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设施农业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与对策分析
作者: 贾玉琴
摘 要: 从种植面积、蔬菜生产、品牌建设、销售市场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蔬菜产业及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甘肃省蔬菜产业在区域布局、市场供给、种苗繁育、产业政策、生产能力、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特点。设施农业具有模式新颖、布局优化、设施智能化等特点。同时,从市场需求、自然条件、产业技术、政策、区域布局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蔬菜市场和设施农业的发展潜力。指出了产业化生产、设施设备、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后,从品种培育、设施农业、产业资本、技术服务、品牌建设、农业保险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蔬菜产业; 甘肃;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3+S62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3)09-144-07
Development status, potential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and vegetable industry in Gansu
JIA Yuq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enter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30, Gansu,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getable industry and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Gansu province in terms of planting area, vegetable production, brand construction and sales market, and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ble industry in regional layout, market supply, seedling breeding, industrial policy,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Facility agricul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odel, optimized layout and intelligent fac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vegetable market and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Gansu province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rket demand, natural conditions, industrial technology, policy and regional layout. Som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industrialization production,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capital, technology and manpower are pointe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variety cultivation, facility agriculture, industrial capital, technical service, brand building, agricultural insurance, etc.
Key words:Vegetable industry; Gansu province; Status; Countermeasures
甘肃省自然条件独特,是全国自然地理多样性最突出的省份,昼夜温差较大,气候较干燥、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水土病虫害少等独特资源特点突出。蔬菜生长较慢,营养沉淀多,作物质优,是“甘味”农产品优质绿色蔬菜的核心产区。甘肃省蔬菜产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布局合理、各有特色的五大优势区域格局,近几年甘肃省蔬菜播种面积稳步增加,蔬菜产量大幅增长,蔬菜产值大幅提高(文中数据除注明出处外,其他均来源于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设施蔬菜产量占甘肃省蔬菜产量的比重也呈现逐年递升趋势,蔬菜经济效益显现。农企、农户利用农业设施种植蔬菜的势头强劲,保障了甘肃省蔬菜生产稳定增长,蔬菜品类也更加丰富多样,蔬菜增产增收效益明显,蔬菜设施农业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增效。
1 蔬菜产业及设施农业状况
1.1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甘肃农村年鉴统计和笔者对蔬菜重点生产县区调查,2019年底甘肃省蔬菜播种面积38.14万hm2,复种指数164%,蔬菜产量1 388.75万t,产值367.26亿元。2020年甘肃省蔬菜播种面积40.19万hm2(表1、表2)、产量1 478.51万t、产值397.01亿元(表3)。2021年甘肃省蔬菜播种面积43.43万hm2,产量1 655.25万t,甘肃省蔬菜面积在全国排名第17位,产量排名第15位。2021年蔬菜产业龙头企业由2019年的360个增加到380个,有机认证蔬菜品种6个,地理标志蔬菜21个[1-4]。在蔬菜贮藏、蔬菜加工、外包装及市场化建设方面取得较快进步。
1.2 设施农业生产情况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提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加快设施农业发展”[5],近年来,甘肃省设施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发展方式正在由高产高效向绿色高质高效转变,种植种类由常规蔬菜逐步向精细蔬菜、食用菌、瓜果发展,设施类型逐步由二代日光温室和简易塑料大棚向高标准日光温室、全钢架连栋塑料大棚、戈壁农业中的设施蔬菜产业和大型智能化玻璃温室拓展,销售模式逐步向外向型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供港绿色蔬菜基地和向西出口的设施生产基地。2019年全省设施农业规模达到12.54万hm2(日光温室5.20万hm2、塑料大棚7.34万hm2),总产量807万t、总产值370亿元。甘肃省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在西北五省区位居第2位,占全国设施农业总面积的3.2%,总产值占全国设施农业总产值的3.5%。
1.3 蔬菜市场及品牌
甘肃省初步形成了以酒泉市肃州区、金昌市永昌县、张掖市甘州区、武威市凉州区、兰州市永登县、天水市武山县、兰州市红古区等地为主的高原夏菜外销区域集散地。以榆中县定远镇为集散中心,蔬菜核心产区逐步形成了蔬菜生产地—产地批发市场—集散中心的蔬菜生产销售市场网络体系。榆中县定远镇、武威市昊天、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酒泉市春光等批发市场,推动蔬菜外销[5]。甘肃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约60余家,年平均交易额超过300亿元[6]。近年来,甘肃省蔬菜年调出量在1000万t以上,调出种类以5—10月份生产的甘蓝、娃娃菜、花椰菜、芹菜、莴笋等为主,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和周边省份,部分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7]。“河西洋葱”“兰州高原夏菜”等几十种“甘味”优势农产品给海内外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天然食品。甘肃省通过积极建立“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体系,拟定“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开展“甘味”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系统性规范管理,不断扩大“甘味”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2 蔬菜产业成效与特点
2.1 区域布局效果明显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河西走廊戈壁生态农业和高原夏菜产区、中部及沿黄灌区日光温室和露地高原夏菜产区、渭河流域钢架大棚提早多茬栽培蔬菜产区、泾河流域露地高原夏菜和钢架大棚蔬菜产区、“两江一水”流域五大蔬菜产区,2019年五大产区蔬菜种植面积共计38.14万hm2,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区域布局优势更加明显,是西北地区蔬菜出口重要的生产地域[7]。极大地丰富了东南沿海、港澳台地区的蔬菜品种,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2.2 市场供应能力增强
甘肃省建立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引进蔬菜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新优品种,实现了品种改良和储备。蔬菜种类由茄果类、叶菜类、根菜类到西(甜)瓜、食用菌、特色菜等。由原来的茄子、辣椒、番茄、黄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逐步发展到西瓜、甜瓜、食用菌、豌豆苗、空心莲、山药等精细菜和水生蔬菜茭白。茭白由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于2011年在甘肃靖远县北湾村试种成功,填补了甘肃省内水生蔬菜生产的空白,意义重大。
2.3 种苗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甘肃省已连续多年对生产能力300万株以上的育苗大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政策扶持,设施农业种苗繁育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20年,共扶持建设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专业化设施育苗基地187个,甘肃省优质种苗集中供应能力提高到32%,良种普及率达95%,甘肃省设施蔬菜的种苗集约化统繁供模式得到全面推广。
2.4 产业政策给力
近年来甘肃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意见》《甘肃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两个“三品一标”建设 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实施方案(2019—2023年)》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扶持和促进甘肃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立足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质产业,经济作物生产稳步增长。在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发挥区域特点,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各地通过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连体钢架大棚及高原夏菜基地建设等,不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如凉州区666.67 hm2的温室番茄和靖远县666.67 hm2的温室黄瓜等设施种植业,以及临夏县、阿克塞县2个设施育苗基地。海升集团在民乐县建设100万m2的单体规模大、种植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程度高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河西戈壁设施蔬菜高原夏菜产业带,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增效。在政府扶持引导带动和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各地农户积极性提高,涌现出了靖远县农户自行贷款进行老旧温室轻简化改造、榆中县农户自发组成“联户联保”进行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的浪潮,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省蔬菜设施667 m2产量可达5.46 t,667 m2年收入2万~3万元,纯收益在1.5万元以上,蔬菜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60%左右[8]。高原夏菜667 m2年收益在0.5万~1.2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4~5倍,为鼓起当地农民的“钱袋子”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甘肃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绿色、高质量农业的优势,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甘肃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5 年生产能力增强
全省建立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引进蔬菜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新优品种,实现了品种改良和储备。蔬菜种类从茄果类、叶菜类、根菜类向西(甜)瓜、食用菌、特色菜等发展。由原来的茄子、辣椒、番茄、黄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逐步发展到西瓜、甜瓜、食用菌、豌豆苗、空心莲、山药等精细菜和水生蔬菜茭白。应用了塑料拱棚春提早、秋延后和多层覆盖周年生产模式,以及日光温室深冬茬、冬春茬和1年4茬全年生产栽培模式。品种多样性和茬口多元化,实现了蔬菜周年生产,丰富了蔬菜品种,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进行蔬菜生产,有效解决了北方地区蔬菜周年供应不均衡问题[9]。
2.6 一批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首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普及。包括轨道式温室物流运输设施、果实采摘车、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卷帘等轻简化设施设备得到较大面积推广;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基质穴盘育苗、植物源生物农药、增施有机肥、熊蜂授粉、黄蓝板诱杀、精量电动弥粉机、杀虫灯、“三沼”应用等轻简化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了普及率。
其次使用了无土栽培技术。戈壁生态农业主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代表的戈壁生态农业全部采用基质槽或有机营养枕等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模式,截至2019年,累计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6267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