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

作者: 蒋霞芳

探析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0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27

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核心的作用。近年来,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的稳定发展,玉米种植规模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对玉米病虫害防治不当,导致玉米产量与质量受到极大的不良影响,将绿色防控技术科学运用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有助于达成玉米种植提质增效目标。

一、玉米病虫害的常见类别

1、病害

黑穗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高发的病害类型,主要出现在拔节期,引起原因为真菌感染。黑穗病的显著特征在于,其致病菌有着十分快速的生长与繁衍速度,传播能力强,一旦发病会造成大范围被感染,不利于玉米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大斑病的致病机理为玉米感染了凸脐蠕孢菌,它主要会对玉米的叶片造成危害,然后随着病害的严重程度,逐渐向玉米植株的整体蔓延。针对于大斑病的防治,通常会选择应用化学与生物防治相结合方式,确保化学试剂应用得当,合理把控药物剂量与比例。

玉米植株发生瘤黑粉病的主要原因为,向玉米田间所施撒的肥料中,有着过高的氮含量,为该病害的产生埋下了一定条件。瘤黑粉病会造成玉米植株各个位置出现病瘤,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极大危害。在玉米田间管理中的施肥作业过程中,需着重关注肥料成分与质量。

2、虫害

除了病害会极大的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之外,虫害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红蜘蛛是玉米田间比较容易出现的虫害类型,因为它有着较小的体形,隐蔽性较强,很难被发现,而且有着十分快速的繁殖速度,若防治不及时,会在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幼虫。红蜘蛛主要会附着在玉米的叶片上吸食养分,造成叶片上存在大小不一的斑点与窟窿,危害其生长。

玉米螟是玉米众多虫害中,危害性较强的害虫之一,它会出现在玉米生长的全过程中,对玉米植株的多处位置产生危害,它会将植株的养分吸食,导致植株营养不良,从而使得玉米减产。

其他常见的害虫还包括蝗虫与草地贪夜蛾等,都会对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威胁,传播速度快且辐射范围广。

二、绿色防控技术基本内涵以及其运用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价值

1、基本内涵

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绿色植物保护基本原理,以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导向,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所研发出的一种新型绿色技术,有助于全方位综合化地把控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规避农药以及其他化学产品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科学高效地防范病虫害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2、运用根本价值

将绿色防控技术运用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是采取预防为主,在玉米播种过程中,科学应用生物技术、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等综合防治手段。该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既不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干扰,又具有十分突出的病虫害防治能力,有助于实现玉米产量最大化目标。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对农作物进行统一调控,为维持生态平衡起到良好作用,创造出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三、当前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1、未构建合理的绿色技术试验区

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更好地让种植户接受与运用这一新型技术手段,需有针对性地构建绿色技术试验区。农业技术人员在统筹规划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时,没有正确看待组建成立绿色技术试验区所起到的重要价值,导致没有做好必要的考察工作,使得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浮于表面,技术难以发挥出优良效用。再加上面向玉米种植户的技术宣传没有做到位,绿色技术试验区价值表现一般。由于农业技术人员对于绿色防控技术操作与运用流程不够规范化,重点掌控不够全面,使得所构建的示范工程水平较为低下。

2、统防统治技术应用质量一般

探索运用绿色防控技术于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没有对浙江玉米种植区域的分散特征予以足够关注,对玉米种植区域的特征考察不全面,难以与统防统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本要求相契合,导致玉米病虫害防治所需技术成本较高,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好病虫害问题。综合分析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因素来看,由于未有效总结统防统治技术应用的核心价值,使得玉米种植过程中仍应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绿色防控技术运用未争取到客观因素支持,使得种植户运用该技术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仍愿意应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3、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意识需增强

从当前的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运用的根本状况来看,种植户的技术运用意识仍需重点加强。对浙江区域的玉米种植户开展走访调查工作可以发现,仍有较大部分比重的种植户对绿色防控技术了解不够全面,没有将此技术落实在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主动意识,即使有少数的种植户开始运用该技术手段,但是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技术运用不够充分。所以在这一背景下,玉米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农药用量总和未下降,既极大地破坏了玉米种植区域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又对农业的绿色化发展造成不良阻碍。

4、相关防控技术运用水平较差

绿色防控技术所涉及到的技术类别较多,由于玉米种植户对于相关技术的运用水平较差,使得玉米病虫害防治表现一般。从生物防控技术运用来看,农业技术人员未详细总结对玉米质量的影响因素、病虫害防治周期特征,使得生物防控技术优势未全面发挥出来。再加上没有玉米害虫的繁殖季节特点,应用生物防治手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做好玉米害虫消杀工作。从化学防控技术运用来看,挑选化学农药种类时,没有充分关注农药残留方面以及严格秉承环境友好理念,导致化学防控技术的毒性判断精确性不足,未依据农药特征,采取准确化的操作方法。以玉米大斑病为例,应用多菌灵这一药物时,没有把控其浓度处于合理区间范围内,也未与喷雾技术做到有效结合,导致玉米种植区域面临着一定的农药残留问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从物理防控技术运用来说,在使用诱捕灯与捕虫板等工具时,灵活性不足,没有立足于害虫的趋光性特征规划技术运用方案,使得病虫害防治未与玉米的生长周期状况保持匹配。此外,运用物理防控技术需对玉米种植区域的常见害虫种类与习性有着全面了解,而此方面的重视不足,影响技术运用成效。

四、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运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策略

1、优化绿色技术试验区构建质量

运用绿色防控技术,要充分考虑到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绿色技术试验区构建质量,着重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的核心优势,保障技术应用可以落实到位,最大程度上规避形式主义不良因素,增强玉米病虫害防治能力。所构建的绿色技术试验区,要有针对性地改进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流程,提高技术运用规范化程度,尽可能降低玉米植株上的农药量残留。绿色技术试验区构建方案,要充分考虑到玉米种植环境影响因素与品质需求,将技术优势最大化凸显出来。同时以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实质需求为基础,动态化地调整创新技术宣传策略,更加深入地研究对玉米品质与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因素,落实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程。在绿色技术试验区作用下,玉米种植人员对绿色防控技术与玉米种植技术的认同性会不断加强,病虫害防治能力与水平都有着大幅提高。通过构建绿色技术试验区,由专业的农业人员向玉米种植户传授科学的种植经验,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创造出有利条件,当种植户充分了解绿色防控技术对玉米产量与品质提升所起到的优良作用后,同时也会为技术试验区构建提供强大支持。

2、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与推进进程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落实绿色防控技术,应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因为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对操作人员的熟练度与技术水平有着一定要求,保证该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发挥出优良效用,要对玉米种植户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农业部门要组建专门的绿色防控技术小组,每间隔一定的时间期限对技术宣讲人员加强培训,促使其技术水平、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大大提升。同时成立基层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向玉米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工作,向种植户更加全面普及绿色防控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技术培训与的推广更加深入,玉米种植户的专业素养有着明显提高,为绿色防控技术真正运用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创造必要条件与基础。

相关农业政府部门要有意识地推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体系趋于完善,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力度与范围。加强技术推广,促使玉米种植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种类、操作方法及流程、应用核心价值有着更加全面与深入地了解,能够积极主动地将此技术落实在病虫害防治中。农业政府部门在宣传绿色防控技术时,应当积极拓宽技术推广渠道,利用地方电视台、广播媒介、微信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微博等,详细深入地讲解绿色防控技术基本概念、应用手段等,促使玉米种植户原本的落后陈旧种植思想观念有所转变。农业技术人员要到基层乡村中,与种植户面对面沟通交流,借助于浅显易懂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帮助种植户理解吸收绿色防控技术,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方法

确保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得到有效运用,要科学地应用绿色防控方法,合理挑选防控手段。

其一,农业防控。此方法的运用时期为玉米播种的早中期阶段。在玉米种植之前,要选择应用优质的玉米品种,对种子实施浸种处理,提升其病虫害抵御能力。玉米种植过程中,需严格把控种植密度,做好施肥工作,为玉米的茁壮生长创造出良好条件。定期清理玉米田间的杂草,确保田间有着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保障玉米生长品质。

其二,物理防控。它是通过在玉米田间放置昆虫捕捉器与诱虫灯来消杀害虫,利用了害虫的光敏感性与趋光性。运用物理防控技术,需全面总结出浙江玉米田间的常见害虫种类,掌握其繁殖与生长规律,在特定时间段开展捕杀工作。以玉米螟为例,对其采取物理防治手段集中在每年的5月份中旬,这是其繁衍的高峰期,实施集中消杀,大大增强害虫捕杀效率,强化玉米虫害防治可行性。

其三,生物防控。该防控技术也主要针对于玉米田间的虫害问题,它是通过借助于自然界的生物食物链,在玉米田间放置害虫天敌,以此来有效把控田间的害虫数量。例如可以借助于瓢虫来消灭玉米蚜虫,赤眼蜂杀灭玉米螟。生物防控技术中的生物制剂也是一种高效优质的害虫消杀手段。可以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使用的生物制剂包括多杀菌素、苦参碱、白僵菌等。对草地贪夜蛾实施诱捕时,可采取性诱捕或吸附剂手段,通过释放均匀且高浓度的性信息素,吸引数量众多的草地贪夜蛾来到玉米田间,进行统一集中消杀。生物防控作为一种高效的绿色环保方法,能够做到对害虫彻底根除,提高玉米种植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其四,化学防控。化学防控与绿色防控技术并不矛盾,它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有着突出表现。它是更加严格化地控制化学药剂使用量,将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性降至最低。相比于绿色防控技术中其他的防治手段来说,化学防控成效更快,有助于优化玉米品质。

4、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现阶段,互联网与大数据平台的高速发展,为玉米种植户与技术人员查阅玉米种植相关信息提供了很大便利,也为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运用给予了强大支撑,因此技术运用,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当前,互联网已经有着趋于成熟化的玉米病虫害查询系统,同时带有丰富多元的图文资料与数据分析,农业技术人员与种植户可以在该系统平台中获取更加专业化与权威化的玉米病虫害防治知识,有利于保障防治工作质量与水平。面对一些棘手与复杂性的问题,还可以寻求系统平台上的农业专家帮助,与其连线,就病虫害问题和技术实际运营来开展交流讨论。玉米种植户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向大数据平台输入玉米生长发育各个时期数据与种植环境数据,借由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更加精准化地预测出玉米种植过程中所隐含的风险与问题。种植户可以根据平台所反馈回的结果,到玉米田间实地考察,对不良情况加以确认,将风险排除,保障玉米种植安全性过关,防止玉米遭受病虫害问题侵袭。当玉米种植区域有病虫害问题出现,大数据平台还能够以病虫害实际情况与拥有的资源配置为基础,给予相应的防治方案,为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给予重要的参考依据与支持。

5、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

绿色防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玉米种植户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政府部门必须要发挥出主导作用,为其给予必要的扶持与帮助。农业政府部门应在浙江玉米种植区域成立农业服务与宣传中心,承担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工作,为玉米种植户给予有效的技术指导。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有效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同时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农业部门在规划年度预算时,要有针对性地将绿色防控技术资金支出纳入于政府预算中,将一部分资金作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专项资金,为玉米种植户引进与应用给予有利支持。当专项资金统筹完成后,坚决不可以被其他理由挪用或随意更改。若出现玉米种植户申请运用专项资金对农业生产加以辅助,要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打报告,阐述客观情况与申请理由,部门工作人员核实具体情况后再做出批复。

综上所述,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将绿色防控技术落实到位,是玉米种植的根本要求与发展必然趋势,有助于缓解农业种植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该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集中在优化绿色技术试验区构建质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与推进进程、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几方面。

(作者单位:321408浙江省缙云县溶江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