析(W)

2.2.1 从业人员减少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不断迁移,使得乡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总人口、乡村劳动力资源、乡村从业人口数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15—2021年寿光市乡村劳动力数量变化情况见图3(数据来源:寿光市统计年鉴)。由于缺乏具有吸引力的返乡就业人才机制,难以吸纳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回归农村发展,然而从业人员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地区创新力不足,寿光市蔬菜产业如此发展将会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2.2.2 生态环境污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就以蔬菜产业作为主要经济支柱大力发展。由于土壤连作频繁而出现土传病害严重、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壤酸化等现象;农户为了增产增收过度使用农药,陷入“病虫害重—增施农药—土壤毒性加剧—病虫害重”的循环怪圈。以上种种,都加剧了土地退化,同时对地下水也造成一定程度污染,不利于寿光市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寿光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每年环境改善方面的支出数额巨大,而庞大费用的支出,正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体现,2017—2021年寿光市用于生态环境改善费用支出详见表1。

2.2.3 自然灾害威胁 2018年8月,寿光地区受台风“温比亚”影响,连续暴雨,为确保水库安全接连泄洪,下游地区多村庄遭遇河水倒灌,大量农田、大棚遭受严重损失。受台风降雨以及泄洪的影响,本地区的部分蔬菜品质、产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由于风雹、台风直接影响,2018年寿光市农作物受灾面积65 841.7 hm2,造成农业损失919 178.56万元,受灾人口达68.17万人。2019年8月,寿光地区受到台风“利奇马”的侵袭,农作物受灾面积16 953.9 hm2,造成农业损失33 546.59万元,受灾人口合计14.15万人。2020年,寿光地区再次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1 399.8 hm2,因灾损失846.37万元,受灾人口合计6859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寿光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遭受重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