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视域下 兽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作者: 董永军 张守平 贺永惠 陈卓 何松林
摘 要:新农科建设对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兽医药理学作为核心基础课之一,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理论基础,关乎国计民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分析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特点,筛选契合的思政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典型案例以及翻转课堂等方式,多手段、多层次、跨领域、多角度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核心价值观引领互融共进,为培养新时代兽医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思路,更好满足人民对动物性食品安全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新农科;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政;多维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和动物药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本科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既是动物药学和动物医学的桥梁,也是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桥梁。尤其是在新农科视域下,思政理论课程建设是新时代教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兽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一、新农科视域下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设计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学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是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农科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药物是兽医药理学的核心,关乎临床正确用药。因此,将思政元素巧妙嵌入兽医药理学的专业知识点中,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科学意识、全球意识。
二、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近几年,人畜共患病的情况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兽医工作涉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等多个领域,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要具有科学思维、大国情怀,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这就给高校兽医药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一线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药理学知识和技术,还需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为畜牧兽医行业培养一批德技双全的兽医人才,最终实现学科育人和就业育人。
三、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政多维度融合教学设计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对教师课程思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专业课程思政并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组合与叠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内容进行思政内容的设计。将思政元素巧妙地深植于课堂中,是兽医药理学教学实现内涵式提升与发展的途径;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运用案例式教学、对分课堂、问题导向式学习、情境教学、榜样示范等多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新时代兽医药理学课程“学什么,为谁学,怎样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和价值导向(详见表1)。
(一)精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巧妙设计课程思政素材
挖掘思政元素,设计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政素材,使兽医药理学课堂丰富多彩,每一节课都充满激情、富有创新。在序言中讲授药理学发展简史时,可以以药理学典著或历史名人名事为切入点,多维度设计教学方法。如通过中国著名药理学家陈克恢发明麻黄碱、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明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事例,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思政素材的挖掘应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及时将时事热点及社会事件融入专业理论教学中,有效地感染学生,使思政内容富有时代意义。
(二)采用案例教学和PBL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教学设计
高校教师是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对专业知识掌握准确,但有些并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教育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经典案例或事件时,要掌握巧妙融入的时机和方法,采用问题导向式方法(以下简称“PBL”),进行“基于问题与案例法”的教学设计,实现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文化自信等的融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例如,在讲授阿片类镇痛药时,结合鸦片战争案例,插入相关视频,开展禁毒教育。设计问题“阿片类镇痛药为什么出现在鸦片战争”,由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引入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之外的副作用:重复使用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或成瘾性,停药后易出现严重戒断综合征,所以被列入管制药品。
开展案例法与PBL融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化理解。
(三)采用翻转课堂为载体的案例分析教学法
依托翻转课堂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时,由教师提前布置下一节课教学内容相关问题,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当前专业知识的相关内容,在分组讨论后,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制作PPT(幻灯片)并汇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我国制药领域不足之处时,让学生结合目前实际举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肿瘤病领域的相关药物。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进口药物,诸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贝伐珠单抗等靶向药,价格高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而中国肿瘤患者在用药选择上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药物,电影《我不是药神》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由此,教师在介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格列卫时,就可以引入相关内容,在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激发学生研发自主药物的热忱和信心。接着播放“医保谈判代表张劲妮灵魂砍价”的视频,介绍我国医保局相关代表在医保谈判时如何与药企协商以下调药品价格,更好地保障我国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奋进之心,向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意识。这样既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又实现了师生、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为新时代兽医药理学科研人才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构建以问题为导向、分组讨论的教学策略
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两者融合的总体设计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大国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构建以问题为导向、分组讨论的教学策略,把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学习分析问题等环节与思政元素融合,点点滴滴渗透于授课内容中,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文献分享和团队合作意识,将认真严谨的科学思维、团结奉献的科研精神等融入实际的课程教学。如在讲授抗生素时,可提出“谁发现了青霉素”的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引导,打破单纯传授专业知识的枯燥性和纯粹思政教育的说教感,让学生认识到在一个个璀璨名字的背后,凝聚的是新时期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视野的科学思维,关注生态平衡,构建人类命运体。
四、结语
新农科视域下,高校教师思政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兽医药理学课程在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改革,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使兽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更加实效化和立体化。
参考文献:
[1]张雪莲,廖洁丹,陆英杰,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案例教学和PBL相融合的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畜牧兽医杂志,2024,43(2):94-98.
[2]陈雯婕,蔡亚文,吴赞儿.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浙江工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236-240.
[3]李继昌,张秀英,刘芳萍,等.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学现状与改革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43.
[4]刘婷婷.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5):157-159.
[5]王艳东,张弘立.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制药工程前沿讲座课程为例[J/OL].生命科学研究,1-6[2024-06-24].https://doi.org/10.16605/j.cnki.1007-7847.2023.09.0193.
[6]王志敏,李芳.诺贝尔医学奖相关内容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4):81-82.
[7]李宏博.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下的以青蒿素的发现为背景的教学实践: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例[J].教学考试,2022(45):35-37.
[8]罗冬娇,邵鸯凤,周金成.本科护理专业HIV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55-59.
[9]朱桂萍,于歆杰.基于翻转课堂的主动学习促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育,2018(5):29-32.
[10]潘玉善,李德锋,苑丽.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的兽医药理学教学改革实践[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84-185.
[11]韦翠萍.教学幽默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3):50-51.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