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科学育苗方式及造林和复壮抚育管护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 马龙
红柳,为我国青海省所特有的乔木品种,其生长环境适应性较强,能在沙地、泥地、盐碱地以及潮湿低洼地带茁壮成长。红柳具备耐旱、耐高温、耐盐碱的特性,被誉为优良的造林树种。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以及盐碱地改良等方面,红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荒坡和盐碱地造林的理想选择。深入研究红柳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有助于为红柳的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红柳的生物学特性
红柳枝条紫红或红褐色,叶子形态多样,先端内弯,尖端尖锐,叶长0.5~2mm。年生枝长可达25cm,总状花序圆锥形,顶生。花柄短小,苞片披针形或卵状,花萼和花瓣均为5枚,花瓣倒卵形,颜色为紫红或浅红色。花瓣5裂,雄蕊5枚,花柱3枚呈棒状;蒴果为3片(长锥形),种子先端具簇生的柔毛。红柳3月中至4月萌芽,5月末开花,9月末至10月上旬结果,6月下旬成熟。
红柳是一种喜光植物,对干旱、高温等逆境具有较高的抗性,广泛分布于干旱湖泊周边等地区,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良好。在盐碱含量为0.5%~0.7%的盐碱土上也能正常生长。这说明红柳可以通过其小叶上腺体排出过量的可溶性盐分,从而减少体内累积的盐分。然而,在含盐量超过1.2%的土壤上,红柳生长不良。
红柳对流沙区的适应性较弱,若在高丘上种植,生长状况不佳。红柳种植后,堆积的沙子可形成沙丘,通常可达2~4m,最多可达10m,表明其具有很强的抗风沙和抗沙埋能力。红柳在沙埋后,从根部生出许多细小的不定根,并迅速向上生长,因此,其在沙地上的分布范围广泛。红柳具有较高的萌蘖性,在适宜条件下,三年内可形成结果。红柳具有较高的自然封闭能力,播种后能自然萌发和生长。
二、红柳的主要应用价值探究
1、红柳具备的药用价值
红柳具有一种特性,即在任何地域均可生根、开花、结果。在沙漠中生长的红柳,其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将触须延伸至更深处以吸收水分。即便被流沙掩埋,红柳仍能在其中钻出根系,从沙子里钻出细小且坚韧的枝条,顽强地绽放出淡红色的花朵。春日里,红柳的火红枝条上萌发出黄色新芽和嫩绿叶片。在我国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原因,风湿等疾病易于发生。然而,春季的红柳嫩枝嫩叶却能缓解诸多病痛。红柳,亦名柽柳,枝干呈深红色,叶子具有药用价值。
2、红柳显著的生态效益
栽培红柳苗木有助于扩大城市绿化范围,提升城市自然生态环境,降低沙尘暴发生频率,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农田林网的层层防护下,风速明显减弱,风沙以及温湿度等生态因子得以优化,为农牧业生产的稳定和高产提供有力保障。
3、红柳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可利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导致农副产品产量和经济收益均呈现低迷态势。此外,科技实力和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资金严重匮乏,进一步制约了地区的发展潜力。红柳作为一种生态植被,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尘土飞扬,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更为宜居的生活空间,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红柳的根系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途径,促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红柳产业有望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加速脱贫致富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4、红柳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沙漠地区推广沙生植物的应用,既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同时又带来良好的社会收益。红柳嫩叶具备药用价值;其质地优良,可用作薪炭材料,燃烧性能强,释放热量高。利用红柳制作的沙袋,填充枯叶及腐烂植物,长期分解转化为肥料,有益于植物生长。红柳茎秆笔直、表面光滑、质地坚韧、纹理顺直,具备高弹性,不易断裂,可用于食品包装、工业产业包装和矿业生产安全防护等。在食品包装上潜力巨大,是代替现有塑料包装的最佳材料,绿色环保,无毒无害,无污染,取材容易,造价低廉,制品美观,携带方便。在工业产品包装上,可取代木材制品包装,具有防霉、防撞轻便耐用,可塑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在矿业生产上用来封顶、堵漏,可替代钢铁产品,价廉实用,可大大提高红柳的经济价值。
三、红柳的科学育苗技术
青海红柳种子尺寸微小,易于飘散,成熟期各异,因此在繁殖过程中,扦插成为主导方法,播种则为辅助手段。
1、红柳种子繁殖培育过程
①红柳种子采摘处理
红柳为我国青海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其种子微小且易于散落,成熟度不尽相同,千粒重仅在0.4~0.5mm之间。因此,在培育过程中,需选取生长优良、无病虫害、结实能力突出的野生柽柳作为种质资源。种子采摘应在成熟阶段进行,并需在采摘后及时进行干燥处理。
②红柳育苗整地作床过程
在进行育苗过程中,选择土质肥沃、透气性佳的沙壤土为佳。对苗圃地进行整平处理,确保浇水量充足,同时翻耕苗床,以保证土质松散。根据苗圃地的土壤状况,适时施用适宜的肥料。在播种之前,对床面进行浅耕细耙,及时清理床面垃圾和杂草,确保床面整洁。
③红柳科学播种工作
鉴于红柳种子体积较小且易于散落,水上播种成为必要之举。首先,通过实施精细且缓慢的灌溉策略,将床底全面湿润,接着按照15kg/hm2的规格均匀地将种子撒在水面上。随后,利用木棒轻击漂浮在水面的种子,确保其充分浸泡。当床面水分逐渐渗透时,种子将随之落入床底,与土壤密切接触。播种约4d后,幼苗破土而出;8d后,幼苗生长整齐有序。
④红柳苗期田间管理
种植后应适时进行灌水,选择少量灌水的方法,灌水次数根据土壤墒情进行调整。在苗期,需及时清除杂草,并与间苗相结合。当气温在6~7月较高时,每周浇水2次以上,同时结合浇水进行1次追肥。
2、红柳苗期扦插繁殖技术应用
可选择在春秋季进行扦插繁殖。
①红柳插穗条品质选择
插穗的品质对扦插繁殖的成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通常选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当年生苗木作为接穗,所选穗条的直径应在10mm及以上,并确保其已完成完全的木质化过程。
②红柳插穗条采集有效时间
采集期宜选择在三月中至四月初,此时穗条尚未萌发,富含充足养分,扦插后成活率较高。
③红柳插穗条科学采集方法
在进行采摘时,应使用修剪剪刀,确保切口平整。上部切口需保持水平,下部切口则应略微斜向,以此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水。同时,为防止对树皮及休眠花蕾造成损伤,需避免剪刀的劈裂动作。
④红柳扦插苗床准备
扦插床应设为平床,首先对苗床进行翻耕,彻底清除杂草和杂质,随后施加基肥,确保水分充足,最后使用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⑤红柳插穗常用处理方法
采用修剪将一年生柽柳枝条,直径约为0.6~1cm的部分,剪切成插穗。将剪得的插条分为15~18cm的长度段,每段约为50株为一束。为提高插穗的成活率,采用生根剂(粉剂)处理、水浸处理及湿沙土埋置处理。在处理完成后,将采摘下来的穗条进行分类,并根据上、下切口的次序进行捆扎。
⑥红柳插穗的扦插方法
在完成育苗后,根据造林的具体时期,我们采取现插的方式,设定株行距为15cm×50cm,插根的深度以地面露出1~2cm为宜。在扦插的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插穗表皮遭受刮伤或尖端开裂,以免影响其成活率。同时,扦插苗床的土壤应保持疏松、透气,以便插穗与土壤能够紧密结合,确保插穗顺利生根,从而有效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⑦红柳插穗扦插后苗期管理
在扦插之后,务必及时予以浇水,并采用滴灌方式。灌溉次数应根据气候及土壤湿度进行调整,在6~7月高温时期,每周需进行2次以上浇水,而在越冬前则需进行1次浇灌。为促进幼苗茁壮成长,除松土、除草、抹芽和施肥外,还需结合灌溉措施。
⑧红柳苗木出圃
依照定植时间,春、秋季均可实施出园操作。在挖苗过程中,需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出园后,须适时进行定苗。若需进行假植,应选择背风且排灌便利的地域。
四、红柳造林技术要点探究
1、科学选择造林地以及土壤处理
红柳侧根具有强大的萌蘖能力和广泛的侧根分布,主要集中于横向,使其能在流动沙丘和低洼地等环境恶劣的区域生长茂盛。在进行土壤处理时,需遵循一系列严谨步骤。首先,应在表土中均匀撒上有机肥料,随后以1.5L/667m2的比例再施加一遍。一周之后,便可开始土地整理工作。在准备过程中,土地平整是基础,随后进行翻耕和耙地,确保土壤中的杂草、石头等杂物被彻底清除,使土壤表面达到平整细致的标准,从而避免与红柳发芽产生竞争。一般而言,这一工作应在春季进行,当土壤表层15~20cm厚的土壤解冻后便可着手实施。播种前一周,需将50mL/m2的福尔马林与6~12L水混合均匀后进行灌溉。另外,也可选择使用30%硫酸亚铁水溶液,以2kg/m2的比例进行灌溉,之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5d后向表土撒施硫酸亚铁粉,施用量为300~600kg/hm2。期间需勤翻动土壤,直至无异味为止。此外,还需预先做好造林规划以及塑料薄膜等所需机具的准备工作。
2、选择合理造林时间
青海地区红柳造林的黄金时机一般为春初土壤初融或秋末,尤其是初春初雪初化之际。在进行造林工作时,需密切关注土壤墒情,确保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及时开展栽植工作。
3、造林种条选择及处理
选用3~4年生的母树,摘取健壮枝条(长度60~80cm,直径7~20mm),每100株为一束。种子播种时间不受限制,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需进行人工播种,且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在扦插前5d,将整束插穗浸泡在清水中,2~3d后捞出,再浸泡在浓度为100mg/kg的生根粉溶液中,5~6h后取出,即可进行移植,以提高插条成活率。
4、开展科学造林工作
各地区红柳扦插栽植情况存在差异。如在沙丘低洼地带,与主风向垂直的方向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2.5m;在落沙斜坡处,栽植点应紧邻坡脚平行,距离坡脚2m以上,以防沙丘压迫幼苗。栽植深度需依据苗木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若在背风山坡,种植深度应在30~50cm范围内。扦插造林具备简便、快捷、成本较低、造林速度较快等优势,是防风固沙的有效手段。
5、做好苗期水土管理
在插条后的前两个星期,为确保幼苗存活并尽早实现充分木质化,应在秋季气温下降后及时浇灌越冬水,无需松土,并开展2次人工除草。插条扦插两周后,每隔15d进行1次浇水。后续管理过程中,要关注松土、除草、抹芽等苗期管理工作,为插穗尽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6、苗期抚育管理
造林完成后,须指派专人精细照料苗木。在造林管理期间,针对成活率低于40%的状况,应及时补植,确保成活率不低于90%,保存率不低于85%。首先,幼苗在幼树阶段极易遭受滥伐、动物啃食、病虫害等损害,因此,有必要加强幼苗的保护宣传,确保造林成效。其次,为防止人为和动物对新造林地造成破坏,可在必要时设置铁丝网、篱墙等防护措施,并适时清理林地杂草,促进幼林成长。第三,需定期浇水、追肥、松土等抚育,松土时务必做到培土保土,浇水后要及时松土。第四,对幼苗进行不定期虫害监测,一旦发现害虫侵袭,须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7、红柳病虫害有效防治措施
①红柳主要病害防治
红柳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多种病害影响,严重阻碍了其正常生长。为此,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轻病害危害,确保扦插成活。针对枝枯病和锈病,应强化林地管理,适时施肥,促进苗木茁壮成长,提高其抗病能力,降低发病概率。一旦发现幼苗局部出现病害,需及时治疗病枝和叶子,阻止病害蔓延。可选用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药剂,各类药剂交替使用,避免长期单一喷施,以保持防治效果。针对幼苗立枯症,可对床土喷洒40%福尔马林400倍液,具有杀菌作用;也可采用1%的波尔多溶液,每隔10d喷雾1次,连续3次,以实现良好控制。此外,对小麦白粉菌,通常采用50%乙胺基800倍液进行防治。
②红柳主要虫害防治
在防治方面,优先考虑生物防治,辅以物理防治,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冬季修剪时,应确保将越冬卵彻底清除,同时务必关注天敌安全,如瓢虫和赤眼蜂。红柳育苗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包括赤星天牛、梨剑纹夜蛾和小线卷叶蛾等。针对红缘天牛类,可采取人为方法进行消灭,也可选择使用“绿威”200倍液等喷洒;针对梨小食心虫,可选用敌百虫800~1000倍液进行预防,以防止幼虫期;对于小卷叶螟,除了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外,还可将80%的敌敌畏乳油100倍液喷洒在粪便上,以有效杀灭小卷叶螟。上述药剂可在7d内喷洒1次,共计使用2~3次。
五、红柳复壮抚育管护技术
1、红柳平茬复壮手段
采用插条法进行造林,3~4年后可进行刈割,以促进其生长。通过3年截顶和4年截顶处理的对照试验,研究发现:4年截顶1年的林分中,其2年和第3年的枝条长度分别高于3年截顶1年的林分0.4m、0.2m和0.5m,且枝条更为粗壮,色泽深绿。因此,根据实际采伐次数,建议每4年进行1次。平茬时机应选择在冻结至融化前,此时红柳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根部,刈割是从表层土层处对地上部进行截割,不会对地下的根系造成伤害。解冻后的平茬时机应避免,因为此时红柳幼苗枝条已开始发芽,刈割对幼苗生长不利。应等待红柳重新生长1次,直至土壤重新冻结后方可进行平茬。
2、红柳幼苗管护技术
森林养护与造林的时机各有不同。首先,在扦插育苗的首年或刈割后的首个年度,秧苗生长相对较弱,易于受到损害,因此需加强保护,进行必要的清理,为其存活创造有利环境。其次,在扦插后第2年或刈割后第2年,管理措施应持续加强,防止人为破坏,如随意采摘树枝等,同时避免家畜对其造成伤害,否则可能导致树杈现象。最后,针对第4年栽植的柽柳,此时幼苗抗逆性较强,只需采取平茬复壮等管理手段即可。
红柳具备卓越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其在青海地区广泛分布,已成为干旱区域人工林建设的关键发展方向。今后,应依据红柳特性及地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绿化复壮技术研究,确保其茁壮成长,充分发挥其抗旱、防风等方面的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