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实施策略及防控体系建设
作者: 殷茵 魏大鹏 陆晨 巴图 张迎疆 李金秋一直以来,在我国国民经济组成结构当中畜牧养殖业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畜牧资源。而伴随着近些年来机械一体化养殖事业的全面发展,牛、羊养殖规模逐步扩大。该种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极大地缓解了畜牧养殖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大规模集中养殖,也大幅提升了牛、羊疫病的发生概率。为此,广大养殖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大力开展牛、羊疾病的防治工作,逐步引入更为先进的防御技术手段以及治理措施,逐步降低牛、羊疫病发生概率,保障畜牧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奶、肉类产品的需求度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当今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为便捷的销售渠道也让农业生产逐步迈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各类先进设备的有效帮助,规模化养殖模式大幅提高了养殖过程的控制水平,有效切断了疫病的传播途径,降低牛、羊等牲畜受到污染的发生概率,让各类畜牧产品更加安全可靠。本文选择大型牛羊饲养场作为探讨焦点,全面探讨了包括农场设施建设、饲养环境优化、寄生虫控制策略以及养殖操作管理在内的疾病预防具体策略。为更多的大规模牛、羊养殖场提供疾病防控的科学指导,以提高牛、羊的整体养殖品质,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牛、羊流行性疫病的具体特点
1、流行性疫病的种类较多
养殖场内部牲畜较为密集,在各个动物频繁接触的过程当中,部分传染性疾病便会在养殖场当中迅速传播,从而威胁牛、羊牲畜的身体健康。例如,常见的口蹄疫、疯牛病以及布氏杆菌病等等,在流行时都呈现出极高的传染性。如果养殖场内部环境较为恶劣、空气流通不够顺畅、水资源存在污染,会提升流行性疫病的传播概率。除此之外,牛、羊牲畜饲料存在质量问题、动物长距离运输以及牲畜交易过程当中,也会让外部的病原体进入到养殖场当中。设施规模化的牛、羊养殖场往往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其中包括呼吸道疾病、肠道感染以及皮肤病变等等。一旦牛、羊牲畜身患疾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食量大幅度下降、体重不断缩减等状况,还有部分较为严重的疫病会导致牛、羊牲畜出现死亡。
2、流行性疫病传播速度较快
设施规模化养殖场内部空间较为有限,养殖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往往会增加养殖场内部的牛、羊牲畜数量,使养殖场内部动物密度进一步增加。大量牛、羊牲畜聚集在同一区域当中,共同饮食和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密切接触,这就会让流行性疾病在养殖场当中快速传播。除此之外,设施规模化的养殖场时常会开展动物运输、牲畜交易以及工作人员变动,从而导致一部分病原体进入到养殖场当中,让疾病在各个地区当中进一步扩散,使流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愈发复杂困难。而长期大范围应用抗病菌药物,会导致病原体逐步出现耐药性,针对患病牛、羊牲畜使用同一种药物无法发挥良好作用。与此同时,病原菌往往具备着较强的变异性,会对疫苗逐步产生抗原性变异,即使对牛、羊进行预防接种,但实际效果以及保护能力也往往不够理想。
二、规模化牛、羊养殖疫病防控工作的作用
1、有效降低流行性疫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组建规模化养殖产业的过程中,一旦养殖场当中大面积暴发疫病,会让牲畜的生产能力严重下滑,甚至还会出现大规模的牲畜死亡状况。会对养殖场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牲畜死亡会让养殖场的产能不断下降,各类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其中包括药物、疾病治疗以及额外的牲畜管理费用。由此看来,规模化养殖场项目建设要恰当合理地降低疫病的暴发以及快速传播,避免流行性疫病对养殖场产生严重经济损失。
2、有效提升牛、羊牲畜的养殖效率
逐步推行规模化养殖场,能够有效实现协同一体化管理,进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强化养殖工作的开展效率,以最小的人力资源实现最大的养殖规模。但在养殖场当中一旦暴发流行性疫病,牛、羊的生长速率便会大幅度减缓,日常生产能力也会严重下滑。除此之外,一旦牛、羊感染流行性疫病,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治疗和管理,也会额外增加成本支出。由此看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当中必须采取恰当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畜牧能够持续保持健康安全状态,有效维护生产工作开展效率,降低不必要成本支出,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的综合效益水平。
三、牛、羊疾病综合治疗措施
1、牛、羊放线菌病防治对策
在牛、羊牲畜养殖中,放线菌病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疾病,主要是由于牛、羊牲畜感染了放线菌。一旦患有放线菌病,牛、羊的头部会出现极为明显的病变。并且牛、羊放线菌病会对牲畜机体骨骼造成损害,在病情严重时,骨骼病灶位置会出现米粒大小、质地柔软或者坚硬的灰黄色颗粒组织。应针对牛、羊放线菌病开展预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牛、羊放牧的过程中要躲避低洼和潮湿的位置,牛、羊饲料也要充分软化之后再进行喂食,避免饲料对牛、羊皮肤和口腔黏膜造成损伤。患病牛、羊要将体内和体表的大块结节进行切除,随后应用碘化钾对其进行消肿处理。碘化钾应用剂量为成牛1次口服5g—10g;犊牛用2g—4g,每天1次,连用2—4周。重症可用10%碘化钠50—100ml静脉注射,隔日1次,连用3—5次。
2、牛、羊口蹄疫疾病防治方法
在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当中,口蹄疫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常见传染病,这类传染病具备较强的传染性以及致死率。一旦健康状态的牛、羊接触到被污染的生活器具、饲料以及水资源,就会被口蹄疫病毒所感染。口蹄疫病原体传播途径丰富多样,当前针对口蹄疫的防治工作仍旧是以预防措施为主。在养殖过程期间一旦发现口蹄疫疾病应及时对患病牛、羊隔离,避免口蹄疫疾病在养殖场中大规模传播。针对已经患病的牛、羊在进行隔离处理后,工作人员可用高锰酸钾对其口腔内部以及皮肤进行充分清洗,清洗完毕后还要涂抹碘甘油。而蹄部的病变位置要应用绷带进行包裹,避免病变位置与外界接触再次传播病原体。当前,口蹄疫预防工作是以疫苗接种为主,在牛犊或羔羊出生之后,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规范开展疫苗接种,应在正规渠道购买品质较为优良的疫苗对牛、羊牲畜进行接种。除此之外,牛、羊日常养殖工作过程期间,饲料中应添加维生素、矿物质、黄芪、多糖等营养物质,有效提升牛、羊牲畜的自身体质,辅助患病牛、羊能够快速恢复健康状态。
3、牛巴氏杆菌病防治要点
夏季往往是牛巴氏杆菌病的高发期,在昆虫以及蚊蝇的叮咬和携带的过程中传播。结合相关研究数据发现,如果养殖场内部卫生条件较差,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概率就会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对车辆和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消毒,无关人员不可进入养殖场内。一旦发现患病牛立即隔离。防治方法;患病牛每千克体重可用丁胺卡那霉素15ml,上下午颈部肌肉各注射1次,连用4—5天。亦可采用大剂量的四环素等抗生素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4—5天。
4、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手段
在羊群当中传染性胸膜肺炎较为常见,这一疾病与羊的品种、性别和年龄并无任何关联。而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传染速度较快,管控难度较高。对于羔羊的危害性较大。可使用新矾钠明“914”治疗,5月龄以下羔羊0.1—0.15g,5个月龄以上羊0.2—0.25g,用灭菌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稀释为5%溶液,1次静脉注射。
5、牛、羊布鲁氏杆菌病防治方法
一旦牛、羊感染了布鲁氏杆菌病,其生殖系统会受到严重损害,而妊娠期的母畜在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之后,会出现流产以及死胎等状况。布鲁氏杆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场之前进行全面的杀毒。还要定期做好养殖场内部的消毒工作,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避免病毒出现耐药性。
6、牛、羊结核病防治方法
牛、羊的结核病通常出现在呼吸道系统,并且这一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在牛、羊结核病初期发病阶段当中,并不会展现出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会呈现出毛发粗乱无光泽,精神状态不佳的症状。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疾病,结核病对于牛、羊的致死率整体更高,特别是犊牛和羔羊,一旦感染结核病无法有效治愈,当前并无这一疾病的特效治疗药物。相关饲养人员一旦发现牛、羊出现了结核病,要立即对患病牛、羊进行扑杀,避免结核病毒快速传染到其他牲畜。在日常牛、羊养殖过程当中,也要加大养殖场内部的管理力度。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要深入落实消毒工作,可用5%来苏儿或克辽林、10%漂白粉、20%石灰乳对养殖环境彻底消毒,有效切断饲养场中的病原菌传播渠道。最后,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实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提升饲养场各类病毒的综合管控能力。
四、牛、羊疫病防控实施策略
1、针对牛、羊引种过程做出有效管控
在设施规模化牛、羊养殖业中,引种之前必须做出严格全面的检疫,这与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以及公共安全性息息相关。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掌握引进品种的参数信息,选择符合养殖场引种需求的品类与具有资质的种畜场,签订引种购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引种牲畜进入养殖场之后,要及时检疫。深入检查引进牛羊是否存在疫病症状,抽取血清样本进行疫病检测,还要设置一定的观察周期,隔离期满之后再次接受检疫,确定无疫病之后才能进入到养殖场当中。
2、针对养殖场内部进行全面的病毒消杀管理
规模化养殖场内部牛、羊牲畜数量大,要科学有效地开展卫生管理和消毒,制定详细的病毒消杀计划。工作人员应对食槽和饮水槽进行清洁和消毒,采用各种类型的消毒药物,结合消毒剂的优缺点,恰当合理的应用消毒剂,明确消毒剂的应用要点,对其应用过程中的客观因素作出合理把控。
3、采用较为科学的检疫技术
规模化养殖场中,牛、羊养殖数量较大。在牛、羊持续接触的过程中会加快病原体的传播速率。需要在养殖场中全面推行疫病检疫制度,定期对牛、羊进行检疫,避免疫病的进一步扩散。
4、做好牛、羊免疫防疫工作
疾病防控的关键在于预防,特别是疫苗的应用对畜牧业至关重要。养殖人员在饲养牛、羊的过程中,务必严格把控疫苗管理,确保疫苗的品质和有效性。在接种疫苗时,应针对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接种时间,避开疾病易感期。如病弱或妊娠期的牲畜,避免多重疫苗同时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时,卫生措施同样不容忽视。务必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一次性注射器禁止反复使用,肌肉注射时应选用适当的长针头,以保证注射深度和准确性。此外,养殖者需时刻关注地方的牛、羊疫病动态,遵循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防疫指南,强化日常的消毒杀菌工作。积极向兽医专家咨询,学习并掌握最适宜的消毒技术和适用药物,以保障养殖场的健康环境。
5、注意驱虫防虫工作
在畜牧业中,牛、羊的健康隐患往往源于寄生虫的侵扰。因此,日常的健康管理中强调了驱虫防治的重要性。常用的驱虫药剂包括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等,但在实施药物治疗时,务必精确识别病虫种类,选用针对性的驱虫剂。驱虫策略需灵活调整,依据时节和地理位置进行,比如每季度安排一次预防性驱虫,以确保彻底清除。驱虫工作完成后,务必跟进消毒杀菌步骤,确保环境卫生。
6、信息化监测和预警技术
在大规模的牛、羊饲养场所,远程监控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套体系通常涵盖网络摄像装置、感应器和数据采集设备,用于不间断地监督养殖区域和动物的动态。除了捕获图像和视频,系统还能记录关于牛、羊的体温变化、环境参数及饮食习惯等多元信息。这样的全面监控使饲养者能深入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养殖场运营状态。一旦系统检测到异常,比如动物行为反常、体温过高或饮食习惯改变,就会立即启动报警机制。养殖人员通过手机应用或电子邮件接收到警报通知,以便迅速作出响应。这种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加速了对潜在疾病迹象或健康问题的识别,为养殖人员提供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的工具,降低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数据分析工具在大型养殖场的疾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些工具能够处理大量来自体温、饮食、活动等监测的数据,揭示变量间的关联和模式,帮助养殖人员深入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借助预测分析工具,结合历史和当前数据,可以预测疾病的暴发。例如,如果发现体温上升或食欲下降的迹象,系统能预判潜在的健康风险,采取如隔离病畜或加强卫生措施等预防步骤。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养殖场能更有效地抵御疾病威胁,减少经济损失。此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运用电子数据库存储每头牛和羊的健康详情,包括免疫接种历史、疾病过往等。相较于传统的纸质记录,电子档案更便于管理和检索。养殖人员能随时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查阅相关信息,以全面掌握每只动物的健康状态。电子健康档案不仅方便追踪个体动物的健康历程,也为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逐步迈向规模化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牛、羊牲畜疫病的危害性,熟练掌握各类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结合养殖场内部的具体状况,构建一套完整的疫病防控体系,确保疫病防控效果达到理想成效。
(作者单位:300384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8200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24300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人民政府;750309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713700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畜牧产业服务中心;652201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