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创新防治方法的应用研究

作者: 买热木·阿黑

当前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在农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提高防治效果,需要进一步对防治体系进行探究,找到病虫害预防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产品质量,需要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影响。在农业生产工作中,由于传播范围较广以及蔓延速度较快,因此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病虫害治理工作中,需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对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规律进行分析,提升农业病虫害防治效果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农业病虫害防治概述

1、防治背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为第一产业,产业是否可以稳定发展,是保证粮食充足的前提。在现阶段农业种植工作中,病虫害防治一直是重点问题,防治效果会直接影响农作物质量以及种植生态环境,目前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加强防治技术的应用,以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农业种植农作物处于自然环境下生长,病虫害的发生也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农业种植工作中,很多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较为严重,如果没有及时治理,就会导致病虫害大面积暴发,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积极使用更加先进、多元化的病虫害防治模式,应对不同病虫害的威胁。在农业种植中,田间虫害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土壤的质量以及水的质量也都存在变化,这会让微生物的活性受到影响,需要建立更加健康的生态环境,稳定农作物健康状态。

2、病虫害防治现状分析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应用到农业种植工作中,这会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工作的积极性,但在栽培过程中,一部分种植户由于种植技术不合理,管理不达标,导致病虫害频繁发生,并且呈高暴发流行的特点,为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影响,需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准确落实,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源头着手,检查种植作物种子质量以及检疫备案管理工作,从源头避免病虫害的出现。要深入田间对病虫害情况进行观察,了解病虫越冬情况以及害虫数量,取得第一手病虫害数据。积极落实新的防治技术,在低温环境中,尽量避免阴雨天气种植,播种难度较大,很有可能造成烂秧、烂种的情况,对种子进行药剂搅拌处理,做好试验工作,强化技术指导培训,对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地块,建立相应的技术指导小组,不断监督寻找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完善现有体系。

二、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问题

1、技术渗透能力不足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上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丰富的种植栽培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确定播种时间,根据气候变化,预估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防治准备。近年来,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呈现出不同特点的流行趋势,很多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流行情况已经发生改变。当前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使得农业种植已经越发的智能化,传统的种植栽培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需要,尤其面对一些新型病虫害的时候,如果仍然选择传统的防控经验进行工作,势必会影响种植质量。目前,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较为完善,传统农业需要向现代化农业进行转变。但不同区域种植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区域部门无法落实相关政策,影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导致先进技术的应用程度不足,对农业产业发展效率造成影响。

2、对化学农药过度依赖

当前阶段,对常见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为化学农药预防。在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农户选择农药进行喷洒时,可以起到疾病预防的目的。在突发期,需要合理的选择有效农药进行防治,降低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多种植户对化学农药过分依赖,在发生病虫害后,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农药的大剂量使用,会造成农药残留,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还会导致病虫害的抗性增强,防控效果不佳,这对病虫害防治带来更大的挑战。

三、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1、做好前期布局

为提升生物防治工作质量,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习性,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基础农业技术需要合理应用,提升防治工作的合理性,各项农业要素都需要合理搭配,可以进行混种种植。例如大豆-玉米的混种,混种不但可以对土壤的微环境进行改善,玉米胞芽还可以为大豆提供充足的养分,提升抗病害能力的同时,起到生物防治的目的,农田的利用率也会增加。种植户可以根据种植区域的田间情况,做好种植规划工作,对本区域常见的病虫害提前做好针对性的防治,并且充分发挥农作物自身特性,落实防治工作效果。

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存在不同,气候特点差异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类型也不一样,农作物播种前,需要做好土壤检查,根据土壤中的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灭杀。此外,为保证土壤杀虫的效果,也要在灭杀后对土壤再一次进行分析,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式灭杀害虫,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

地老虎等害虫是农作物防治工作的主要面对的害虫类型,为减少虫害影响,拌种工作必不可少,按照适宜的剂量配比拌种使用的农药,并且对种子进行搅拌处理。例如对玉米种植进行拌种时,可以使用灵丹粉以及多菌灵进行处理。如果选择新的农药或者多种农药混合使用时,需要详细的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也可以询问专家,保证合理用药。

2、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生物防治技术指的是发挥生物新陈代谢进程,做好病虫害防治,在农业生产体系中,所有的有害生物都有各自的生物特性,并且不同生物之间构成生态系统,并处于相互平衡的状态,在田间引入有害生物的天敌就可以发挥出色的防治作用,使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保护田间害虫天敌,天敌是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因此需要重视保护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生物防治作用。

②在使用生物防治的同时,还需要对化学农药进行合理的使用,如果农药使用过量就对生物防治工作造成影响。

③生物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田间种植中,生物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3、化学防治技术分析

化学农药一直是传统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也是主要手段,农药的病虫害防治效率与化学农药的使用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化学农药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很多方面,不可肆意使用。在使用化学农药前,应当做好田间病虫害预测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防治效率。化学农药的使用,需要了解田间害虫流行趋势,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特点,并且建立网站实时分享病虫害流行性信息,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农药的安全使用。根据目前使用情况来看,化学农药的使用上尚没有效技术保证,因此在农药的选择上需要谨慎考虑,保证防治效率以及合理的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坚持分开使用不同农药的原则,使用的农药需要现配现用,提升农药防治效率。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也要定期的更换农药,这样才可以确保病虫害治理效果。

4、物理机械防治技术分析

通过物理机械进行病虫害防治,这就是物理机械防治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光学技术的出现,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用于病虫害防治中,并且发挥出色的干预作用。最常用的防治设备就是粘虫网以及粘虫板等,其次就是光学诱杀灯等设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病虫害都有不同的规律,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虫害类型,设置物理设备对虫害进行限制,减少影响范围。

①光电灭杀。主要针对夜间活动的害虫,例如金龟子等,此类害虫具有趋光的特性,因此可以使用灯光诱杀。

②土壤日照。通过日晒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消毒,可以在地面上铺设黑膜,提高土壤中的温度,将细菌灭杀干净,提高种植后的存活率。

③温水育种消毒。使用温水浸泡种子,可以使用40℃的温水进行浸泡半小时后再进行播种。

5、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

性诱剂诱杀技术属于绿色防控手段,能够有效诱杀单一的害虫,而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伤害,害虫也不会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抗药性。性诱剂诱杀干预一般在虫害未繁殖前,早期进行干预,用药面积应大于虫害面积,这样才可以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

性诱剂诱杀干预可以与其他病虫害防治措施一起使用,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以及工作质量。在性诱剂保存上,需要注意保存环境,将其放在阴凉的位置,不可在高温环境下暴晒,很多性诱剂的敏感度较高,在使用时需要配合不同的诱芯,并且做好手部清洁,并且按照产品情况更换诱芯。

6、频振式灭虫器防治技术

该技术的使用是通过频振式灭虫器将害虫清理干净,在进行灭杀操作时,并不会危害害虫天敌。频振式灭虫器的操作范围较为广泛,可以有效灭杀3000m2内的害虫,通过频振式灭虫器可以对上千种害虫均有出色的防治效果。这个技术的使用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7、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

相关农业部门需要加强病虫检测预警工作,严格按照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的工作准则,开展检测工作,发现病虫害后及时进行预警,然后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监测,监测设施也要定期维护,让监测点可以持续不间断的运行。对于主要粮食生产区,病虫害高发区以及源头区域都需要重点监测,掌握密度和频次等,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动态,避免监测不到位,导致错过最佳的防控时间。对于区域虫害情况,可以执行周报制度,每周对常见的蝗虫、粘虫等虫害发展情况进行汇报。新发生的虫害当天及时上报,让虫害情况可以实时展现。对于暴发性虫害需要及时上报处理,并且展开应急防控措施。防治预警信息也要及时发布,加强各区域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沟通工作,分析监测信息,从而确定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规划防控重要位置,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病虫害问题。然后,将虫害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保证防控手段合理。

8、建立科学防控体系

病虫害防控思路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需要合理规划重点防控区域以及常见病虫害,对病虫害进行分类指导,采取联防联控,将常规防治以及应急防治相结合,落实绿色防控,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此外,也要积极推广物理、生态防治措施,实现绿色化种植,提升科学水平。对于杂草多的公共区域,也要由专业部门进行联防控制,降低虫源数量,推广高效农业机械替代效果差的设备,提高农业发展技术水平。

9、加强人员培训以及宣传

①为解决农业高端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需要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病虫害知识培训,并且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病虫害的治理能力,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能够快速组织应对,帮助农户解决病虫害问题。

②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也要进行宣教,让农户可以了解病虫害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效果,正视农药的优缺点,不可盲目的使用农药,让农户了解大量的使用农药不但会影响种植区环境,还会对农作物本身造成影响,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农业地区推广打下基础。

③针对预测预报工作,也要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病趋势,提升防治效果。

10、加强农业市场的监管

相关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力量,加大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新型农药的研发,支持生产工作,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例如在农业部门中,应当加大宣传工作,不可让高残留农药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保证农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11、加强综合治理工作

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农户掌握更多关于病虫害防治的知识,提升防治水平,还需要科研人员,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培养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新品种的出现势必会提升农作物的栽培价值,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四、在农业生产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威胁枝叶、花柄以及花芽,发病部位会长出一层白粉状物质,会导致叶片畸形生长,在严重时,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导致花叶减少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对白粉病主要的治疗药物有代森铵以及托布津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