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螨病科学诊断技术与优化完善的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 袁晓宁
牛螨病俗称癞,还叫疥癣病,是由螨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寄生在牛身体的螨有疥螨、痒螨、足螨和蠕形螨。发病后,其特点是剧烈瘙痒,湿疹性皮炎,掉毛,感染率高。牛螨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流行,在冬春两季,无论水牛还是黄牛,只要是牛舍阴暗拥挤、饲养管理不善,都有可能发病,尤其是犊牛。牛螨病是一种由疥螨科和螨蜗科螨寄生在家畜表面或表皮上而引起的慢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接触感染,造成患畜剧烈瘙痒和各类皮肤炎症。该病传染性强,一旦患病就会迅速扩散到全群,对养殖场影响非常大。
一、牛养殖常见螨虫
在养殖场中常见的螨包括:一种是瘙痒螨(吸吮疥癣虫),另一种是足螨(食皮疥癣虫),还有一种疥螨(穿孔疥癣虫)、蠕形螨。这几种螨均以牛为宿主,其生长发育经历了虫卵、幼虫、若虫和成体4个时期,整个发育周期为8~22天,生命周期为5~7个星期。
1、疥螨
疥螨型为圆形,淡黄色,背部隆起,腹部平坦,体侧不可见横纹。身体分为两个部位:前部为背胸,有第一对和第二对足肢;背面有第三肢和第四肢。背部具细横纹,锥状突起,锥状鳞片及硬毛。在假头后面有一对直立刚毛。胸部有矩形胸甲,肛门在后腹外侧。腹部有4对短小的足肢,前、后两对足相距较大。在2对足肢上都有角质化的枝条。脚上的吸盘形如钟状。口器有1对螯足和1对锥状触角。寄生在皮肤表层,钻入皮肤,挖掘虫路、吸食牛表皮及淋巴。发病初期多从牛头、颈开始,然后向牛肩部、背部扩散,严重者可扩散到整个身体。胸部、大腿内侧、会阴和耳朵附近的瘙痒程度最剧烈。
2、痒螨
寄生在表皮,以螯足刺入肌肤,吸食分泌物。瘙痒比疥螨轻,但在咬破皮肤时,牛会有强烈的瘙痒感。牛耳朵、屁股、腹部比较严重,脱毛斑边界很清楚,是一种典型的病理改变,会在牛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褐色痂。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及垂肉,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该疾病主要引起牛只生长缓慢、营养不良等症状。
3、足螨
以牛脱落的表皮为食物,瘙痒较轻微。如果牛有很多足螨在体内,会引起皮炎或者湿疹样表现,还会有很强烈的瘙痒感。该病的发病部位为尾根、肛门、臀部和四肢,引起牛全身大面积掉毛。
4、蠕形螨
蠕形螨是一种寄生于皮下毛囊和皮脂腺中的寄生虫,通过其口器吸收牛表皮细胞内的物质,在受到寄生虫刺激和化学物质的作用下,产生炎症反应。该寄生虫在毛囊内持续繁殖,逐步导致毛囊、皮脂腺囊肿和毛发脱落。由于受感染,会导致动物毛囊炎、皮脂腺炎、脓疮症等疾病。如果是在皮脂腺口出现结节或者是肥大病,就会导致皮脂腺炎症。该病多发生于头部、颈部及乳房,并可向背部、臀部、躯干及身体等方向发展。这些结节有针尖大小,也有芝麻大小。捏一捏结节,便会有白奶酪样的脓液及蜡质黏稠物流出。蠕形螨与疥螨、痒螨不同,不会特别痒,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小疙瘩,导致炎症、化脓。
图1显示了牛螨病特征。左侧图片牛的病变部位位于臀部,尾部根部向前,可见臀部两侧的被毛量较少;中间图片牛背部的毛粗糙,甚至脱落,皮下有血丝。右侧图片为牛背毛光亮。
患病牛的精神状态不好,背毛粗乱,增重变慢。肉牛的被毛粗糙,被毛脱落,患病的地方会出现结痂现象,症状可能会蔓延到整个身体,并且会非常的瘙痒,严重影响进食和休息,造成体重下降等症状。由于螨虫表面有大量的刺、毛、鳞片,并通过口器释放出有毒物质,如果有螨虫在牛的体表取食或移动,就会激发其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瘙痒感。在动物活动后,随着皮肤温度的升高,瘙痒的感觉加重。患有皮肤疾病的奶牛应尽量避免触摸卧床。在尾根部的螨虫病牛,常将粪便排在颈枷或TMR(全混合日粮)饲草上,造成养殖环境的污染。尾根螨病是一种典型的尾部疾病。在巡栏或者是奶牛产后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检查牛甩尾的原因是产道拉伤、子宫炎或者是螨虫病引起的。
二、牛螨病流行特点
牛螨病是一种以疥螨、痒螨为主要致病菌、并在寄主体内繁殖的疾病。疥螨和痒螨的发生发展经历了卵期、幼虫、若虫、成虫等相关时期。螨的雄螨和雌螨在若虫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雄螨仅存在1种若虫时期,雌螨为2种,发育期为8~22天。痒螨主要在牛体上逐步侵入和增殖,可以在10~20天内完成其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进程。由于痒螨主要发生在奶牛皮肤较软的地方,当疾病逐渐加重时,会扩散到其他地方,造成大面积的皮肤感染。在牛体表,如角根、臀部、背部等毛发比较密集的地方,牛螨病通过健康牛与患病牛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传染。同时,也能污染地面、用具等,使健康的牛受到感染。若不注意检疫,也可经由手和衣物等传染。多在光照少的时候(如初春、秋末、冬季等),由于牛的毛发长而密实度高,肌肤潮湿,容易滋生疥螨、痒螨,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就会慢慢扩散到整个身体。
三、牛螨病症状
牛螨病是由螨类寄生于牛的体表或皮肤内,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因主要是接触传染。发病时,牛螨病多发于头部、眼下窝、耳后,并会向背部、躯干两侧、后腿内侧和整个身体蔓延。因为疥螨用螯刺穿寄主肌肤,挖虫道,引起牛神经末端的兴奋,造成牛瘙痒和皮肤发炎。患病动物经常用肢挠或在墙角、柱子上蹭来蹭去,不但损坏了表皮,还造成了体液渗透,在肌肤上形成丘疹和水疤。痂壳和脓肿破裂后,表皮干燥,形成痂皮。重度时,牛毛发掉光,表皮变厚、干燥,产生皱纹。患病牛只食欲下降,生长缓慢,逐渐消瘦,直至死亡。
四、牛螨病的科学诊断
1、实验室诊断
保定好病牛,将其身上的毛发修剪干净,然后用50%的甘油溶液,在患病处和健康部位之间的表皮进行有效刮擦,直至病牛表皮微微流血,然后将采集的皮屑放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5分钟,等大部分皮屑成功溶解之后,通过试管底部的相关沉淀物制作切片,并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测,可以看到寄生虫呈黄或浅黄,前端具马蹄状的口部,两侧各具4对锥足。在加热器里放入少许的皮屑,放在一个黑色的背景板上,用显微镜检查有没有黄螨。在进行实验室诊断时,也要对湿疹、秃毛癣、虱等疾病进行鉴别。第一,患有湿疹时,不会引起剧烈的痒感,并且不受外界环境、气温等条件的干扰,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秃毛癣呈椭圆形,无瘙痒情况,5%氢氧化钠溶液对秃毛癣进行处理,显微镜下能看到芽孢和菌丝;第三,虱类以皮肤发炎为主,脱落的皮屑量很小,经检验能检出虱卵,无螨。
①活虫检查
用一把圆形刀片在患病部位边缘刮取表皮,直至流血。把痂皮放在黑纸板上,置于灯顶端加热至稍烫即可,在太阳下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活疥虫在爬行。温水检测方法是采用幼虫分离方法,把被刮除物放在装有40℃热水的铜筛子里,经过0.5~1个小时的加热疥蜗就会从皮肤钻出,将其放在管底进行显微镜观察即可。
②低倍镜检查
用上述方法刮出一小块皮屑,置于载玻片上,加入50%的甘油、石蜡或煤油,用牙签搅拌均匀后,涂于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③离心沉淀
若检不出,可以把大量皮屑放在试管里,加5%~10%的KOH或者氢氧化钠水,烧开几分钟,再进行离心,取出沉渣,利用显微镜检查寄生虫。若发现有卵、幼虫或成虫,即可确诊。
2、类别诊断
在临床上,牛螨病与湿疹、牛癣菌病、牛虱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因此要做好鉴别诊断等工作。
①与湿疹类似的地方在于,牛表皮粗糙,很容易复发,症状多发生在夏天和秋天,多发生在额头、腰背和尾根,一开始会有红色斑点,然后慢慢发展成水泡和脓疱,并且会有疼痛感。
②牛螨病和牛虱类似,都是身体表面有痒感,当牛发病后,会用患病部位摩擦其他物体,导致局部肌肤掉毛,一般是寄生在耳朵、腹股沟、蹄壳内侧和尾巴根部下面。
③牛毛癣菌病是由致病细菌侵入引起的,通常是局限性的脱毛,病变的部位会有短毛,这一点与牛螨病是相同的。
五、牛螨病完善的预防措施
购买牛只后,应对牛只进行检验或检疫一段时期(20~30天),以确定牛只是否患有螨;牛棚要保持干净、干燥、通风、透光,尤其在夏天,要做好防潮工作,避免潮湿,并定时用2%火碱水进行圈舍杀菌。做好每日消毒工作,对牛棚进行定期喷洒消毒液,做好畜舍的清洁、饲养管理;牛圈周边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外来物,尤其是老鼠入侵,消除所有可能携带、保存和扩散的细菌;螨虫在脱离寄主后,37℃生存5~7天,22℃~24℃生存12~15天,4℃生存4~5天,并且具有很强的爬行能力,因此,在对其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分散在牛体上的螨进行清除,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彻底治愈;已治疗的牛只进行2个星期的观测,如果没有发病,则再次使用杀虫处理进行治疗,随后才可入群。
1、科学建造牛舍
要保证牛群饲养的安全性,就需要保证牛舍建造的合理性。在前期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如何将牛舍和工作人员居住区分开,并将牛舍布置好,避免不同种类牛只混合饲养的问题,并在牛舍四周设置牛粪处理池,以降低由粪便引起的病菌和病毒感染。
2、加强饲养管理
只有做好饲养管理,才能体现出科学培育成效,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品质。因此,防治牛螨病须从饲养上做好管理。首先,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养殖场内部消毒方案,做好消毒工作,设立专门的消毒中心,每天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并对牛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病菌的传染概率,对牛所用的饲料槽、水箱等要进行全面检测,如果被污染,要立即进行处置,对已经发现疾病的养殖场要进行全面消毒,然后再进行3个月的空场管理,才可以重新进行养殖。其次,合理地向饲料中加入各种营养素,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病情严重、不能痊愈的奶牛,应采取相应的无害化处置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当地牛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3、在牛螨疫源地开展检疫工作
如果牛螨病传入养殖场,需要对牛群进行应急免疫,从而减少牛群的传染面积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降低对养殖场所带来的环境危害。针对国内多数养殖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免疫系统,当该病入侵养殖场时,需通过接种疫苗,使其体内产生相应抗体,以降低其大面积爆发的风险。而在靠近病源地的地区,则需要接种减毒疫苗,以获得抗体。接种疫苗时,也有被传染的危险。因此,在疫苗接种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已免疫的牛实施隔离管理,防止牛只感染,同时也要保证疫苗的使用安全。
4、发现牛螨病及时隔离
如果牛只被感染了这种疾病,就应该将其从健康牛群中隔离开来,以免传播到其他健康牛只。重点是对患病牛进行检疫,清除病牛体表的螨类,从而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的目的。要重视牛舍卫生和牛只的皮肤卫生,搞好圈舍清洁,搞好皮毛清洁,用0.5%~1%敌百虫对牛只进行定期杀菌;未经过检疫和防螨处理的牛只不得带入牛群;对常发的螨病区域,应在春秋两季至少进行1次检疫,对健康牛应进行周期性检疫。对患病牛只要及时进行检疫,对使用的畜舍、用具等要进行彻底灭菌。
六、牛螨病优化的治疗措施
1、西药疗法
局部涂擦:用药之前,先将患病部位毛发修剪干净,然后用温热肥皂水或温碱水冲洗干净,待干燥后再上药。如果感染部位面积较大,则应进行局部处理,以免发生中毒。
外敷疗法:在处理时,先将病变处毛发、结痂清洗干净,然后敷药。可以将敌百虫配制成0.5%~1%水剂,涂抹于患病部位,1周后再次涂抹。此外,还可以选择蝇毒磷(浓度为0.025%~0.05%)、螨净(浓度0.025%)、双甲脒(浓度0.05%)、溴氰菊酯(浓度0.05%)等药剂进行药液喷洒和涂擦。另外,也可以使用2%碘硝酚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注射用虫克星与1%伊维菌素按0.02 mg/kg的规格进行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皮下给药200微克,病情较重者,应在7~10天内反复使用。
药浴疗法:适合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大量爆发该病的牛群中使用,这也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常见的沐浴药有溴氰菊酯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水泥澡盆或者自动药浴盆,药浴的水温保持在36℃~38℃左右。在泡澡的过程中,要随时添加药液。泡澡之前要给牛喂足够的水,避免牛误食药水而导致中毒。药浴约1分钟时,要特别留意牛的头部药浴。在药浴结束后,要注意牛的状态,如果一次疗效不理想,可以在1周之后再进行1次。
隔离治疗:对患有螨病的牛进行检疫,并使用废机油进行处理。每日一次,于患病区域涂上废油,共7天。废机油具有一定的润滑性,涂在身上会让肌肤变得更加的湿润,对受损肌肤也会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但是要控制好用量,不要过度涂抹机油,以免造成污染。
2、中药疗法
灭疥灵百部、大枫子、马钱子、苦参、白芷各10g,狼毒、苦楝根、紫草、当归各15g,黄蜡30~60g,植物油500ml。除了黄蜡以外,其余药材都放在油锅中炸成红色,取出残渣,在加热时加黄蜡待凉即成糊状。使用时,把油膏涂在受感染部位,每5~7天治疗一次。若破损范围很大,应该分段涂刷。通常用药7~15日,即可生长新毛发,肌肤光滑、愈合。将500g的硫磺粉和1kg棉花籽油放入锅中,制成药膏,涂抹于患处。乳香15g、枯矾60g、硫磺60g、螵蛸90g研碎后,经80目筛备用。依患病部位面积,以2份植物油和1份药物的配比,将油加热,煎煮后涂抹于患处,每周1次。
综上所述,牛螨是由疥螨、痒螨和足螨等造成的传染性皮肤病,螨对牛的侵扰有一定差异,但是都会影响牛的睡眠和进食,从而提高牛的感染率。特别是在采用有机垫料的情况下,没有露天运动场,通风、光照条件较差,会为螨虫之类的寄生虫滋生创造条件。目前大规模牛养殖,多是进行集中饲养,若患有牛螨病,易在牛群间传播。特别是在深秋和冬季,牛群身上毛发越来越多,皮肤温度越来越高,牛棚里也开始进行防寒保暖,通风状况较恶劣,是适合螨虫生长和繁衍的环境,因此,要从环境治理、预防性驱虫等几个方向入手,才能更好地控制牛螨病。
(作者单位:301700天津市武清区杨村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