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

作者: 宋辉

本文通过探讨和研究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和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和建议,以推动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玉米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壤和气候的影响、病虫害的侵袭等。因此,研究和应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玉米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中,玉米种子的选择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必须充分考虑种子的适应性、抗病性、抗虫性以及产量潜力等因素。①要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玉米种子。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种子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在南方湿热地区,则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②要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种子。种子的遗传特性决定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选择种子时,要优先选择遗传性状稳定、产量高、品质好、丰产性好的品种。同时,还要注意种子的纯度,避免混杂品种导致产量下降。③种子的处理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浸种、催芽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同时,还可以采用包衣技术,将种子包裹上一层药剂,以防止病虫害的侵害。这些处理措施都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播种时间与方式

播种时间与方式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中的关键环节。适宜的播种时间能够确保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光照和热量资源,而播种方式则直接关系到玉米的出苗率和生长均匀性。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科学研究,玉米的播种时间通常选择在春季,当土壤耕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辽宁地区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末5月初。播种方式的选择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来决定。例如,在北方地区,由于春季气温较低,土壤湿度较小,一般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播种,以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玉米的出苗和生长。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春季气温较高,土壤湿度大,可以采用直播或移栽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时,要注意播种深度和播种密度的控制,以确保玉米出苗整齐、生长均匀。

3、田间水肥管理与除草技术

(1)田间灌溉与排水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灌溉、施肥、除草、松土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①合理的灌溉是田间管理的关键。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特别是在抽雄期和灌浆期,水分需求尤为旺盛。②要根据天气、土壤湿度和玉米生长阶段来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确保玉米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根系发育不良。合理的灌溉不仅能保证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为玉米的高产打下坚实基础。而有效的排水则能防止土壤积水,避免玉米根系受损,确保玉米健康生长。灌溉时,应根据玉米生长阶段和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灌溉量和灌溉频率。例如,在玉米生长初期,由于根系尚未发育完全,需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影响玉米出苗。而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随着气温升高和蒸腾作用的增强,应增加灌溉量,以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③排水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在雨季或遇到连续降雨时,能够及时将积水排出田间。这样可以避免土壤过湿,减少玉米根系病害的发生,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同时,排水还能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保持土壤肥力。

(2)玉米田间施肥技术

施肥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玉米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一般来说,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以化肥为主。同时,要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及时性,避免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中,施肥的种类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施肥不仅能够为玉米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其健康生长,还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生长阶段的不同,施肥的种类和方法也有所不同。①根据肥料的性质和作用,施肥主要分为有机肥和化肥两大类。有机肥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化肥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它们能够迅速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施肥种类。②施肥的方法也是影响施肥效果的关键因素。常见的施肥方法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等。基肥是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施用的肥料,能够为玉米整个生长期提供稳定的营养支持。追肥则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根据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适时补充肥料。叶面喷肥则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将肥料直接喷洒在玉米叶片上,能够快速补充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③施肥量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过量的施肥不仅会造成肥料的浪费,还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玉米生长需求和肥料种类等因素,科学确定施肥量。同时,还应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适时调整施肥量和施肥频率,确保施肥效果的最大化。

(3)玉米田间除草技术

除草和松土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措施。杂草会与玉米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因此,要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整洁。除草一般有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两种方式,化学除草可选用苗前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苗前除草剂要注意在播种后3天内喷施,超过3天要选用苗后除草剂,苗后除草剂使用要在玉米3~5片叶期,超过6片叶最好要采取人工除草。松土则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在松土时,要注意避免伤害玉米根系,以免影响玉米的生长。

二、玉米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发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定期检查玉米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在防治病虫害时,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确保玉米健康生长。

1、玉米常见的主要病害

玉米病害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中常见的病害包括玉米大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顶腐病和玉米茎腐病、黑穗病等。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对玉米的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玉米病害的种类和症状,对于玉米种植者来说至关重要。

(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作为一种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被确定为大斑凸脐蠕孢,在有性态下则表现为玉米毛球腔菌。此病害在玉米植株上的发病症状呈现出明显的自下而上的发展趋势。在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的点状水浸斑。这些斑点会迅速扩展,形成长梭形、中央呈灰色的大病斑。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病斑会相互汇合,导致叶片大面积枯死。

防治方法: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在病害初发期选用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100g对水30~40kg喷雾;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

(2)玉米顶腐病:病原菌是亚粘团镰刀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以及镰刀菌属。为害症状为分蘖型、鞭状扭曲型、黄绿条斑型,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剖开有褐色病变,茎秆上有病烂斑块,烂部有害虫蛀道状裂口,湿度大时生白色霉状物。发生条件及规律:病原菌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一般从伤口、茎节、心叶等幼嫩组织侵入,具有某些系统侵染的特征。病原菌生长温度5℃~40℃,适宜温度25℃~30℃,最适宜温度28℃。分生孢子萌发温度10℃~35℃,适宜温度25℃~30℃。地势低洼,沙土地、坡地、黄粘土、偏酸性土壤等较贫瘠的土壤及粗放管理的地块易发病。

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药剂拌种:75%百菌清、50%多菌灵、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0.4%拌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加硫酸锌肥叶面喷施;7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加硫酸锌肥叶面喷施。及时追肥,发现病株及早追施氮肥加适量钾肥。

2、玉米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病害的防治是确保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在防治病害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病害的种类和症状,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农业防治技术。我们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此外,合理施肥和灌溉也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而科学灌溉则可以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病害。

(2)化学防治。我们可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例如,针对玉米锈病,我们可以使用含有三唑酮、丙环唑等成分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量和用药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药害和环境污染。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也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防治方法。使用生物药剂,如利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叶斑病,使用中生菌素防治细菌性茎基腐病。

3、病害防治的注意事项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害防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为了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我们必须对病害防治的注意事项有深入的了解和实践。①预防是病害防治的关键。通过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例如,选择具有优良抗病性的玉米品种,如“先玉335”、“郑单958”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②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是防止病害扩散的重要措施。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定期巡查田间,一旦发现病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例如,对于玉米叶斑病,一旦发现病斑,应立即喷洒农药进行防治,以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此外,科学使用农药也是病害防治的重要注意事项。农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对症下药、效果显著的农药。同时,要注意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③综合防治是病害防治的长期策略。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注重土壤改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提高玉米的整体抗病能力。

4、玉米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1)玉米虫害的种类与危害

玉米虫害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中玉米主要害虫有玉米螟、玉米蚜虫和黏虫等。这些虫害不仅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直接的影响,还会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了解玉米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玉米的高产和优质至关重要。

①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最为常见的虫害之一。玉米螟的危害程度与玉米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幼虫期是玉米螟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因此,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来应对玉米螟的危害。在当地一年发生两代,一代为害期在6月末至7月末。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造成叶片的横排孔,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二代为害期在8月上旬至收获前,主要蛀食秸秆和啃食玉米。防治玉米螟一般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错期播种,生物防治放赤眼蜂,理化诱控田间安置杀虫灯或性诱捕器。药剂防治科学用苏云金杆菌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②玉米蚜虫:是另一种常见的玉米虫害。它以玉米的汁液为食,导致玉米叶片的卷曲和变形,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此外,玉米蚜虫还会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进一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蚜虫,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或者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

③玉米叶蝉:也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以玉米的叶片和嫩茎为食,造成叶片的枯黄和茎秆的折断,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玉米叶蝉的危害程度与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玉米叶蝉的危害会更加严重。因此,在防治玉米叶蝉时,需要根据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阶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玉米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虫害防治是确保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针对玉米虫害,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防治措施。①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手段。例如,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玉米螟等害虫的数量。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维护生态平衡。据研究,天敌昆虫的引入可使玉米螟的种群密度降低30%~50%。②化学防治在紧急情况下仍是必要的。然而,我们必须谨慎使用化学农药,确保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施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以减少害虫的抗药性。据统计,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可以将玉米虫害损失降低至5%以下。③农业防治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选用抗虫性强的玉米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玉米的抗虫能力。

综上所述,农业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农业生产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112508辽宁省昌图县毛家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