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设施蔬菜产业升级动力因素与路径研究

作者: 钟春艳 王植

拉萨市设施蔬菜产业升级动力因素与路径研究0

摘    要: 拉萨市设施蔬菜经过多年发展,布局趋向合理,规模和品种数量大幅度增长,装备水平提升较快,但仍然存在技术水平较低、人才缺乏、产业链环缺失等问题。从拉萨设施蔬菜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升级的内部与外部动力因素来分析,拉萨设施蔬菜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基于产业链理论,构建了增加设施蔬菜产前供应等环节、制定标准与集成智慧农业技术、加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培育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产业升级路径,能够有效提升设施蔬菜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使产业升级迈向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设施蔬菜; 拉萨; 产业升级; 动力因素; 路径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3)07-155-06

Driving factors and path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facility vegetable in Lhasa

ZHONG Chunyan WANG Zhi

(1. 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 China;2.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ion Division of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vegetable in Lhasa, the layout tended to be reasonable, the scale and variety of facilities had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level of equipment had been improved rapid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of facilities and technology, lack of talents and industrial links.  By analyz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ing factors of the upgrading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dustry, the upgrading of Lhasa's facility vegetable industry was immin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hain, it has built industrial upgrading path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prenatal supply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formulating standard and integrating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cultivating new business entities, strengthening brand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mot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bility of Lhasa's facility vegetable industry, make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step into a higher 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Key words: Facility vegetable; Lhasa; Industrial upgrading; Motive factor; Path

拉萨市地处高原,地理环境和气候不利于蔬菜生长。而蔬菜是仅次于粮食的人体必需食物,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拉萨高原日照百分率高,光照强度大,发展设施蔬菜条件优越。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能有效突破当地自然及生态条件束缚,改善拉萨地区缺少蔬菜的饮食结构,满足拉萨地区居民对蔬菜日益增长的需求,进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调整拉萨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牧民增收以及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拉萨市政府历来重视“菜篮子”工程,为确保“十四五”期间拉萨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拉萨市农牧局委托笔者单位编制了《拉萨市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笔者全程参与规划,并在深入调研后认为:近3年,拉萨的设施蔬菜面积一直稳定在1 726.64 hm2左右,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设施蔬菜产业升级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拉萨市蔬菜自给率夏秋季为85%,春冬季65%,当地蔬菜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缺口;而拉萨高质量的高原特色果蔬有销往外阜的优势和潜力。拉萨市设施蔬菜产业在政府政策牵引、科技创新驱动、需求的拉动等内外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有较大提升和发展空间。

国内学者对拉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拉萨设施蔬菜地时空特征、拉萨设施蔬菜现状与对策等方面[1-4]。笔者系统梳理了拉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对拉萨设施蔬菜升级的动力机制进行探究,构建了拉萨设施蔬菜产业升级路径。分析结果对拉萨市设施蔬菜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拉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设施蔬菜在拉萨出现萌芽[1]; 1996年拉萨市引入高效日光温室种植模式,实现喜温蔬菜的周年生产;2002年西藏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与连栋智能温室的建成,标志着拉萨设施蔬菜产业的现代化实现了新飞跃。

1.1.1 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设施面积不断扩大 拉萨设施蔬菜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但在西藏自治区处于领先地位,拉萨设施蔬菜面积在西藏自治区占比达44.27%。到2021年,拉萨市形成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19个,面积1 726.64 hm2,较2008年增加886.25 hm2,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20万t。

从发展历程看,2008-2019年,拉萨市设施蔬菜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设施蔬菜面积仅为840.43 hm2;2019年达到1 726.64 hm2,年均增长率为6.18%。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19年至2022年,拉萨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 726.64 hm2,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进入稳定的提质增效阶段。目前,拉萨设施蔬菜平均667 m2产值3万元以上,为其他作物的10倍以上,全市从事蔬菜生产和经营的人数逐年增多,在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1.1.2 设施蔬菜布局变化较大,由市区转移至远郊 拉萨市设施蔬菜主要分布在拉萨河干流及其支流河谷两岸,拉萨河两岸地势平坦,地块连片且灌溉水源充足,便于设施生产[2]。拉萨设施蔬菜主要分布在曲水、达孜、城关和堆龙德庆4区县,2019年,4区县设施蔬菜面积占拉萨市设施蔬菜总面积的91.9%。设施蔬菜分布已经由2008年的市区“一枝独秀”,转变为目前城关、曲水、达孜和堆龙德庆 “四足鼎立”的格局[3]。

受城市化发展和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影响,拉萨设施蔬菜呈现从市区向外迁移的趋势,城关区设施蔬菜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比重逐年减少,从2008年的68.52%减少到2019年的7.20%。远郊区县达孜和曲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2019年达孜和曲水的设施蔬菜面积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29.82倍和28.91倍。林周和墨竹工卡的设施蔬菜面积虽然在全市总面积中占比较小,但林周设施蔬菜面积2019年比2008年增长了8.49倍;墨竹工卡县设施蔬菜面积2019年比2008年增长了35.81倍。只有德龙堆庆区设施蔬菜面积一直变化不大,处于动态微调状态;尼木于2018年开始种植设施蔬菜,2019年发展到7.83 hm2(表1)。

1.1.3 设施蔬菜种植品种结构、栽培方式均有优化,功能多元化 拉萨设施蔬菜种植品种从过去的“白菜、萝卜、土豆”增加到现在的100多种,主要品种有上海青、甘蓝、番茄、菠菜、芹菜、香菜、莴笋、四季豆、辣椒等,特别是茄果类、瓜类及食用菌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培育了当地一些设施食用菌的名贵品种,主要包括松茸、羊肚菌、灵芝等。拉萨设施蔬菜以土壤栽培为主,无土栽培(基质栽培和水培)为辅。拉萨设施蔬菜中存在少量立体栽培、空中栽培、水培、喷雾栽培等无土栽培模式。

拉萨设施蔬菜产业的观光、休闲、采摘、示范、科普等功能逐步显现。目前,拉萨设施蔬菜主要呈现出三种业态:一是传统的生产型,主要生产蔬菜等农产品,注重技术与品种的引进示范;二是生产与休闲观光兼顾型,在连栋温室或日光温室可控环境下,种植蔬菜水果,满足人们休闲、观光、采摘等需求;三是科技示范引领型,以政府、企业投入为主,科研、农技推广部门等为运营主体,集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培训推广等功能融合发展[5]。

1.1.4 设施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设施类型逐步由原来的竹架塑料大棚、土墙日光温室向钢架塑料大棚、高效日光温室、连栋智能温室等转变。2019年,拉萨用于生产的设施类型主要以钢架单体薄膜大棚或连栋式薄膜大棚以及高效日光温室为主,这3种设施投资少且简易实用。其中,塑料大棚623.66 hm2,高效日光温室1 072.55 hm2。此外,设施中还有少量的PC板连栋温室以及玻璃连栋温室共20.85 hm2,主要用于科研、展示、示范及育苗等。连栋温室均配备环境调控设施,以及自动调控系统(表2)。

1.2 存在问题

1.2.1 设施蔬菜科技水平低,效益差 受各种因素影响,拉萨的设施园艺发展存在一定的无序性。设施标准化程度低,建设运营维护成本高。同时,拉萨的设施结构设计、配套技术、装备等研发严重不足;设施装备从基础层面升级需求大。拉萨的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处于我国后列。在不同设施、不同环节上不平衡:连栋温室机械化水平相对高,日光温室和大棚低;在蔬菜采运和种植等薄弱环节,机械化率低于10%。高效栽培模式处于模仿跟跑阶段,设施蔬菜技术本地化发展较慢;高效栽培标准化模式缺失,导致生产成本高,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较差。

1.2.2 设施蔬菜全产业链环缺失 设施蔬菜全产业链联结设施生产资料供应、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多环节。目前,拉萨设施蔬菜产业标准较少,产业链环缺失:设施蔬菜生产资料的本土化供应跟不上,专业设施种苗繁育基地缺失,致使种植成本增加;缺乏设施建造和装备供应相关企业,设施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低,设施生产基地规模小,规模效益差;缺乏设施蔬菜技术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体系,缺乏农机、信息咨询服务;蔬菜贮藏加工、冷链物流与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诸多环节不健全;设施蔬菜与旅游、康养、文化传承的要素融合程度较低。

1.2.3 设施蔬菜专业人才匮乏 拉萨设施蔬菜人才缺乏问题突出。首先,实用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技术带头人较缺乏。拉萨市农牧民文化素质偏低,掌握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较为困难[4];从业人员约30%来自外地,大部分从业人员技术掌握和管理不到位。设施生产相对艰苦,工作强度大,行业利润较低,造成技术人才流失。其次,研发团队和平台匮乏,拉萨的高校科研院所仅有少数研发人员,缺乏协作,研究内容和方向分散,难以共同研发产业关键技术难题。最后,与国内外交流合作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途径少,当地与国内外的合作研发机制与平台建设缺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