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产玉米种植中土壤肥料管理技术的合理运用

作者: 易香

玉米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继而引起种植人员的高度重视,在玉米高产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加强对土壤肥料管理技术的运用,土壤施肥管理在玉米种植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有效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通过合理运用相关土壤肥料管理技术,采取科学的玉米种植方式,充分满足玉米生长的基本条件,达到作物种植的根本标准,从而有助于提升玉米种植产量,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一、玉米种植中土壤肥料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逐渐加强对种植技术的关注,能够充分为农作物生产带来较大支持,有效保护各项资源环境,其中土壤肥料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应用较为繁多,可帮助各作物快速生长,提高土壤使用率,保证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增强,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在土壤肥料管理技术的应用下,主要是围绕作物种植的土壤与肥料展开全方位管理,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根据农作物的实际种植情况以及生长特点,采取有效的技术方式,并结合作物生长状况,施加适当的肥料,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及饲料作物,在大范围区域内得到广泛种植,玉米属于喜温植物,整体植株相对高大,茎秆较为强壮且坚硬,由各节连接组合而成,玉米叶则是包括叶片以及叶鞘,玉米籽粒通常以黄色、白色为主,其食用方式相对繁多,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以及药用价值。通常情况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充分注重各种植环节,其中,土壤肥料管理是玉米种植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对玉米的有效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土壤肥料管理技术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玉米种植工作中较为常见,运用该技术方式能够保护种植区域内的土壤,避免其受到严重破坏,发挥土壤资源的实际优势,保证区域范围内玉米作物得到持续种植。同时,在土壤管理下还充分改善土壤状况,增加玉米种植产量,以实现玉米高产种植的基本目的。

与此同时,在肥料管理技术的应用下,通过合理运用相关肥料,可有效为玉米补充基础营养物质,提高玉米整体质量,确保玉米种植方式不断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有效符合现代化绿色生态的总体标准。在传统种植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大量农药,致使玉米质量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人们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由此在现代化种植下,不断注重肥料管理技术的运用,通过多方面考量采取相适宜的肥料,以改善传统种植的不足之处,防止对人们自身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在肥料的合理运用以及严格控制下,确保玉米种植质量,提高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抗害能力,使其品质达到规定合格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加产量,以此可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确保玉米种植安全,展现出土壤肥料管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二、土壤肥料的具体种类

1、氮肥

氮肥是玉米种植中的主要肥料之一,该肥料的主要成分为氮元素,在土壤中施加氮肥,可有效为农作物提供丰富的氮素营养,起到改善作物质量的作用,对提升农作物产量也有着重要帮助。氮肥的种类也较为丰富,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铵态硝态氮肥以及酰胺态氮肥等。其中,铵态氮肥含有硫酸铵以及氯化铵等相关元素物质,能够有效吸附在土壤中,肥料中的营养元素进入到粘土矿物晶层,在该肥料的使用过程中需加以注意,若使用过量则会导致农作物难以更好的吸收钙、钾等元素,影响作物的有效生长。硝态氮肥中含有硝酸钠以及硝酸铵等物质,该肥料极易溶于水,在土壤中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在其帮助下可充分促使作物更好的吸收钙、镁等养分,保证作物生长中有着充足营养。酰胺态氮肥也通常称为尿素,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运用范围较广,该肥料是含氮量相对较高的肥料,有助于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可为作物源源不断输出养分,确保农作物的有序生长。

2、磷肥

磷肥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常用的肥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磷元素,该肥料可有效改善作物质量,加快作物的生长速度,确保籽粒更加饱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季节性。磷肥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若按照来源分类,通常分为天然磷肥以及化学磷肥,其中,天然磷肥包括鱼骨粉以及海鸟粪等,而化学磷肥则包括磷矿粉、过磷酸钙等。若按照磷酸盐溶解性分类,则通常可将磷肥分为水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等,通过对磷肥的适量运用有效促进作物的早熟,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在光合作用下确保磷元素能够快速传递到作物中。当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磷肥的应用,根据玉米生长情况施加相适宜的磷肥,以充分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对植物生长有着较大益处。

3、钾肥

钾素肥料在玉米种植工作中应用较多,其主要成分为钾元素,通常情况下,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含有钾的成分比例大约在0.2%-4.1%之间,在作物的生长发育时,钾元素可有效参与酶系统活化以及光合作用,充分强化土壤的供钾能力,增强农作物生长中钾元素的所占比例。钾肥的整体肥效通常与氧化钾含量有着较大关联,在该肥料中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等,通过对该肥料的运用能够加快土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有效避免养分流失,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由此运用钾肥能够充分发挥酶的活化作用,一般情况下,钾与植物本身中的部分代谢有着较大关联,例如,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在钾元素的运用下还可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加强氧气与水的控制,确保光合产物得到有效流动,为玉米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玉米高产下土壤肥料管理技术的主要应用策略

1、明确种植土壤条件

为了满足玉米高产的要求,种植人员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当注重土壤肥料管理技术的引进,加强对种植技术的应用,结合玉米生长条件以及基本情况,逐渐深入种植研究,采取科学的技术形式,提高玉米作物的种植效率。由此在高产目标条件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土壤管理工作,加大对种植区域土壤的管理力度,可有效为玉米生长提供相适宜的营养成分,以保证作物的茁壮生长。为此,在土壤管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先全面了解区域范围内土壤的养分情况以及pH值的水平,根据所调查的结果以及测量数据高效开展管理工作,实际种植管理时,可开展土壤测试,以获取较为精准的数据,为后续土壤管理提供准确依据,明确施肥类型以及具体用量。在土壤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土壤进行测量分析,了解土壤中所含有氮元素以及磷元素等实际含量,确定土壤中的酸碱程度,从而便于种植人员更好地做出施肥计划,增强后期施肥效率。在前期土壤管理中,还应当加强土地翻整,确保土壤深度达到35cm左右,以保证降雨时能够有效储存水分,促使玉米根系更加强壮,快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及养分,提高玉米种植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

2、加强土壤中耕管理

在玉米种植期间,工作人员需结合土壤肥料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种植,加强土壤中耕管理,借助土壤肥料管理技术,强化玉米栽培效果,呈现出良好的种植优势,符合玉米高产种植的总体趋势。因此,在土壤中耕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加强扒土蹲苗,不断注重对各环节的控制,提升种植区域土壤管理效率,以保证区域内的土壤湿润度较强。同时,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还需高度关注玉米的水分情况,根据玉米生长状态,不断做好土壤灌溉工作,运用土壤储水能力为玉米提供充足水分,以满足其发育需求。在蹲苗时,工作人员还应当结合具体状况,合理选择蹲苗时间,保证蹲苗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要求种植人员需根据土壤情况做出准确判断,提升中耕土壤管理水平,实现土壤管理的总体目标。除此之外,在中耕土壤管理时,工作人员还需重视田间除草,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营养旺盛田间通常会生长出较多杂草,以吸收土壤养分,容易导致玉米生长缺少营养。种植期间相关人员还应当做好除草工作,采取人工以及机械相混合的方法进行除草,除草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促使除草深度达到6cm左右,以此可有效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土壤管理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优质条件,保证玉米产量得到稳步增长。

3、科学施加种植肥料

在运用土壤肥料管理技术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根据土壤情况以及玉米生长条件,选择适宜的肥料,并加强对肥料用量的控制。通常情况下,玉米种植肥料包括化肥以及农家肥,在栽培玉米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将化肥与农家肥进行有效结合,以充分推动玉米增产。在肥料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化学肥料,种植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根据化肥品种选择带有认证标志的有机肥。由于化学肥料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相对较多,在增加玉米营养过程中,需注重肥料施加的计量,防止对植株造成一定损害。在基肥施加时,应当基于650kg/667m2的种植区域,应当施加大约2m3左右的肥料,并在土壤中添加尿素11-15kg左右,硫酸钾约8kg左右,硫酸锌施加1kg左右等,以此作为底肥深施20cm左右,从而可达到高质量的种植效果。同时,在控制化肥使用量的过程中,还可补充一定量的农家肥,在玉米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通常对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由此种植人员可将各品种肥料加以结合,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施加,以充分保障土地肥力,在前期的施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基础施肥,有效确保玉米的基础养分。为此,在土壤管理下可结合管理结果选择相应的肥料,并按照具体说明均匀播撒在种植区域,促使肥料与土壤得到充分混合,提高植株的营养水平。

4、采取有效种肥方法

种植人员在培育高产玉米过程中,需积极引入土壤肥料管理技术,借助技术优势为高产种植提供帮助,有效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充分采取种肥的施肥方法,能够充分确保玉米产量增加10%左右,尤其是在底肥不足状况下,种肥具有关键作用,可发挥其增产作用。通常情况下,在种肥的应用过程中,使用方法相对较多,根据种植需求以及玉米生长情况采取拌种、条施等方式。其中,在拌种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运用微肥以及生物肥等,充分溶解肥料后可将其喷洒在种子上,在喷洒过程中进行不断搅拌,确保肥料能够停留在种子表面,促使玉米种子更好吸收肥料养分。随后在阴干后进行播种作业,继而达到良好的施肥效果。在种肥过程中,种植人员若采取浸种的方式,需按照规定对肥料进行调配,促使肥料溶解后达到既定浓度,之后将种子放入到肥料溶液中进行浸泡,大约浸泡12h左右,阴干后即可开展播种,促使种子养分更加丰富,促进其快速生长。同时,在种肥过程中还可采用化肥,需要工作人员充分做好种肥隔离,加强对施肥深度的控制,确保种肥深度在10-15cm之间,并运用二胺以及复合肥等进行种肥,使用时保证用量在3.5-6.5kg/667m2即可,以此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肥料运用效果,在此期间工作人员还需注意种肥过程中避免使用氯化钾以及尿素等肥料,防止对玉米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破坏。

5、做好后期追肥工作

追肥是玉米高产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玉米后期生长有着关键作用,通常在玉米出苗后实施追肥作业,主要是针对底肥以及种肥的有效补充,能够及时为玉米发育提供所需养分,保证玉米的顺利生长。由此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后期追肥工作,在实际追肥过程中,可选择速效氮肥,通常采用尿素以及硝酸铵等肥料进行施加。与此同时,还需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检测,针对缺磷以及缺钾的土壤区域,还需追加相应的磷肥以及钾肥,如,氯化钾、过磷酸钙以及硫酸钾等,确保养分配比合理,满足玉米生长需求,确保其产量得到明显提升。在追肥过程中,种植人员还应当结合玉米不同生长期间规律进行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以及肥料情况确定具体用量,充分发挥追肥的实际作用,确保玉米更加茁壮,颗粒更加饱满。针对前期生长较为缓慢的玉米,应当在拔节期追加施肥,促使叶片得到有效生长以及幼穗分化,保证茎秆更加强壮。而对于肥力相对较高的玉米,其长势较为旺盛,则工作人员可选择在穗前进行施肥,有效防止玉米早衰、秃尖的情况发生。追肥过程中还可施加25kg/667m2左右的尿素,采取深刨坑以及厚培土的方式,并促使玉米植株之间保持10cm左右距离,借助追肥器加以追肥。在玉米生长后期阶段,由于根部养分逐渐减弱,可能会出现脱肥情况,因此,种植人员需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及时为玉米补充养分,施加0.3%磷酸二氢钾以及2%的尿素进行混合喷洒,同时还可在肥料中加入50kg的水,由此可确保施肥效果。

6、借助肥料加强防害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生长受阻,影响玉米整体质量,在种植早期时通常会出现枯死情况,其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逐渐枯黄,苞叶呈现出散开以及下垂的状态,底部枝干不断软化,极易折断,从而造成玉米产量减少。为此,为了保证玉米高产,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玉米前期的关注,并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增加玉米中的磷元素以及钾元素,从而有助于玉米生长。同时,若玉米种子的种植密度相对较大,生长过程中未能合理施加肥料,极易出现玉米倒伏情况。由此工作人员在留苗过程中,应当确保疏密适当,科学施加相应肥料,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并确保玉米得到充足的光照,在阳光以及营养的双重作用下,可有效减少倒伏情况。并且,在玉米倒伏时还可运用药物的方式,施撒一定量的玉米矮壮素,以此可有效对其形成良好保护,提高其发育能力,解决病害等问题,充分保障玉米生长质量,实现高产玉米的总体目标,推动我国玉米作物种植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玉米作物是人们广受喜爱的粮食之一,为了满足人们食用需求不断推出一系列高产栽培方式,加大对栽培技术的研究,土壤肥料管理技术则是其中之一,也是玉米种植的必要手段,通过对土壤以及肥料的管理,可有效玉米质量以及产量,实现优质玉米高产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562200贵州省贞丰县农业农村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