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芋头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 何芳练 刘莉莉 邱祖杨 邓金花 蒋生发 王霏峰 董伟清

广西芋头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0

摘    要: 广西是我国芋头的主产区之一。介绍了广西芋头种植面积扩大、新品种推广迅速、种苗种芋实现规模化繁育、栽培技术逐渐完善、产业链逐渐形成、品牌意识增强、政府重视程度提高、芋头科研取得较大进展等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科技投入不足、病虫害防治滞后、产业机械化程度低、缺乏精深加工产品等问题。同时从增加芋头产业的科技投入、健全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芋头产业机械化研究、加强芋头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可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广西芋头资源以及芋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芋头; 广西; 产业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32.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3)09-151-06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taro industry in Guangxi

HE Fanglian1, LIU Lili2, QIU Zuyang2, DENG Jinhua3, JIANG Shengfa4, WANG Feifeng5, DONG Weiqing1

(1.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 Guangxi, China; 2. Lipu Ci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Lipu 546600, Guangxi, China; 3. Quanzhou County Anhe Tow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Quanzhou 541515, Guangxi, China; 4. Guanyang Coun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Guanyang 541699, Guangxi, China; 5. Hepu County Anno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Hepu 536138, Guangxi, China)

Abstract: Guangxi is one of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s of taro[Colocasia esculenta(L.) Schoo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pansion of taro planting area in Guangxi, the rapid promotion of new varieties, seedlings seed taro to achieve large-scale br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gradually improved,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brand awareness, government attention to improve, taro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made greater progress and other development statu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sufficient pest control, low mechaniz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lack of deep processing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increase of taro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s,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 system, speed up the taro industry mechanization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taro deep processing produc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aro resources in Guangxi, as well as the taro industry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aro industry.

Key words:Taro; Guangxi; Industry status; Problems; Recommendations for countermeasures

芋头,学名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是天南星科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以球茎为食用器官的芋头分为三种类型,即魁芋、多子芋和多头芋[1]。广西是芋头的主产区之一,以种植槟榔芋为主,槟榔芋属于魁芋中芋肉具有紫(红)色槟榔花纹的品种群。近年来,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芋头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广西芋头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广西芋头资源,笔者分析了当前广西芋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广西芋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扩大

在2016年以前,广西芋头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 hm2左右[2],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及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到2020年种植面积增加到2万 hm2左右[3],而2022年种植面积达26 667 hm2(表1)。荔浦市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荔浦芋原产地,是广西乃至全国最著名的芋头生产基地,据荔浦市荔浦芋文化研究会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荔浦芋因具有香、酥、粉、糯、甜、软、鲜的特殊风味而久负盛名,被誉为“芋中之王”,在历史上一度成为广西的首选贡品,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的专用芋头[4-5]。2014年开始,广西农业农村厅和广西农业科学院在荔浦市共建广西荔浦芋试验站,利用厅地研究团队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品种引进与选育工作,研发健康种苗、健康种芋高效繁育及商品芋高效栽培技术。目前,荔浦市已经成为广西最大的芋头组培苗和健康种芋繁育和集散中心,也是广西芋头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年种植面积3600 hm2,产量13.5万t,种植及加工销售产值超23亿元。在荔浦市的辐射带动下,桂林市其他县区如平乐县、阳朔县、灌阳县、兴安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及全州县等地芋头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整个桂林市种植面积就已达13 333 hm2。其中,灌阳县种植面积从零星种植迅速增加到1333 hm2左右,全州县仅安和镇芋头种植面积达1200 hm2,2019安和镇(香芋)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1年安和香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A级产品,2022年安和香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贺州市是广西芋头的另一主要产区,也是种植面积增加最快的产区,2016—2020年,种植面积从1800 hm2增加到6667 hm2[3,6],截止到2022年,种植面积增加到8827 hm2。北海市是广西芋头种植的新兴产区,近年来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依托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秋冬季播种种植,效益显著,年种植面积在800 hm2以上,激发了当地农户种植芋头、发展芋头产业的积极性。

1.2 新品种推广迅速

广西在推广新品种前,各地以种植地方品种为主,地方品种存在种性退化、产量低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广西农业科学院将优异地方品种荔浦芋进行提纯复壮,并从中选育出新品种桂芋1号[7],有效缓解了地方品种退化的问题。近年来,通过组培苗高代诱变技术,先后选育出荔浦芋新品种桂芋2号、多子芋新品种桂子芋1号,产量比常规品种提高10%~30%,且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8-9],其中桂芋2号全生育期240~260 d,属于晚熟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对芋疫病和软腐病抗病性强于桂芋1号及其他地方品种[8,10]。由于新品种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巨大优势,受到了种植户的普遍欢迎,通过多年的示范推广,桂芋2号占广西种植面积的50%以上,其中在荔浦市更是占比90%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由于新品种的优异表现,省外地区如广东、湖南、江苏等地纷纷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为全国芋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品种和技术支撑[11-12]。

1.3 芋头种苗种芋实现规模化繁育

芋头为无性繁殖作物,生产上以子孙芋作为种芋,用种量大,而且长期以子孙芋留种会导致种性退化、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广西农业科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创建了一套低能耗、高产能、高效益的节本增效的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13],制定了广西地方标准《芋头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DB45/T 1655—2017),实现芋头组培苗工厂化繁育。同时建立了配套的组培苗育苗技术、健康种芋夏繁技术,实现了芋头优良品种的良种良繁,有效推动了新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14]。

1.4 栽培技术逐渐完善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农村厅与各市县农业部门建立了特色作物试验站合作机制,对全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广西荔浦芋试验站在芋头配套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系列广西团体标准,包括《芋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T/GXAS 163—2021)、《荔浦芋轻简化生产技术规程》(T/GXAS 230—2021)、《槟榔芋秋冬季栽培技术规程》(T/GXAS 390—2022)等。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芋头的标准化种植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有效提升了芋头的品质,有助于广西芋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芋头常规栽培需要多次的培土和追肥,用工密集,劳动力投入较多,基本为农户零散种植[15-16]。为了减少用工成本,实现芋头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广西农业科学院经过多年试验示范,集成了以全田配方施肥和高畦覆膜免培土为核心的水田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减少了培土、追肥及除草等环节,较常规栽培1 hm2节约人工成本7500元,增产1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广西芋头的主要栽培模式[17]。

广西桂南地区如北海市、南宁市等地冬季平均气温较高,可以实现芋头秋冬季种植。经过多年摸索,建立了一套芋头秋冬季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于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定植,到翌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收,此时正值芋头市场空档期,市场价格高,有效提高了芋头的种植效益。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北海市、南宁市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为了避免“与田争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种植经济效益,还探索了芋头高山坡地栽培技术、芋头套种生姜栽培技术、罗汉果间作芋头栽培技术及设施栽培等栽培技术模式[18-21]。

1.5 芋头产业链基本形成

近年来,芋头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从原来的农户零散种植,逐渐转变为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以企业或合作社统筹安排种植、管理、销售,可以最大程度做强做大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对芋头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海为例,北海地区一直有种植芋头的传统,但基本为农户零散种植,无法形成规模,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实现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销售,该模式有效调动了当地农户种植芋头的积极性。荔浦市是芋头精品化种植和加工中心。在鲜销方面,以种植精品荔浦芋为主,产品达到有机或绿色食品标准,价格是其他地区芋头价格的数倍,经济效益显著。在加工方面,该市拥有大型加工企业20多家[22]。同时,荔浦市在2015年成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签署了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辐射市、乡、村三级的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实现所有行政村100%覆盖,形成多种平台共营的开放发展格局[2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