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山山羊饲养技术在现代化养殖中的关键应用探讨

作者: 赵春林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格局的持续优化,圭山养羊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契机与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圭山山羊的饲养关键技巧,以期保障山羊养殖业的稳健前行。圭山山羊以其肉质的柔嫩和滋味的醇美而著称,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投身于圭山山羊的养殖事业。确保养殖成效的核心在于执行好饲养管理的工作。科学的饲料搭配、合理的饮水管理、适当的运动安排和舒适的圈舍环境,是保障圭山山羊健康生长的关键。只有做好这些饲养技术措施,才能让圭山山羊茁壮成长,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圭山山羊饲养技术探讨

1、羊舍选址及建设

在着手建设羊场之前,首要任务是实施精细的选址策略,以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应选择远离密集居住区、工业设施和污染源,如化工厂和屠宰场。选址时,场地需具备开阔的地势和平坦的地形,这样便于羊群活动,同时紧邻优质的草场和水源,确保羊群的生活质量。在具体的建设规划中,圈舍的设计应根据羊的数量进行合理的布局,通常每只圭山山羊占用的空间大约1m3,小型羊群可按每10只为一组设置圈舍。羊舍的围墙设计应保持适度,高度建议控制在2.5m左右,门的宽度设定在1.5m,既方便进出,又保证安全。羊床应高出地面约50cm,以便于清洁和通风,可采用竹质材料,间距保持在1m左右,方便清理粪便。为了防止小羊的脚趾陷入缝隙,应铺设防滑的塑料网格覆盖物,确保羊群的舒适度和健康。

2、分舍饲养方法

大规模养殖设施需依据圭山山羊的年龄差异、体质状况和种类实行分群管理。为提升羔羊存活率及母羊繁育性能,应设立专用的分娩舍与羔羊舍。在母羊生产后,适当调高舍内温度有利于羔羊健康茁壮地成长,能有效提高其存活比例。

3、种羊的选择

在圭山山羊的养殖管理中,理想的种公羊应该具备线条流畅的背部、强壮有力的四肢,以及短密且光泽的皮毛。至于种母羊,倾向于挑选具有硕大骨架、粗壮四肢、丰满且对称的乳房,弹性佳,且生殖系统发育完全正常的个体,这些都是繁衍后代的关键因素。

4、合理搭配饲料

圭山山羊的主要饮食模式是以天然粗饲料为主,精细配合饲料为辅,当羊群数量不多时,可以在野外自由觅食,从而显著降低饲料开支。然而,大规模饲养时,推荐实施系统性的牧草种植策略,特别是秋季收获后的草料,应精心储存,以备冬季之需。通过这种方式,山羊在春夏季节可以食用鲜嫩的草料,而在秋冬,则可食用储存的草料,或者利用玉米秸秆进行青贮,作为饲料补充。对于精细饲料,以玉米为核心,辅以麸皮、豆饼、鱼粉和骨粉等多种营养成分,旨在提供全面的营养。为了提升消化效率和养殖效率,可以适度添加微生态制剂,这有助于优化饲料利用率,促进养殖成果。另外,适量的尿素添加可以激活瘤胃的发酵过程,调节肠道健康,刺激食欲,从而支持山羊的茁壮成长和发育。此外,要确保圭山山羊始终饮用清洁的水,对于维持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以及整体的生长至关重要。

5、羊群的驯化流程

为了优化圭山山羊群体的驯化流程,尤其是对于新引入的品种,关键在于实施早期干预。比如利用口哨形式为进食信号,先发出指令再给予食物。这种持续且规律的训练法有助于羊群对指令的积极反应,形成稳固的行为模式。对于难以融入群体或过度活跃的羊,采取严谨的管控措施,如短暂的圈养隔离。在日常的放牧过程中,对这类特别关注的羊需格外细心,防止它们脱离队伍。同时,保持饲养团队的稳定性,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和羊的适应性。总的来说,系统的驯化流程和稳定的环境对圭山山羊的驯化至关重要。

6、母羊养殖要点分析

为了优化母羊的健康状态,提倡采用放牧方式进行饲养管理。关键在于灵活调整母羊的饮食策略,确保其在放牧过程中能摄取丰富的鲜嫩草料,同时结合全价精饲料,以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以满足母羊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从而为繁殖潜能的提升做好充分的能量储备。在母羊进入孕育阶段,应提升饲料供给。放牧期间,应格外关注母羊的舒适度,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发恐慌的行为,如鞭打、快速驱赶等,以防止流产风险的发生。还应该会扩大母羊的生活空间,既增强母羊的运动量,也有助于避免因拥挤而产生的竞争性觅食行为。

7、羔羊管理方法

首先,应于分娩前对产仔场所实施深度清洁和消毒,以杜绝潜在的病原体侵扰。当羔羊诞生之际,首要任务是迅速清理其口腔和鼻腔中的残留物质,此举不仅有助于羔羊迅速适应外界环境,防止因吸入羊水引发的呼吸道问题。其次,务必进行断脐并同步消毒,确保羔羊皮肤表面干燥。在母乳喂养环节,应用专用消毒剂对手部和乳房进行清洁,以防止细菌感染,保护羔羊免受疾病侵害。初期,可能需要人工协助,轻轻挤出少量初乳,以便羔羊更容易吸取,这样不仅能为羔羊提供丰富的母源抗体,提升免疫力,还能保证获取足够的营养。

二、圭山山羊疾病防治策略

1、圭山山羊口蹄疫防治方法

口蹄疫是一种由未知源头引发的新型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羊群中迅速蔓延,其特性为高度传染性和快速扩散,防控难度极大,往往导致大规模疫病的发生。疾病的传播途径广泛且复杂,不仅限于病羊的直接接触,还包括其体液、排泄物的排放,以及通过交通工具、水源、设施、饲料等环境媒介的间接传播。①症状变现。被感染羊的症状表现为体温显著上升,口唇、齿龈、舌头、蹄子和乳腺区域会出现独特的水疱病变。这些水疱破裂后会进一步恶化,形成溃疡,并在幼羊群体中表现出极高的致死率。②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隔离疑似和确诊患有口蹄疫的羊群,使用如福尔马林、2%氢氧化钠等进行彻底消毒,以消除传染源;对病死山羊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为接触过病羊的群体接种疫苗。

2、山羊痘防治措施

山羊痘病毒是一种特定于羊类的急性且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依赖于呼吸道交互、皮肤创口以及黏膜接触。此病毒的活跃期往往与湿润气候紧密相关,尤其在雨季频繁爆发。①发病症状。最初症状包括体温骤升,伴随鼻腔分泌物增多,眼睑浮肿并伴有明显的结膜炎红斑。继而,病变表现在皮肤表面出现疹子。这些疹子经过阶段性的坏死和形成硬结后,最终脱落。整个疾病进程通常历时3—4周。②防治措施。清洁伤口时应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多次冲洗,随后可涂上碘甘油及碘酊。为了防止二次感染,可以考虑每日早晚各注射1次160万IU的青霉素。另一种选择是早晚各注射15mL的10%磺胺嘧啶溶液,持续3天。为了提高羊的免疫力,可注射5—10mL的羊痘康复血清。

3、羊快疫防治手段

羊快疫是一种由腐败梭菌引发的致命性疾病,其特征为非接触传播,并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出现出血及组织坏死。羊是这种疾病的高风险群体,特别是处于6—18个月龄体况良好的羊更易受害。①发病症状。病症表现为急性发作,有些羊在无任何前期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而生存时间较长的病羊则会表现出体温升高、行动障碍、腹部疼痛、肠胀气以及排便困难等症状,随后进入昏迷状态并快速死亡。死后,尸体腐烂速度显著加快。②防治方法。可用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kg体重0.015g—0.02g(以磺胺嘧啶计)肌肉注射,每天2次。

4、羊肠毒血症防治措施

该疾病源自D型产气荚膜梭菌,表现为一种特定的病症,常被称为“软肾病”。特征是病羊在死亡后肾脏呈现异常柔软的状态。主要影响绵羊,特别是2—12个月龄且体态健壮的个体易受害。①发病症状。患病羊出现腹泻,并伴有四肢抽搐,身体呈现角弓反张的姿势。②防治措施。每只羊肌肉注射160万IU青霉素3支,每天2次,连用3天。或每kg体重5万—10万IU青霉素,10%葡萄糖500ml,强心安钠咖注射液5ml,生理盐水100—500ml,地塞米松10ml,VC1.5g, 依次静脉注射, 每天2次,连用3—5天。若病程较长,可口服磺胺脒8—12g,连用3天。

5、羔羊痢疾防治要点

羔羊痢疾是一种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的急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腹泻和小肠出现溃疡。此病通常在7天内的羔羊中暴发,并伴随极高的死亡率。①发病症状。病患表现出强烈的腹泻症状,随后迅速虚弱,伴有脱水现象,病情恶化时可能导致死亡。尸检时常发现小肠内部存在溃疡情况。②防治方法。一旦发现病症,应迅速采取措施,静脉注射青霉素,每6—8小时1次,持续72小时。另外,每24小时需口服100g—120g土霉素作为辅助治疗。

6、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该疾病源自支原体,通常被称为羊的“肺腐病”。疾病通过呼吸道传播,当饲养环境恶劣,如寒冷湿润、过度密集的羊群饲养或羊免疫力下降时,容易诱发本病。①发病症状。发病后羊体温上升,并伴有显著的呼吸道病症,包括呼吸急促、鼻涕和眼泪不断、咳嗽等,病情恶化可导致死亡。解剖检查会发现肺部呈现肝样变化,且肺与胸腔间存在纤维素性粘连现象。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与普通肺炎相近,临床诊断时需仔细辨别两者差异。②防治措施。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剂量为5mg/kg体重,连续1周。对于病情严重的羊,可采用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0.4mL/kg配合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的混合肌注,每日1次,持续3—5天。另一种选择是将氟苯尼考注射液0.2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以及维生素C 5mL混合后进行肌注,同样每日1次,连续3—5天。

7、羊肝片吸虫病防治方法

该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胆管中引发的寄生虫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肝部和胆道的炎症以及体重明显减轻。流行趋势与椎实螺这个中间宿主密切相关,因为椎实螺在湿润温暖的气候下能大量繁殖产卵,所以雨季和暖和的时期往往会导致肝片吸虫病的广泛传播。①发病症状。病畜会出现体温上升,食量下降,偶尔伴随腹泻、腹痛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渐渐变得瘦小和虚弱。②防治方法。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首次给予丙硫咪唑,剂量为10mg/kg体重,1周后重复1次;其次是硝氯酚,初次给药后同样等待1周再次给予,剂量为5mg/kg体重;或用五氯柳胺,初始剂量为15mg/kg体重,同样在1周后重复;硫双二氯酚的用法是80mg/kg体重,首剂后1星期再度施药;另外,阿苯达唑的剂量为10—15mg/kg体重,同样在1星期后进行第二次给药。在应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为了加速病羊的康复,需并行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每次3—5mL,以补充血液。

8、羊疥癣病防治方法

羊疥癣病主要是由于疥癣虫寄生在皮肤上而发生的,疥癣虫适合生存于湿润的环境中,在温暖的地方繁殖能力强,一旦空气干燥、寒冷,疥癣虫就会迅速减少或死亡。疥癣传染方式主要是和患有疥癣病的羊接触,病羊用过的饮水桶、饲料槽以及病羊接触过的地方,都会被疥癣虫利用,从而传染给健康羊。羊疥癣病各个季节都会发生,但主要发病集中在春初、秋末和冬季。可见疥癣病十分常见,其发病发生于各类羊群,公羊、母羊和羔羊都会患病。①发病症状。患有疥癣病症的羊表现出显著的瘙痒、毛发脱落和皮肤炎症等临床特征。寄生虫的侵扰造成病羊产生强烈的痒感,常见病羊不断地依靠墙壁或栅栏摩擦以缓解瘙痒。随后,皮肤上会出现丘疹、肿块和水泡,严重的情况会发展成脓肿,破裂后形成痂皮,甚至出现皮肤裂痕。②防治方法。当羊群大面积感染时,推荐使用药浴法,常用的药物有0.05%的蝇毒磷水乳剂、0.05%的辛硫磷乳油水剂或1%的敌百虫溶液,务必确保药液浓度适中,避免中毒事件。对于小规模感染,可以在病羊颈部皮下注射0.2mg/kg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首次给药后1周再进行1次治疗。同时,为了防止继发性感染,需肌肉注射160万IU的青霉素,每日1次,连续3天。

三、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1、做好羊圈清洁消毒工作

在提升养殖管理水平时,首要关注的环节是羊舍的卫生和消毒措施。如果圭山山羊的生活环境不佳,生长和发育可能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因此,饲养员需设定并执行有效的规程,定时对羊舍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增强内部空气的新鲜度,减少病菌的滋生空间。此外,也需定期清理食槽和水槽,通过排除污物和排泄物,保持羊舍的干燥和整洁。在消毒流程中,每次完成消毒后都应做好记录工作。

2、大力推广良种繁殖技术

为了提高圭山山羊的繁殖效率,饲养专家需依据特定养殖环境,挑选最合适的山羊。采用诸如杂交等技术以增强养殖经济效益,同时,不断从多种途径引入高质量品种,以改良山羊的生理特性,确保山羊能迅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养殖场应设法精简育种流程,以降低繁殖技术的应用成本,在增加圭山山羊繁殖成功率的同时,也要关注杂交品种的肉质特性。优先选择肉质上乘且繁殖性能强的圭山山羊进行饲养,这是发展大规模圭山山羊养殖产业的关键策略。

3、全面提升养殖人员能力

在实施大规模圭山山羊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专业人员需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高效的工作能力。包括积极钻研圭山山羊养殖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圭山山羊各生长周期的疾病有深入了解,以建立全面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技术,对圭山山羊的生长发育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任何不正常的情况,能迅速进行健康评估和介入,从而提高圭山山羊的养殖管理水平。

总结来说,圭山山羊的养殖实践中,高效的饲养管理措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养殖人员需深刻了解饲养管理的价值,掌握关键的饲养技术,提高圭山山羊的养殖水平,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确保羊群的健康成长,进而实现最大的养殖收益,推动圭山山羊养殖产业的繁荣进步。

(作者单位:652204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