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科学养殖技术要点及常见病害问题原因和防治措施

作者: 张丽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必须保证养殖环境的干净和舒适程度,并根据肉牛不同成长阶段的生长需求,为肉牛提供更科学的饲料,在明确肉牛实际生长发育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应的科学养殖方案,若养殖场内部突然出现大规模的动物疾病,则必须与管理人员进行及时沟通,明确肉牛病害出现的具体原因,根据肉牛病害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缓解肉牛病症,避免因养殖场内部大规模动物疾病而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一、肉牛养殖技术要点

1、合理选择肉牛养殖场牛舍建设方法

就目前来看,肉牛养殖场所选择的牛舍建设方法,多以开放式牛舍和半开放式牛舍为主。所谓开放式牛舍,其实就是在四周围墙范围内添加地板,而不设置顶棚的牛舍建设方法。半开放式牛舍和开放式牛舍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若选择建设半开放式牛舍,养殖户会在四周围墙上添加地板并设置顶棚,进而构建六面牛舍的建设格局。而一般来说,牛舍屋檐多以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类型为主,单列式屋檐的跨度多为7米,而双列式则为12米。养殖户还需在牛舍内部进行水槽和食槽的设置,通常情况下,每公顷饲养空间可供30-40头成年肉牛生活,养殖户也可选择在每公顷饲养空间设置不超出30头母牛或不超出40头幼牛。但不管养殖户饲养的是哪一种类型的牛,都必须保证其生长空间充足,每公顷饲养空间之内最多饲养肉牛数不得超出55头。若养殖户自身对肉牛养殖内部空间和环境标准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则尽可能的减少每公顷饲养空间。肉牛的数量则在每公顷饲养空间中不超出30头成年肉牛,不超出25头母牛,不超出30头幼牛。

2、优化养殖场肉牛品种选择

养殖户在选择养殖场肉牛品种时,首先需衡量和评估肉牛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关注肉牛的抗病能力,饲料转化率以及其生长速度,尽量选择适应力和身体素质相对较强,生长速度较快的肉牛品种,此类肉牛品种在我国东北部地区更易成长和存活。相比其他区域来说,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条件相对特殊,冬季易出现极寒天气,所以养殖户在选择肉牛养殖场地以及肉牛品种时,必须对周围自然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进行全面考量,尽可能的选择生长速度更快且产生率更高的肉牛,外来肉牛品种往往无法适应区域特殊自然环境,其很可能会对周围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如今国内大部分肉牛品种已逐年改良,随着肉牛的驯化,其产肉率也进一步提升,再加上其生长速度普遍加快,体型相对庞大,所以肉牛养殖场相关人员在选择肉牛品种时,往往会将肉牛养殖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肉牛养殖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作为考虑的重点。除此之外,在选择肉牛品种时,养殖户还需关注自身经营情况以及经营水平,选择养殖场能够负荷的肉牛养殖品种和数量。

3、科学把控肉牛养殖场饲养和管理方法

为了给肉牛养殖场提供更多经济效益,防止肉牛养殖场内部出现范围较大的动物疾病,养殖场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选择更科学合理且符合肉牛生长发育的管理及饲养方法。在肉牛幼年期,必须充分保障肉牛的身体素质,提高其抵抗力,防止该阶段肉牛因身体素质不佳而出现复杂疾病,尽可能减少幼年肉牛的死亡问题。在这一阶段,肉牛的喂养方式也会决定其身体素质,此时饲养人员可优化饲料的搭配形式,通过使用粗细料混合搭配的方式喂养肉牛,一般情况下,肉牛幼年阶段使用的粗饲料多以青草、秸秆和红薯藤为主,饲养人员可选择在这一些粗饲料中适当添加某些精细饲料,其中,大豆蛋白粉、稻谷粉、玉米粉等都是较为优良的选择。粗饲料的添加不仅能加快肉牛成长的速度,同时还能提升肉牛身体素质,而精细饲料的添加则是为了给肉牛提供更丰富的营养,防止肉牛在生长初期出现发育不良的现象。而进入肉牛养殖中期及后期后,饲养人员则需依据肉牛成长的实际需求,对其饲料的配比进行科学调整,在提升饲料含量,添加维生素、大豆蛋白粉等相关营养物质的基础上,为肉牛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在肉牛生长发育的后期,必须对肉牛饲养情况进行全方位综合检查,保证肉牛能够食用营养丰富的混合饲料,通常情况下,混合饲料中往往含有稻谷粉、菜粕和豆粕等营养物质。

4、加强肉牛饲养环境温度控制

肉牛养殖技术中的环境控制是保障肉牛健康、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肉牛对环境温度敏感,适宜的温度有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肉牛对温度的需求有所不同,一般成年肉牛适合的环境温度在5-25℃之间。在炎热季节,养殖人员要通过遮阳网、喷淋系统、风扇等设施进行降温,避免中暑热应激的发生;在寒冷季节,则需要提供良好的保温措施,如厚垫料、加热设备或封闭式牛舍,确保牛只不受寒风侵袭。另外,还需做好养殖场的通风工作。通风是减少牛舍内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浓度、保持空气新鲜的重点。在进行牛舍设计和建设时,要考虑自然通风,比如利用牛舍两端的门窗形成空气对流;大型养殖场可采用机械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降低疾病发生率。

5、落实肉牛养殖日常管理和繁育管理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落实肉牛日常管理和繁殖管理是提高肉牛身体素质,保证高产优质的前提。

(1)肉牛养殖日常管理

①需加强肉牛健康管理。定期观察记录每头牛的体重变化、采食量、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并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做好寄生虫防治工作,对常见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为肉牛提供适当的运动空间,促进肉牛的生理健康,减少肢蹄病的发生。

(2)肉牛繁育管理

①在进行肉牛繁育管理时,需要科学选择种牛。选用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并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或引进适合杂交改良的种公牛冻精。

②维持母牛良好的体况。尤其是在配种前、妊娠期和哺乳期,确保其有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支持自身和胎儿生长发育。同时还需强化发情监控,准确掌握最佳配种时机,提高受胎率。

二、肉牛养殖常见病害问题原因及防治技术

1、肉牛病毒性腹泻问题

(1)患病原因

综合分析过往肉牛病毒性腹泻产生的原因来看,导致肉牛出现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原因相对单一,大多是由于季节更替,从而导致肉牛免疫力降低,身体素质变差,再加上肉牛养殖场内部饲养,环境相对混乱和复杂,所以大量细菌和病毒随之产生,进而导致肉牛病毒性腹泻被诱发。一般来说,24个月以内的幼牛往往更容易感染肉牛病毒性腹泻,在成年牛群中该病害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

(2)治疗技术

为了快速解决肉牛病毒性腹泻问题,缓解肉牛病毒性腹泻症状,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养殖场饲养人员必须保证养殖场内部饲养环境的舒适度、干净度。在此过程中首先要落实养殖场的每日开窗通风工作,并通过使用84消毒液或专用酒精消毒溶液,对肉牛养殖场内部环境进行清洁,尤其要关注养殖场中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的死角。

②当发现肉牛出现病毒性腹泻问题后,养殖场饲养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幼牛的实际患病状态进行全面检查,若幼牛已确诊患上病毒性腹泻,则必须及时做好去隔离,防止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传染扩散而导致的大规模患病。一旦病毒性腹泻问题随之蔓延,养殖场内其他健康幼牛的生命安全便会面临极大威胁。

③针对肉牛病毒性腹泻疾病,其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的对策,则为注射疫苗。当幼牛出现病毒性腹泻疾病时,饲养人员可在发病初期使用抗生素或石胺类药物,对肉牛进行针对性治疗,该疾病在发病初期被治愈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2、肉牛低温症

(1)患病原因

肉牛低温症也是肉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产生的原因大多与天气变化和环境变化相关,若肉牛养殖区域的天气或养殖场周边自然环境出现明显变化,或是寒潮来袭,温度随之降低,肉牛低温症便会随之出现。除此之外,该病也多发于夏季,这主要是因为肉牛养殖场饲养温度未得到合理控制,饲养人员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所以肉牛长时间处于较低温的环境之中,其患肉牛低温症的可能也会随之增加。

(2)治疗技术

相比肉牛养殖过程中其他常见疾病来说,肉牛低温症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过程相对简单。若肉牛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四肢僵硬、全身冰凉,或者出现精神状态萎靡、高烧不退、身体持续低温的现象,则可将其诊断为肉牛低温症。为了缓解肉牛低温症的症状,饲养人员必须针对患病肉牛采用相对应的保温防寒手段,在温度较低的寒冷冬季,可适当提升养殖场内部的环境温度,在合理使用加热器等相关采暖设备的基础上,让养殖场的温度处于相对稳定和舒适的状态。而在肉牛夏季养殖过程中,若出现长期持续的高温天气,饲养人员也必须密切关注养殖场内部空调的温度,对空调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防止空调温度过低导致的肉牛身体冰凉,进而引发肉牛低温症。而面对养殖场内部已出现较大规模的肉牛低温症时,饲养人员首先要对该问题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病肉牛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同时还需注射10%的樟脑磺酸,而其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通常来说,当患有肉牛低温症的肉牛注射此类疫苗之后,疾病会在2-3天内有所缓解,这也是治疗肉牛低温症的最常见方法。

3、瘤胃积食

(1)患病原因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若养殖场内部饲养人员出现饲养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很可能会导致瘤胃积食现象出现。除此之外,若肉牛在短时间内使用大量谷物饲料或者是含有大豆蛋白的饲料,也会出现积食问题。更重要的是某些肉牛养殖场管理人员为了提高肉牛养殖获取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饲料种类,以期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饲料,还有的管理人员,甚至还会将粗饲料直接转换为精饲料,这不仅会导致肉牛生长营养不均衡,同时还会给肉牛带来消化不畅的问题,进而产生瘤胃积食。一般来说,瘤胃积食在幼牛和怀孕母牛群体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相比成年公牛来说,幼牛和怀孕母牛日常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更为多样化,饲养人员为其提供的饲料也拥有更为丰富的营养,某些饲养人员还会在幼牛和怀孕母牛的饮食中,添加大量的饲料和其他营养物质,这便是导致其出现瘤胃积食的关键。

(2)治疗技术

目前,瘤胃积食疾病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已经相对固定。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养殖场工作人员必须保证日常饲养流程的标准性,在规范日常管理和饲养流程的基础上,防止因频繁更换饲料而带来的肉牛适应性不足。若养殖人员需在短时间内完成饲料种类的快速更换,则必须借助精细饲料喂养的方式,让肉牛饮食正常过渡。若肉牛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瘤胃积食问题,甚至产生腹泻和胃肠黏膜受损的话,养殖场饲养人员便需采取药物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使用硫酸钠溶液或硫酸镁,将其加入水中,向肉牛灌服。同时还可根据肉牛患病严重程度适当进行植物油或石蜡油的添加,让肉牛快速排出残余食物的同时,缓解瘤胃积食问题。而在此期间,养殖场饲养人员还需注意:如果肉牛瘤胃结石症状并不重,饲养人员便无需让肉牛接受药物治疗,只需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和益生元,让肉牛肠胃蠕动速度进一步加快,这样一来,肉牛便能快速排出肠胃内过量的食物,瘤胃积食问题也可得到解决。

4、肉牛结核病

(1)患病原因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的慢性传染病,对肉牛养殖业的危害较大,这种病主要影响牛的呼吸系统,尤其是肺部和淋巴系统,但也可通过血液或淋巴液扩散至全身各器官。患病牛一般表现为消瘦、体质下降、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咳嗽、鼻孔有脓性分泌物。体温可能会升高,但通常无明显热症。正常情况下,牛结核病是通过病原菌在牛群中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直接传播通常涉及呼吸道分泌物,如咳嗽时产生的飞沫;间接传播则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乳汁或者圈舍环境中的污染物。所有年龄和品种的牛都可能感染牛结核病,但免疫系统较弱或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更易患病。

(2)治疗技术

就目前形势来看,肉牛结核病的治疗方法相对复杂,而且其效果具有一定限制,这主要是因为结核病属于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所需费用也相对较高。从安全、公共卫生以及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通常不会对患病肉牛进行长期治疗。而使用频率较高的多为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这些药物可以用来控制病情进展,但不能保证完全治愈,并且需要长时间连续用药。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兽医指导,按照特定的疗程和剂量给药,同时监测病牛的反应及药物副作用。不过,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对于开放性结核或检测呈阳性的牛只,为了避免疾病在牛群中传播和潜在的人畜共患风险,通常会建议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而对于疑似病例或者有感染风险的牛只,应立即隔离,并对其他健康牛只加强监控和检疫。同时还需做好疫区的针对性消毒,可使用3%的甲醛液或5%的来苏水,对环境和设施进行适当消毒。此外,预防结核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肉牛免疫力,减少应激,并定期进行结核病的检疫和监测。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肉牛养殖场管理水平,提高肉牛养殖场经营效益,养殖场内部饲养人员必须从养殖场自身经营能力以及实际经营情况入手,在明确肉牛生长不同阶段营养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肉牛养殖技术,在合理选择肉牛养殖场牛舍建设方法,优化养殖场肉牛品种,选择科学把控肉牛养殖场饲养及管理技术,加强肉牛饲养环境温度控制的同时,对肉牛常见病害进行全面预防。除此之外还需明确肉牛常见病害治疗技术的实际应用,在提高肉牛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实现养殖场管理形式和管理模式的优化,防止养殖场出现大规模的肉牛疾病,推动肉牛健康成长和高质量饲养。

(作者单位:112000辽宁省铁岭市畜产品安全检测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