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峄城:冠世榴园
作者: 曾艺
“雾縠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这句诗吟诵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果中珍品的石榴。石榴原产于古代波斯及其周边地区,西汉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引种之初一度被视为奇珍异果。东汉张衡的《南都赋》中记载南阳的物产:“乃有樱梅山柿,侯桃梨栗,梬枣若榴,穰橙邓橘。”其中的“若榴”即石榴。
汉成帝时期的丞相匡衡,也就是成语典故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在年老返回山东枣庄峄城故里时,将皇家宫苑中的石榴引入当地。经当地百姓长期培育,峄城成为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峄城石榴”也一举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双认证。2021年,山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山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涉及峄城区榴园镇、吴林街道办事处、阴平镇和峨山镇4个镇街,核心保护区为榴园镇的王府山、魏楼、白楼、曹马、小庄子、北孙庄、和顺庄、朱村8个行政村。山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总面积1.2万公顷,种植品种60余个,有百年古树3万余株,地径20厘米以上的预备石榴古树资源达1.8万株,是世界最大的石榴古树群落。
石榴的栽植需要一定的科学管理,包括扦插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树高头改接等技术要点。石榴主要用扦插繁殖,也可以压条或嫁接繁殖。春季萌芽前从优良母株上剪取或结合冬季修剪选取健壮的枝条,剪去茎刺和干缩部分,再剪成插条,将剪出的斜面入清水中浸泡,使插条充分吸水,然后插入土中,插完后浇水,等地皮稍干时再进行松土保墒。石榴喜温喜光,怕冻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pH值(酸碱值)保持在7左右的砂壤土即可。石榴的修剪可以在春季萌芽前进行,修剪时除去根蘖及树冠内部下垂枝、枯死枝及横生的小枝,使树冠内部枝条稀疏均匀,有利于早成形、早结果、早丰产,便于机械化管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包括解草把、刮树皮、剪除病枝虫枝,摘除并拣拾地面、树上僵果、病果,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此消灭越冬的桃蛀螟、刺蛾等害虫以及干腐病、落叶病等病虫害的病源菌。
每一个农业文化遗产,都是一座重要的生物、文化和技术基因库。山东峄城“中国石榴种质资源圃”目前保存国内外石榴品种资源370余个,是国内最大、最丰富的石榴种质资源圃,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誉为“冠世榴园”。这片“石榴王国”的石榴树超过500万株,品种多样,有青皮、红皮、粉皮、白皮、紫皮五大类。其中青皮石榴包括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审石榴良种——秋艳。秋艳的果实属中型果,近圆形,果面光洁、无锈斑,果实底色为黄色,表面着鲜嫩红色,籽粒呈粉红色、透明,具放射状针芒,较一般石榴稍软。该品种表现为籽粒特大、高抗裂果、鲜果出汁率高等突出特点。除此之外,秋艳石榴果耐贮藏,常温普通条件下,可贮藏到翌年3月,果实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良。
石榴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很高,是优质的功能水果。果可鲜食、可榨汁;皮和根可入药、做染料;种子可食用、可加工保健品;叶可制茶等。石榴果拥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能充分补充肌肤水分、保护眼睛。《本草纲目》记载“榴者,天浆也,止泻、化淤、清渴、祛火”“石榴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止带”。中医认为,石榴果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的作用,石榴皮则具有活血和止泻功效,石榴根具有驱虫、涩肠、止带之功效,适合黄疸型肝炎、哮喘和久泻的患者及经期过长的女性。石榴叶可提取鞣花酸,用于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也可用于制茶,同样具有温中止泻的疗效。凭借优质丰产的石榴资源和深厚的石榴文化,山东峄城开发打造了包括石榴酒、石榴茶、石榴汁等多个知名品牌,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山东峄城的石榴树冠丰满、树干扭曲、枝条柔软、花朵艳丽、果实丰硕,易于造型,是盆景艺术和盆栽果树的首选树种之一。这也使得山东峄城成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创作水平最高的石榴盆景盆栽基地。石榴盆栽工艺是通过雕刻、绑拉、扭梢、修剪、摘心、抹芽、剥皮、剖伤、弯折等艺术加工和精心培育,控制盆栽石榴的生长发育,打造出以树桩盆景为主,山石加以衬托,树、干、花、果、叶为一体的盆景艺术。以浓缩之景,营造咫尺山林之势、苍老古朴之态的独特意境。“石榴盆景栽培技艺”也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山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厚的经济效益,还有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榴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美好符号,被视为吉祥之物。因其春华秋实且多籽,被赋予团圆和谐、喜庆红火、多子多福、繁荣昌盛、金玉满堂、辟邪趋吉等美好的寓意。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放置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等,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的农民画《富贵多子图》,描绘的就是石榴丰收被采摘的场景。此外,石榴的朱砂色还有驱邪纳祥之意,故民间有“榴花瘟剪五毒”之说。因此,石榴也是辟邪趋吉的象征。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有密切的联系,南朝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之词,根据当时的朝代服饰背景,诗句所描绘的衣着特点是:“绢、纱、葛、罗”类材质,红色,“蜚襳垂髾”,束有腰带,飘飘如仙。到了唐朝,“石榴裙”逐渐流行,被视为贵族和皇室女性的专属服饰,代表了高贵和威严,石榴裙也被赋予了繁荣、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意义。
中国种植石榴的历史由来已久,积累了宝贵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些经验技术与深厚的石榴文化一起,成为我国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石榴,作为山东峄城地理标志性物产,其独特的种植系统更是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石榴在促进当地增收、引领致富方面的巨大价值,更凸显了这枚“吉祥果”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生态文化、卓越技术成就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与传承。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