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免疫性能的试验效果及影响研究

作者: 铁海鸣

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免疫性能的试验效果及影响研究0

随着人们对于肉制品质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优良品种的牛肉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加。近年来,为鼓励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以促进犊牛养殖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犊牛的人工饲养成本较高,大多数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饲养方式,导致犊牛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产肉率无法显著地提升。与此同时,在畜牧业集约化进程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断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犊牛的生长性能以及健康水平,但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增加了犊牛对于抗生素的耐药性,并且抗生素的残留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播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饲料添加剂具备降低牲畜患病概率、提升牲畜免疫能力、加快生长速度、提升采食量等功效,而乳酸菌是饲料添加剂的常见类型,同时也是反刍动物胃肠道中的一种主要菌群,能够产生大量的消化酶,也能够有效降解饲料中的粗纤维,有利于反刍动物充分消化、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其中,复合乳酸菌制剂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益生效果,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复合乳酸菌制剂富含多种乳酸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间接提高犊牛的免疫性能。尽管复合乳酸菌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其在犊牛免疫性能提升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免疫性能的影响,为复合乳酸菌制剂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与材料的选取

本次试验中随机选取20头断奶犊牛,品种为西门塔尔牛,断奶时间为30日龄,体重在40kg左右,将20头犊牛随机分为2组,即基础饲粮组和复合乳酸菌组,每组10个重复。本次试验地点为青海省祁连县某养殖场,所选用的复合乳酸菌制剂生产厂家为云南天腾化工有限公司,复合乳酸菌制剂中的主要成分包含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乳酸片球菌,活菌数量总共为2×1010CFU/g。

2、犊牛的试验饲料

犊牛的饲料主要有燕麦草、开食料以及代乳粉所组成。其中,开食料的生产厂家为成都同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开食料由70%的玉米粉、3%的葵花粕、5%的小麦麸皮、20%的豆粕以及2%的维生素混合料和矿物质所组成。代乳粉的生产厂家为河北司铎生物有限公司,代乳粉的主要成分为50%的全脂奶粉、10%的乳糖、13%的葡萄糖、25%的乳清粉、1%的鱼油以及1%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3、复合乳酸菌制剂的试验设计

随机选取20头断奶犊牛,品种为西门塔尔牛,断奶时间为30日龄,体重在40kg左右,将20头犊牛随机分为2组,即基础饲粮组和复合乳酸菌组,每组10个重复。其中,基础饲粮组饲喂由燕麦草、开食料以及代乳粉的基础饲料,复合乳酸菌组饲喂具有复合乳酸菌制剂的饲料,正式试验期为90d,预试期为7d。复合乳酸菌组中将50mL的复合乳酸菌制剂添加到代乳粉中对犊牛进行饲喂,对每头犊牛进行单独的圈养,每日早、晚各饲喂2次,同时记录每头犊牛的饲料采食量。

在试验开始前及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犊牛的体重,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应为犊牛提供足够的饮水,同时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犊牛舍需要加强通风换气工作,对地面存在的粪污进行及时清理,至少间隔3d对犊牛舍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且犊牛的水槽、料槽在使用前后需要及时清洁,如犊牛在断奶之前若残留乳汁,需要对乳汁进行集中处理,并对奶桶进行消毒与清洁。要定期为犊牛更换干净的垫草,可以通过堆积发酵杀菌的方式对犊牛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处理。与此同时,要做好牛舍的驱蚊灭蝇管理工作,以避免蚊蝇将病原传染给犊牛。其次,做好牛舍的温湿度控制管理。犊牛舍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15~20℃的范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25%~30%的范围内,以此来为犊牛提供舒适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后,做好牛体清洁工作。每日需要为犊牛刷拭1~2次的皮毛,这样不但可以及时清除掉犊牛体表存在的寄生虫和污物,还可以在刷拭被毛的过程中帮助犊牛更好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犊牛快速生长发育。当犊牛生长至90日龄时需要为其接种口蹄疫疫苗,30d之后需要再次接种,间隔4~6周定期为犊牛接种。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应做好驱虫管理措施,通常在犊牛生长至6月龄时或者是断奶前后,需要为其驱除体外和体内寄生虫,通常可以使用阿维菌素或者是伊维菌素等驱虫药。

4、血清免疫与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分别在开始试验之前以及试验的第90d早上饲喂之前,在基础饲粮组和复合乳酸菌组中随机抽取3只犊牛采集静脉血,将采集之后的血样放置于抗凝剂管中,将试管轻轻摇晃,避免出现凝血的现象。将血样以5000转/min的速度离心10min分离并收集血清,随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测定。具体操作如下:将标准品和样品加入微孔板中,进行反应孵育,随后洗板并加入特异性的酶标记抗体,再次孵育反应、洗板,加入底物并进行反应孵育,最后加入停止液,最终在微孔板中测定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值与免疫球蛋白浓度成正比,计算出IgA、IgM、IgG的含量。使用购自上海源叶生物公司的试剂盒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将样品加入试剂盒中,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步骤进行反应操作。

5、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基线数据的描述统计,采用SPSS17.0对两组犊牛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同时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判断护理效果是否显著,P<0.05代表二者的具有差异性。

二、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

根据表1中的结果来看,将复合乳酸菌制剂加入饲料中,相比较于基础饲粮组而言,在为期为90d的试验结束时,犊牛体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提升,虽然总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增加,但是相比较于对照结果而言,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复合乳酸菌制剂对于犊牛自身的抗氧化能力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能够进一步强化犊牛对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与此同时,复合乳酸菌组中犊牛在为期90d的试验结束后,体内的IgA含量、IgM含量以及IgG含量相比较于对照组而言均呈现逐的增加的趋势,尤其是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结果,二者之间具备显著的差异(P<0.05),这意味着复合乳酸菌制剂能够为犊牛自身免疫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强化犊牛自身的免疫能力。

三、讨论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及一些抑菌活性物质,乳酸菌通常具有耐受胃肠道酸性环境的特性,可以是厌氧菌或者兼性厌氧菌。一旦进入宿主的胃肠道,乳酸菌可以与肠黏膜上的细胞结合并形成一层生物膜,有助于排斥和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内的生长,从而起到保护性的作用。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机酸,如乳酸、乙酸、丙酸和苯乳酸,有机酸可以降低肠道的pH值,创造出一个更适宜于有益菌群生长的酸性环境,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乳酸菌可以通过改变肠道的微环境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同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从而提高宿主的免疫功能和整体健康。研究表明,乳酸菌在动物营养和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与此同时,在饲料中加入乳酸菌能够通过调节肠道环境来改善消化道黏膜屏障的功能,增加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率,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效率,进而减少饲料的浪费。

除此以外,免疫球蛋白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等,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反映了机体对外来抗原的应对能力,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帮助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免疫应答能力。与此同时,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健康,抗氧化能力是机体对抗氧化应激和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通过对血清中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清除和抵御能力,从而间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在犊牛的免疫方面,IgG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在犊牛出生时由于胎盘的限制,其无法通过母体的乳汁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犊牛主要依赖从母体血液中通过胎盘获得的IgG来提供免疫保护,这种被动免疫传递在犊牛早期生命中至关重要,能够帮助犊牛建立起免疫防御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犊牛逐渐开始自行产生自身的IgG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其免疫能力和应对外界病原体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犊牛自身的免疫性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牛舍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10%漂白粉溶液或2%石炭酸溶液,清洗牛舍的墙壁、地板和牛栏;确保牛舍有良好的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能减少湿度和氨气浓度,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粪便,减少病原体和昆虫滋生的机会。粪便应收集并安全处理或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实施不同年龄和健康牛只的隔离措施,病牛应及时隔离以避免传染给健康牛只,在养殖期牛只获得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应根据牛只的年龄、生产状态(如育肥、泌乳或怀孕)调整饲料配方。

第二,做好犊牛断奶后的腹泻预防工作。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每日对犊牛进行全面的观察,观察次数不得少于3次,健康观察主要包含体温、粪便、食欲、精神状况是否正常等方面,一旦发现犊牛出现断奶后的腹泻情况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可以通过益生菌、中草药以及有机酸等方式,来促进犊牛瘤胃发酵效率的增长,进而对有害菌的生长造成阻碍,降低犊牛断奶后的应激反应,对治疗、预防犊牛腹泻有着良好的效果。

第三,合理搭配精料。当犊牛生长至1~2月龄时还无法反刍,直到3~6周龄时,犊牛的瘤胃中才会开始微生物活动,到3~4月龄时可以开始逐步反刍。所以在犊牛出生的7d之后可以开始饲喂精料,最好选择成颗粒精料,粉料中的谷物需要经过碾压或挤扁处理,避免粉碎得过细而影响犊牛瘤胃的蠕动和消化过程。 随着小牛年龄的增长,营养需求会逐渐增加。在1~8周的代乳粉培育期间,要逐渐增加精料和干草的摄取量,但仍需控制饲喂的数量,以免影响犊牛消化系统的适应能力。在开始时可以将干料放在奶桶底部让犊牛自主舔食,之后可以将干料放在料槽中让犊牛自由摄取。

为了研究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免疫性能产生的影响,本次试验中随机选取20头断奶犊牛,品种为西门塔尔牛,断奶时间为30日龄,体重在40kg左右,将20头犊牛随机分为2组,即基础饲粮组和复合乳酸菌组,每组10个重复,试验地点为青海省祁连县一养殖场中,所选用的复合乳酸菌制剂生产厂家为云南天腾化工有限公司,复合乳酸菌制剂中的主要成分包含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乳酸片球菌,活菌数量总共为2×1010CFU/g。其中,基础饲粮组饲喂由燕麦草、开食料以及代乳粉的基础饲料,复合乳酸菌组饲喂具有复合乳酸菌制剂的饲料,正式试验期为90d,预试期为7d。复合乳酸菌组中将50mL的复合乳酸菌制剂添加到代乳粉中对犊牛进行饲喂,对每头犊牛进行单独的圈养,每日早、晚各饲喂2次,同时记录每头犊牛的饲料采食量,最终测量两组犊牛的IgA含量、IgM含量、Ig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将复合乳酸菌制剂加入饲料中,相比较于基础饲粮组而言,在为期为90d的试验结束时,犊牛体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提升,虽然总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增加,但是相比较于对照结果而言,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复合乳酸菌组中犊牛在为期90d的试验结束后,体内的IgA含量、IgM含量以及IgG含量相比较于对照组而言均呈现逐的增加的趋势,尤其是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结果,二者之间具备显著的差异(P<0.05)。由此可见,复合乳酸菌制剂对于犊牛自身的抗氧化能力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能够进一步强化犊牛对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并且复合乳酸菌制剂能够为犊牛自身免疫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强化犊牛自身的免疫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