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应用优势及养殖管理技术的操作规范
作者: 杨城随着市场对优质小龙虾需求量的逐渐增加,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周期较长,供给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为切实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养殖成本可以将小龙虾养殖和稻田种植有效结合,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展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通过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去除田间的害虫,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还能够大大节约劳动力,水稻不仅不会减产,还有利于增产,能够达到稳粮、促渔、提质增效和生态环保的目的,更好地实现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提升。但相较于传统小龙虾养殖,稻田养殖小龙虾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养殖之前需要做好稻田的科学选择以及稻田的加固处理,营造一个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的环境,更好地满足小龙虾的生长需求。
寿县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主栽水稻品种主要为“荃优822”,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全生育期为139.8d,平均产量600kg/667m2以上。当地的水稻栽培面积相对较大,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引导基层地区的种植户,依托稻田资源,积极发展稻田小龙虾养殖产业,种养结合,以小龙虾为主要养殖对象,以水稻为主要种植对象,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小龙虾与水稻互惠互利,既能抑制水稻病虫害,又能增加经济收入。近几年,寿县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约130.6km2,年产量约2.2万t。
一、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应用优势
1、有利于减轻人力投入,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
稻田养殖小龙虾是一种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为一体的农业复合生产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轻人力投入,同时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小龙虾在稻田中觅食、栖息,可以有效地松动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从而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另外,小龙虾在稻田活动中还可以捕食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的使用。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稻田的管理工作可以与水稻种植相结合,不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在水稻收获后,小龙虾也可以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据统计,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平均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水稻要提高30%以上。
2、有利于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首先,小龙虾是典型的生态物种,能够适应稻田的生态环境,其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因为小龙虾能够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能提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次,小龙虾对食物的选择性不强,可以利用稻田中的稻谷、杂草、浮游生物等多种有机物,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还能提高稻田的综合利用效率。再加上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饲料投入,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最后,稻田养殖小龙虾还能有效利用水资源,实现稻虾共作。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可以在不减少稻谷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小龙虾的产出,实现一水多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要点
1、稻田的选择
稻田养殖小龙虾要确保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天干不旱,洪水不淹,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如低湖田、冷浸田、冬泡田较适合。面积大小不限,但最好以3.3~6.6hm2为一个养殖单元,对于产量、效益要求较高的基地,还需考虑交通便利和电力供应。田块周边环境安静,土壤与环境条件良好,灌溉容易,沟渠通达,交通便利。同时还需要保障土壤质量和水质指标达标,满足小龙虾的生产需求。一般情况下要求土壤pH值6.5~8.5、有机质含量≥2%、速效氮≥50mg/kg、速效磷≥20mg/kg、速效钾≥100mg/kg。水质pH值7.5~8.5、溶解氧≥5mg/L、化学需氧量(COD)≤20mg/L、生物需氧量(BOD)≤5mg/L、氨氮≤0.5mg/L、亚硝酸盐氮≤0.1mg/L、硝酸盐氮≤10mg/L。
2、田间工程
①田埂加固
田埂应设计成缓坡形,以利于小龙虾活动和觅食。高度应达到0.5m以上,宽度达到3m以上,以防止小龙虾逃逸。选择土壤粘性较大、保水性较好的田埂加固材料,也可以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稻草、秸秆、木屑、稻壳等有机物质进行加固,既可以防止田埂被冲刷,又可以为小龙虾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地方。先将田埂两侧的土壤挖出,然后将加固材料填充到田埂两侧,用脚踏实,最后将挖出的土壤覆盖在加固材料上。养殖期间要做到每间隔2~3周检查田埂的加固情况,发现有损坏或者漏洞的地方要及时修补,防止小龙虾逃逸。
②开挖虾沟
虾沟的位置、形状、数量、大小应根据稻田的自然地形和稻田面积的大小来确定,一般环形沟距田埂1.5m左右,上口宽3m,下口宽1m,深度约为1m,然后选择在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沟宽1.5m,深1m。如果田块面积较大,可以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m,深0.5m。虾沟既可防止水田干涸,又是小龙虾的退避处,同时也是夏季高温时小龙虾栖息、隐蔽、遮阴的场所。虾沟的面积一般不宜超过稻田面积的8%,对于面积较大的稻田,虾沟面积可以适当增加到约占稻田面积的12%左右。在田中央开挖虾沟的同时,建议修建几条田间小埂,这样可以为小龙虾提供更多的挖洞场所。在开挖虾沟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进入。在养虾沟和田间里要移栽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植物,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
③进排水设置
进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田埂的较高位置,确保水位可以容易地进入稻田,排水口则应位于稻田的最低处,以便于快速排除积水,保持水体新鲜,并防止水质恶化。进水口宽度一般不小于0.5m,深度至少1m,排水口宽度同样不小于0.5m,但深度可以稍浅,以便于小龙虾的排泄物和残饵能迅速排出。进水口处应设置便于过滤的设施铁丝网或塑料碗,防止杂物进入稻田,同时避免小龙虾逃逸。排水口处同样设置类似的过滤设施,并在出口处设置弯头,引导水流方向,避免水流直接冲刷田埂。
④防逃逸建设
稻田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防逃逸设施有多种常用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度在55cm的硬质塑盖板或者1.7~1.8m长的波浪形的水泥瓦或者石棉瓦,将其竖起并向稻田内倾斜插入到田埂泥土约15cm的位置作为防逃逸板,每间隔1m使用木桩进行固定处理,四周做成弧形,防止小龙虾在夹角处出现攀爬外逃。另一种是采用网片和硬质塑料膜建成的防逃逸设施,用高1.2m左右的密网在稻田四周埋入10~20cm,在往内距离顶端10cm处再缝上一条宽25cm左右的硬质塑料薄膜,这样能够很好的防控小龙虾外逃。同时在距离田埂1m处每间隔3m,可以打一个1.5m的桩,使用毛竹进行架设田埂边种植瓜豆葫芦等攀爬类的种,等到其生产之后能够沿着整个毛竹架攀爬,在炎热的夏季能够起到遮阴避暑的作用。
3、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
①确定投放模式
稻田养殖小龙虾投放模式,主要包括了种虾投放和幼虾投放,种虾投放一般选择在6~8月进行,使用个体较大,颜色鲜红,有光泽,活力较强的种虾,投放量控制在10~15kg/667m2,确保种虾的规格能够达到25~30g/尾,雌雄比例控制在2∶1或者3∶1对于非首次投放的稻田,通常补充种虾5~10kg/667m2,规格控制在15~30g/尾。幼虾在投放过程中一般选择在3~4月,投放规格为1.2~1.5cm的幼虾,投放量控制在25~30kg/667m2,将其投放到稻田的边坡或者潜水区域,让其自由活动。
②水草的移植和水质调控
选择根系发达、耐水淹、富含营养的如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菹草等水草,在水稻移栽前10~5d移植水草。将水草均匀撒播在稻田里,用竹竿或木棍轻压入淤泥中,使水草根部固定。移植水草50~75kg/667m2。在水草移植前,应该对水质进行检测,每间隔7~10d投放有机酸解毒剂、EM菌制剂,通常使用有机酸解毒剂300~350g/667m2、EM菌制剂50g/667m2,每间隔10~2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20%,每月投放生石灰10~15kg,确保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水体透明度能够维持在25~35cm,pH值控制在7.2~8.2,水体溶氧量能够达到5mg/L以上,有利于小龙虾呼吸。
③种虾和幼虾的选择
选择小龙虾种虾和幼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养殖小龙虾的质量和产量,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选择附肢齐全、活动能力强,种虾颜色应为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幼虾具有强烈的活动能力,反应敏捷,体型应正常,颜色鲜亮,种虾雌雄虾个体重量应在40g以上,雌雄比例一般为2∶1,幼虾不存在疾病或寄生虫,避免选择带有病状的小龙虾。尽量选择来自养殖小龙虾池塘或天然水域的小龙虾,以保证遗传品质,种虾和幼虾离水时间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2h,以保持其活力。
4、小龙虾饲喂
①饲料配置
在小龙虾饲料配比过程中,应该按照其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做到科学搭配,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一般幼虾阶段(投喂至蜕壳4次)蛋白质含量40%~45%、脂肪含量5%~7%、碳水化合物含量30%~35%,饲料配方通常为鱼粉30%、虾粉20%、豆粕20%、玉米粉20%、小麦粉10%。亚成虾阶段(蜕壳5~10次)蛋白质含量调控到35%~40%,脂肪含量控制在7%~9%,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为35%~40%,可以选择鱼粉25%、虾粉15%、豆粕25%、玉米粉25%、小麦粉10%进行饲料搭配。成虾阶段(蜕壳10次以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一般调控到30%~35%、9%~11%、40%~45%,此时可以选择的饲料配方为鱼粉20%、虾粉10%、豆粕30%、玉米粉30%、小麦粉10%。亲虾阶段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应该控制在35%~40%、10%~12%、35%~40%,饲料配方一般为鱼粉25%、虾粉15%、豆粕30%、玉米粉25%、小麦粉5%。
②饲料投喂
在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下,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的调控饲喂方案。春季(3~5月)早上8~10点,下午4~6点各投喂一次,每天投喂1~2kg/667m2。夏季(6~8月)饲料投喂时间在早上6~8点,下午5点~7点,高温天气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以免饲料腐烂,投喂量根据小龙虾的体重和养殖密度来确定,每天投喂3~4kg/667m2。秋季(9~11月)1~2d投喂一次,每天投喂2~3kg/667m2。冬季(12月~次年2月)饲料投喂时间为2~3d一次,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投喂1~2kg/667m2。
5、水位管理
在稻田小龙虾养殖管理过程中,要结合水稻生长情况和小龙虾的生长发育阶段以及环境变化,做好水位管理工作,1~2月份稻田水位调控到40~50cm,虾沟水位调控到120~130cm,进入到3~4月份之后,稻田水位保持在30~40cm,虾沟水位调控到110~120cm,5~6月份,稻田水位为50~60cm,虾沟水位130~140cm,进入到6~7月上旬,稻田水位一般控制在0~5cm,虾沟水位控制在80~85cm,进入7月中旬~9月份之后,稻田水位调控到10~20cm,虾沟水位调控到90~110cm,10月份稻田排干,虾沟水位保持在80cm左右,11~12月份恢复稻田水位30~50cm,虾沟水位调控到110~130cm。
6、病虫害防治
①常见病害的危害特征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下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了软壳病、烂壳病、烂腮病、黑鳃病、烂尾病和聚缩虫病。针对上述几种病虫害,应该注重做好有效识别工作,然后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疗,保障用药的针对规范。软壳病临床表现为壳软化,容易剥落,小龙虾生长缓慢,活力减弱。烂壳病临床症状是壳出现溃疡、破损、变色等现象,严重时壳完全脱落,小龙虾死亡。烂腮病主要在腮部出现炎症,腮丝发白,逐渐腐烂,严重时影响呼吸。黑鳃病会导致小龙虾的鳃部变黑,逐渐腐烂,严重时影响呼吸和生长。烂尾病表现为尾部出现炎症、溃疡、破损等现象,严重时尾部肌肉腐烂,小龙虾死亡。聚缩虫病主要会造成小龙虾体表出现小白点,严重时覆盖整个体表,导致小龙虾生长缓慢,活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