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种植技术优化及田间各个环节科学化管理方法

作者: 闫玉玲

花生作为经济价值极高的作物,其种植技术的优化与田间管理的科学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花生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对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花生品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以及优化农业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业工作者应该积极推广、应用花生高产种植技术,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此,本文将从花生高产种植的重要意义出发,逐一分析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方法的各个环节,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花生高产种植的重要意义

1、显著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是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直接途径。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出更多的花生,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这意味着农民在相同的投入下,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改善花生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高产种植技术不仅是追求产量的提升,更注重品质的优化。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够改善花生的外观品质、营养价值、口感等。高品质的花生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为农民带来更高的售价和更大的利润。

3、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一方面,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需要农民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和技能,这促使农民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机具、农药、化肥等农资的生产、销售以及花生加工、贮藏、运输等产业链条的完善,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4、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向高效、优质、生态的方向发展。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可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与此同时,高产种植技术还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花生高产种植技术

1、选择优良品种

在选择花生品种时,首先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光照等因素,而土壤条件则涉及土壤类型、肥力、酸碱度,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花生品种的生长与发育。对于气候条件,要选择那些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如在温度变化大、湿度较高的地区,可选择耐高温、耐高湿的品种。而在温度较低、干旱的地区,则应选择耐寒、耐旱的品种;对于土壤条件,要选择那些适合所选品种生长的土壤类型。如在沙质土壤上,可选择耐瘠薄的品种;而在黏重土壤上,则应选择耐涝、抗旱的品种。除了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品质特性。产量潜力是指品种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高产量,而品质特性则涉及花生的外观品质(如大小、形状)、营养价值、口感等。在选择品种时,要选择那些产量高、品质优、市场受欢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这样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花生,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稳定性是指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优良性状的稳定性,而适应性则是指品种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只有保证所选品种能够在当地环境下稳定发挥优良性状,才能实现高产种植的目标。除此之外,不同的品种需要不同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最后,在选择品种时,还应了解相关栽培技术的要求,保证能够正确地进行栽培和管理,实现高产种植的目标。

2、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花生种植的重要前提,深耕细作、土壤改良、清除杂物、合理施肥等步骤可提供花生根系生长所需的优良土壤环境,促进花生的茁壮成长。

①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细作,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深耕的深度一般应达到25-30厘米,以便为花生根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伸展空间。

②在深耕过程中,要注意清除土地中的杂草、石块等障碍物,除了可以保证土地的平整与整洁,还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养分的吸收。

③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注意土壤的质地、酸碱度等特性,按照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为花生提供充足的养分。对于沙质土壤,可添加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提高土壤的保水性与肥力;对于黏重土壤,施用适量石灰来调节酸碱度,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④在花生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按照土壤的营养状况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平衡施肥是关键,需要施用有机肥、化肥相结合的方式,为花生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在此基础上,可使用旋耕机、深松机等机械进行土地整理,提高作业效率与质量;还可利用种植豆科植物、施用微生物菌肥等生物技术,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为花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播种密度可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空间和养分供应,促进植株的生长与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①在确定播种密度时,要按照品种特性、土壤条件进行合理调整。一般来说,早熟品种由于生长期较短,可适当密植,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花生数量;而晚熟品种由于生长期较长,需要更大的营养空间和养分供应,因此应适当稀植,以保证植株的健壮生长。

②还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保证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避免因土壤肥力不足或水分过多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③播种密度还受到栽培方式、管理水平、土地整理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可利用试验田的方式确定最佳的播种密度,以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在试验中可利用不同密度的种植方式,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产量表现,以确定最佳的播种密度。在试验田的操作中,要注意控制好水分、养分的管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播种密度,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不仅如此,试验田还可为今后的种植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建议,改善工作效果。

4、浇水施肥

花生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在干旱季节,水分对于花生的生长尤为重要,适当增加浇水量、浇水次数可促进花生的生长与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①在浇水时,要按照天气、土壤湿度情况合理调整浇水量、浇水时间。在干旱季节,可按照土壤湿度、花生的生长情况适当增加浇水量、浇水次数,以保证花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而在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导致的植株生长不良、病害发生。

②花生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以促进植株的生长与发育。在施肥时,要按照花生的生长阶段、养分需求进行合理施肥。在苗期至开花期,应以氮肥为主,促进花生的枝叶生长、开花;在结荚期至成熟期,则应以磷、钾肥为主,促进花生的荚果发育、饱满度,还要注意叶面施肥、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以提高花生的品质、产量。

③除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外,还要注意施用钙、镁、硫、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此类元素对于花生的生长和发育同样重要,如果缺乏会导致花生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问题。

④施肥的方法涉及撒施、冲施、滴灌、叶面喷施,要按照土壤状况、肥料种类、花生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还要注意控制施肥量、施肥次数,避免因施肥过多而导致的植株烧根、病害发生。

三、花生种植田间各环节管理技术

1、除草松土

除草松土是花生种植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它对于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促进花生的生长、提高产量品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①除草是为了减少杂草对花生生长的竞争压力,保证花生有足够的养分、水分和光照。在花生生长过程中,杂草的滋生会抢占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还会遮挡阳光,影响花生的光合作用,及时除草对于保证花生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除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除草的最佳时机是在杂草生长初期,此时杂草根系尚未深入土壤,易于清除,同时也要避免在花生开花、结荚期进行大规模除草,以免对花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除草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以免对土壤和花生造成污染,可采用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的方式,但要注意避免损伤花生的根系及叶片;除草后,要及时将杂草清除出田间,避免其腐烂产生有害物质影响花生生长。

②松土是为了保持土壤的疏松和通风良好,促进花生根系的生长与发育。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土壤会因为雨水的冲刷、作物的吸收等原因而逐渐紧实,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养分的吸收,因此,适时进行松土是非常必要的。在松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松土时要适度控制深度,避免过深而伤害花生根系。一般来说,松土深度以5-10厘米为宜;松土的最佳时机是在雨后或浇水后进行,此时土壤较为湿润,易于松土,同时也要避免在花生开花和结荚期进行大规模松土,以免对花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松土时可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进行,人工松土时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花生根系;机械松土时要选择合适的松土工具,避免对土壤造成过度压实。

做好除草松土工作,可有效减少杂草对花生的竞争压力,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气性,为花生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促进花生的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花生的产量与品质,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花生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田间管理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花生的健康生长和最终产量。为了保证花生种植的成功,种植人员必须对病虫害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①在病虫害防治中,种植人员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种植人员需要从花生种植的初期就开始考虑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还需要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②在花生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花生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这需要种植人员要经常巡查花生田,观察花生的叶片、茎秆和根部等部位,看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同时种植人员还需要了解当地常见的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

③在病虫害防治中,种植人员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物理防治则是利用物理手段如人工捕捉、灯光诱杀等方式,减少害虫数量;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农药来直接杀灭病虫害。在实际操作中,种植人员需要按照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注意各种方法之间的协调配合。

④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需要注意选择安全有效、低残留的产品,这需要种植人员了解各种农药的特性和使用范围,选择对花生生长无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小的农药;在施药时,种植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控制用药量、施药时间,避免过量使用或错误使用农药造成的不良影响。

⑤为了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农业部门还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和对农民的培训,增强种植人员的防治技能和意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

病虫害防治是花生田间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花生种植人员需要从预防出发,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密切关注花生生长情况,选择安全有效、低残留的农药,并加强管理和培训,以保证花生种植的成功与产量的提高。

3、及时收获

及时收获是保证花生品质、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环节需要花生种植人员认真对待,以便从收获阶段开始为提高产量和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及时判断收获时机是关键。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当花生的叶子开始变黄、脱落、果壳颜色加深、籽粒饱满、含水量下降时,说明花生已经达到最佳收获期,这时要及时进行收获工作,以免错过最佳时机导致花生籽粒脱落、腐烂等情况发生。

②在收获过程中,要尽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花生的荚果和籽粒。与此同时,要保证花生植株完全倒下,以便于后续的晾晒工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花生品质造成影响,如损伤籽粒和降低出油率等。

③除了按照花生生长情况进行收获外,花生种植人员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天气情况。按照市场需求,提前或推后收获时间可提高花生的销售价值;同时,天气也是影响花生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天气干燥、温度适宜,有利于花生的晾晒与贮存;反之,如果天气潮湿、温度过高,则可能影响花生的品质和口感,合理安排收获时间,可按照市场需求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

④在完成收获后,需要及时将花生晾晒干燥,以便贮存和运输。在晾晒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晾晒时间和温度,保证花生籽粒的水分降到安全贮存的水平;在贮存时也要注意保持干燥和通风,避免花生受潮发霉。

及时收获是保证花生品质、产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花生种植人员需要按照花生生长情况、市场需求、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收获时间,并做好晾晒和贮存工作,以保证花生达到最佳品质和产量。

总而言之,花生高产种植与田间各环节管理技术是提高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关键。花生种植人员需要选择优良品种、土地整理、合理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提高花生的产量与品质。该技术不但适用于花生种植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花生种植环境不同,所需要应用到的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也会略有不同,需要农业种植人员在实践种植与田间管理工作当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针对上一阶段的花生高产种植工作与田间管理工作作出优化与创新,方可实现高产种植目标。

(作者单位:475101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人民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