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培育技术要点与营造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作者: 罗连熹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43
马尾松属于常绿乔木的一种,其适应能力较强,且生长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种植经济效益。为尽可能实现理想的种植目标,应当明确马尾松的常见病虫害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导致种植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需要了解马尾松营造林的常用防治方案,从多方面着手,降低病虫害负面影响,并提高对相关问题的预防能力,确保马尾松的经济效益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提高其实际种植可靠性打下坚实基础。马尾松生长迅速,木材产量高,而且板材质量较好,是优质的建筑、工业生产原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栽培马尾松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一、马尾松生长习性
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松科松属乔木,具有高大的树形和宽阔的树冠,形状犹如伞盖。成年的马尾松高可达45m,胸径在1.2至1.5m之间,枝干平直伸展,生有褐色鳞片状树皮,外观十分美观。马尾松的枝条为年生一轮或两轮,颜色偏黄,生有圆柱形褐色冬芽,顶部略尖,具有丝状芽鳞边及微反曲的长尖头。这些特征使马尾松在自然界中十分容易识别。马尾松的针叶长12至20cm,以两三针为一束,细柔且微曲,两面均生有气孔线,侧面有细小锯齿。马尾松喜光、喜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3℃至22℃,年降水量要求为800至1800mm,抗涝性较弱,根系发达,具有明显主根并生有根菌。这些特性使马尾松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降水充沛的环境下生长。马尾松抗盐碱性不强,但在砂质土、黏土等多种质地土壤条件下均可栽种,在微酸性土壤环境下长势最佳。这意味着马尾松能够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在不同的土壤中都能良好生长。总的来说,马尾松是一种高大、美观的乔木,具有明显的特征和生长要求。了解这些特征和要求,对于种植和保护马尾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尾松苗木培育技术
1、生长地选择
马尾松是一种阳性树种,这意味着它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环境。它适宜生长于海拔800m以下,年均气温在12℃到22℃之间,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的地区。尽管马尾松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它偏爱酸性土壤,且最适合的土壤是pH值在4到6的山地红壤、黄壤、黄红壤、黄棕壤。此外,马尾松也能在一些山石砾土、黏土及岩缝中生长,但不适合在盐碱土质和积水不渗的地块生长。在选择育苗造林地时,应优先选择光照充足的阳坡地块。这样,马尾松能够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总之,如果想在适宜的条件下种植马尾松,需要考虑到它对土壤、光照和湿度的要求。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马尾松才能健康成长,创造出美丽的景观。
2、良种选择
马尾松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在种植上也有着一定的技术要求。优选良种是马尾松种植成功的关键,应选取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和高抗逆性的马尾松良种。而技术人员则需要从成年健壮的母树上采集马尾松种子,采种时间通常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初。在采种时,应选择球果鳞片尚未裂开的马尾松,以确保种子的品质。采用人工加热法进行脱粒,并做好种子消毒处理,这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产生。待晾干后,最好将其存储于袋中以备播种使用。优选良种和正确采取种子是马尾松种植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只有选取了高质量的种子,并且进行了正确的处理,才能够种植出健康的马尾松树。因此,在进行马尾松种植时,务必要注意这些关键点,以保证种植的成功。
3、扦插育苗
马尾松是我国常见的树种之一,其树形高大挺拔,枝叶茂密,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种植马尾松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其繁殖方式多为无性繁殖,因此采条繁殖方法成为种植马尾松的主要方式之一。下面介绍一下马尾松采条繁殖的关键点:首先,采条时间和选择母树非常重要。一般在每年5月中旬进行采条,此时温度适宜,不会影响插穗的生长。选择2至5年生的优良无性系马尾松壮树作为母树,这样可以保证插穗的质量。其次,采条方法和处理要得当。在阴天采集1年生的木质化春条,晴天采割时选择早晨或傍晚,采条后扎成捆,浸泡在清水中吸足水分,剪成8至10cm的插穗,用0.1%的多菌灵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扦插基质和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发酵的松树皮、椰糠、黄心土、浮石按体积比2∶2∶4∶2均匀混合,装入无纺布育苗袋中,淋透水,用0.1%多菌灵+0.5%高锰酸钾的混合液喷洒基质进行消毒,控制基质含水量在65%左右。最后,扦插方法和管理也非常关键。在基质上打3至5cm深小孔,小孔株行距5cm×5cm,将插穗插入孔内,轻压插穗基部,促进生根。扦插后1周左右便可生根,经过培育,第二年2至3月便可起苗进行大苗培育,起苗时剪去过长根系,将苗木根系平展,然后再放在20cm×22cm大规格无纺布袋中继续生长,第三年便可以出圃造林,随起随栽。
4、合理开展水肥管理
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水肥管理措施。首先,要根据马尾松的生长阶段来进行水肥管理。在幼苗期,需要给予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在生长期,尤其是在旺盛生长期,需要加强施肥和灌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其次,在马尾松各生长阶段,需要根据其水分需求合理灌溉。马尾松的根系比较浅,容易受到干旱和水浸的影响。因此,在灌溉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以防止根茎腐烂。此外,马尾松幼苗对养分的需求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其需求制订精细的施肥方案。据研究表明,马尾松幼苗对全氮、五氧化二磷、钾元素的需求量分别为7.75/kg、0.65/kg、13.72g/kg,并且需要充足的微量元素。因此,在施肥时要根据幼苗的需求量和种植环境来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总之,马尾松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差异化的水肥管理措施,包括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方案。只有根据其生长阶段和需求量来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才能保证马尾松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5、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是一种常用的培育苗木的技术,可以加快苗木生长速度,改善苗木品质,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嫁接育苗技术可以选择地径1~2cm的2年生马尾松苗木作为砧木,也可以选择移植1年生马尾松实生苗。而接穗则可在10年以下树龄的优良无性系马尾松母株上采集,要选择主干通直、长势良好的无病害马尾松母株。接穗制作可以采用劈接法、切接法等方式进行。制作好接穗后,需要将其与砧木相连,嫁接后要用50%的遮阳网做好防晒,避免水分蒸腾过快,影响成活。到了9月时,可以去掉遮阳网,让苗木自然生长。3年生(2年砧木)裸根苗便可以起苗造林,起苗前要浇透水,保持根系完整,提高成活率。如果采用容器苗,则去除遮阳网后便可以进行造林,相对成活率较高。总的来说,嫁接育苗技术是一种高效、科学的苗木培育方法,可以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对于林木种植、园林绿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6、控制好移栽时间及密度
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它们生长迅速,容易适应各种环境,因此经常被用来修建公园、绿化带和街道。但是,要想让马尾松健康成长,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栽植马尾松。在阴雨天气或多云天气下栽植,能够减少马尾松受到阳光直射的伤害,有利于它们的生长。此外,在春季移栽马尾松之前,需要做好土壤分析,确保土壤条件能够满足移栽的要求。其次,要避免土壤温度过低导致马尾松生长受到抑制。马尾松对土壤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土壤温度在10℃以上。如果土壤温度过低,就会导致马尾松的生长受到抑制,影响它们的健康成长。最后,移栽密度也是需要注意的。移栽密度应控制在每亩栽植240~450株,株行距为1.5~1.8m,从而为马尾松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如果密度过高,会导致马尾松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影响它们的生长。总之,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栽植马尾松,做好土壤分析,避免土壤温度过低,控制移栽密度,这些都是让马尾松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7、松土除草
在春夏季节,自然界万物复苏,杂草也迎来了它们生长的最旺盛时期。而在这个时期,杂草与马尾松幼苗之间会在水分、养分等方面进行激烈的争夺,因此杂草的清除就变得尤为重要。松土除草是一种常见的清除杂草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还能减少杂草对幼苗的抑制作用。因此,每隔14天进行一次松土除草,可以保持苗地的干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松土除草的过程中,首先要用锄头将土松开,然后将杂草拔掉,最后将土压实。这个过程需要认真细致地进行,以确保幼苗的生长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除了松土除草之外,还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或物理方法进行杂草的清除。但是这些方法常常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格外谨慎。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
1、营造林与智能化防治技术
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造林树种,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要想保证马尾松营造林的成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马尾松造林需要做好造林地选择、密度规划、整地等工作流程。在选择造林地时,应结合树种实际特征与立地条件,选择合理的地块进行营造,并与阔叶树混交。在密度规划方面,可按照1.5m×2m、1m×2m的标准进行规划,每亩造林株数应当为222~333株。在整地方面,需要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节进行整地,并采用暗穴、半明穴方式进行处理,尽可能降低造林的实际成本。其次,在马尾松造林过程中应当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营造。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马尾松树种不适宜大面积连片营造,容易引发疫病和虫害。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树种实际特征与立地条件,选择合理的地块进行营造,并与阔叶树混交。
2、马尾松毛虫和松材线虫
松毛虫和松材线虫是马尾松的主要害虫,它们给松林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松毛虫主要取食马尾松叶片,这会导致松林成片枯死,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松材线虫感染后会导致松林大面积枯萎,受害树木针叶变黄褐再变红褐,最后针叶萎蔫,直至整株枯死。松材线虫主要通过昆虫松褐天牛传播,这使得防治难度较大。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治理这些害虫的危害。首先,营造混交林,增加树种多样性,可以减少害虫的繁殖。其次,加强抚育管理及林地清理,保持林间通风,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此外,合理施肥浇水,提高树势,增强马尾松的抵抗力,以减轻害虫对林木的危害。保护捕食天敌也是防治害虫的重要措施,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投放松毛虫赤眼蜂、寄生蜂、寄生蝇等来增加天敌数量,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此外,生物防治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释放白僵菌菌液或白僵菌高孢粉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总之,松毛虫和松材线虫对于马尾松林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治理它们的危害。通过加强管理,增加树种多样性,保护捕食天敌,以及生物防治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马尾松林。
3、生物防治
随着环境污染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生物防治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物防治法是指通过利用生物体对害虫的天然控制作用,来减少或消灭害虫,达到防治的目的。生物防治法主要有两种方法:天敌法和以菌治虫。天敌法是指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天敌是指在自然界中与害虫相互作用的生物体,比如蜘蛛、寄生蝇、赤眼蜂、山雀等。在防治松叶蜂方面,天敌法可以释放蜘蛛等天敌来消灭松叶蜂幼虫,释放寄生蝇来杀灭处于化蛹期的松叶蜂,释放赤眼蜂、山雀等来抑制松叶蜂成虫。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松叶蜂的数量,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菌治虫是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采取喷施生物药剂的方式来杀灭害虫。在防治松叶蜂方面,实践发现苏云金杆菌对松叶蜂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无毒害性、无残留,不会对马尾松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以菌治虫是一种非常安全、环保的方法。
4、建立数字化生长档案
数字化生长档案提高马尾松营造林防治效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全面的数字化档案架构是记录地区病虫害情况,并分析区域内马尾松的实际生长指标的关键。数字化档案可以记录重点防治项目,为汇总处理提供基础条件,有助于实现有害生物防治目标。数字化生长档案还可以记录预测、预报等工作,有利于及时调整防治资源,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防治资源不足的现象。依托完善的树木生长档案体系,联防团队可以取得精准的有害生物预测效果,能够构建预防优先、绿色防控的高精确工作体系,实现综合防治的理想工作目标。马尾松营造林防治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生长、病虫害等因素,数字化生长档案为防治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参考。数字化档案可以帮助防治人员更好地了解马尾松的生长情况,掌握其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和方案。数字化档案的建立还可以促进马尾松营造林防治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数字化档案的建设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马尾松营造林防治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为提高马尾松栽培产量及质量,应严格控制选地、整地、选种、苗种处理、催芽、播种等种植要点,并做好水肥、追肥、除草管理,还应综合应用营林、化学、生物、物理等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控,尤其是猝倒病、斑点病、松瘤病,从而保障马尾松健康、快速生长,提高马尾松栽植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552300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