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养殖关键技术分析及提高养殖效益的优化路径

作者: 陈华

牦牛具有高原之舟的美誉,在我国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区域。牦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牦牛养殖已经成为高原人们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牦牛养殖技术关系到牦牛的品质以及成活率等问题。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西藏以及周边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虽然拓展了牦牛的销售的路径,也增加了牦牛养殖的挑战,西藏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面临污染的风险,会影响牦牛的饲养质量,甚至导致增加牦牛饲养过程中发生疾病的概率,因此应该进一步对牦牛养殖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把握养殖的关键要点,提升牦牛的成活率,防止牦牛发生重要的疾病,为提升牦牛的养殖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牦牛属于牛科类哺乳动物,具有识途的本领,可以作为高原的导游,因此也具有高原之舟的美誉。牦牛全身都是宝,牦牛奶可用于饮用,牦牛的肉可用于食用,牦牛的毛具有保暖功能,可用于制作帐篷或者衣服,牦牛的粪晒干以后可以制作烧火材料等。牦牛生命力顽强,对高原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强,因此牦牛也被高原地区的人们当作家养的主要畜类之一。牦牛养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掌握牦牛养殖的关键技术,否则容易影响牦牛的成活率,牦牛养殖包括牦牛育种、饲养,疾病防治以及牦牛的销售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应该优化每个环节,增强牦牛的养殖效益,促进高原地区经济以及畜牧产业的发展。

一、牦牛养殖关键技术分析的重要意义

1、了解牦牛养殖现状,总结牦牛养殖中的问题

高原地区牦牛养殖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受到传统养殖理念的影响,牦牛养殖过程中存在饲养不当或者管理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牦牛育种质量低,增加了饲养以及管理的难度,导致牦牛养殖中的成本投入增加,而通过对牦牛养殖关键技术分析可以了解牦牛养殖技术规范性、专业性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解决牦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2、提升牦牛的养殖质量,增加地区收入

牦牛养殖不仅可以满足高原地区日常牛奶饮用以及牛肉食用等方面的需求,还可以通过牦牛的销售进一步增加人们的经济收入。牦牛养殖技术会影响牦牛的成活率,没有掌握牦牛养殖的关键技术,会影响牦牛的科学饲养和疾病防治,甚至难以把握牦牛市场的规律,影响牦牛的销售价格,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影响了人们的收入。而通过掌握牦牛养殖的关键技术可以促进牦牛科学饲养,加强疾病的预防,提升牦牛的生长质量,有利于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3、推动现代化养殖管理理念在牦牛养殖中的应用

随着高原地区牦牛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攒了较多先进的养殖经验,因此通过对牦牛养殖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可以改变传统落后的养殖方法和养殖理念,促进先进的理念在牦牛养殖中的应用,有利于推动高原地区牦牛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牦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

高原地区养殖牦牛的主要群体是当地的农牧民,其受到文化水平以及牦牛养殖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多采取传统的管理理念,靠天养殖,没有修建牦牛养殖的任何基础设施。牦牛的饲料多是比较干粗的植物秸秆或者干草,不会根据实际情况为牦牛添加一些精料,例如增加玉米或者小麦等。冬季高原地区气候严寒,管理不当再加上饲养不当,导致冬季牦牛消瘦,停止长膘,增加了牦牛的生长周期,甚至一些体弱的牦牛会患病死亡。

2、忽视选种和育种

养殖牦牛过程中,牦牛的配育多是在相邻养殖户中的牦牛间进行,长此以往,导致牦牛的近亲繁育,从而影响了牦牛的育种质量。牛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奶水,而由于饲养管理不科学,会出现母牛奶水不足,因此导致了犊牛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甚至增加了犊牛患病的几率。

3、人们缺乏市场观念

近年虽然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牦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当地的牧民多是将牦牛作为一种家畜,利用牦牛来获得牛奶等,只有当牦牛年龄比较大或者生病时才会进行售卖,因此市场上售卖的牦牛通常竞争力不足,影响了牦牛的销售价格。

三、优化牦牛养殖关键技术的路径

1、要根据实际需求,为牦牛搭建牛舍

传统养殖牦牛方式多采取放养模式,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放牧的场所,但是放牧也容易受节气变化的影响,放牧过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高原地区环境比较恶劣,虽然牦牛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越来越频繁,甚至气候过于严寒会冻伤牦牛甚至导致牦牛死亡,影响了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升牦牛养殖的质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搭建牛舍,减少外部自然环境对牦牛的伤害,为牦牛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建造牛舍时应该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可以用来保暖,空气还可以流通,减少牦牛养殖中疾病的发生。

2、注重差异化饲养和放牧管理

牦牛的饲养直接关系到牦牛的成长速度。一般来说牛犊正处于成长期,因此尽量饲喂牛乳,一方面可以保证牛犊的营养,另外一方面可以促进牛犊的健康成长。在牛犊出生后1个小时就应该让其学会吮吸,若是牛犊无法站立,影响其吮吸,可以试着让母牛趴在地上方便牛犊吮吸,但是要注重尽量给母牛垫一些松软的干草,防止其产后受凉。但是牛犊确实不会吮吸时,为了保障其健康,应该在前3天尽量给其喂食牛初乳,每6个小时喂食1次,最少喂食2次,注重初乳的温度控制,应该在36-38℃之间,在后期应该对牛犊的吮吸情况和吮吸量进行观察,当母牛乳水不充足时,可以给牛犊增加一些乳粉,保证牛犊能够吸收到充足的营养。要每周对牛犊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其吮吸量,为添加乳粉等营养类物质提供参考。一般来说牛犊哺乳期应该在50-60天左右,之后可以断奶,促进母牛的身体恢复。

对即将生产或者生产完的母牛除了日常饲料之外,也应该增加一定的营养物质,保证其产后奶水充足或者恢复。种公牛由于交配的需求,在配种时期应该为其补充一些奶渣或者高蛋白类的物质,促进提升育种牦牛的体质。

除了在特定时期对牦牛进行特殊管理以外,日常放牧也是影响牦牛生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春天气温回升,万物生长,比较适合放牧,可以适当在回暖的天气延长放牧的时间,但是由于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高原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因此应该注重放牧时间段的管控,尽量在阳光比较充足的时间段进行放牧,选择一些草资源比较旺盛的牧场,要防止牦牛一次性摄入较多的青草,以免影响其肠胃功能。春季容易滋生细菌,甚至某些虫卵也开始恢复生命力,要注重对放牧的草场进行清洁,但是不能过度清洁,以免影响牦牛摄入牧草的质量,也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夏季气温相对炎热,光照时间相对较长,牧场内草资源比较旺盛,也是牦牛生长的重要阶段。在夏季选择放牧区域时可以选择阴凉的区域,防止牦牛中暑,另外还可以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比较凉快的时间段放牧。夏季放牧要注重蚊虫的防治,蚊虫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加强蚊虫防治,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秋季是由暖转凉的一个季节,草资源也逐步变黄,受到降水的影响,草中的水分也越来越少,因此应该在放牧时选择一些草资源比较充裕的草场,延长放牧的时间,在天气比较温和时可以昼夜放牧,促进牦牛长秋膘,提升牦牛的生长质量,促进牦牛的发育。气温比较低时应该缩短放牧的时间,减少低温对牦牛代谢功能的影响,增强牦牛的体质。冬季高原气温寒冷,在选择放牧时可以选择9点之后,放牧时间尽量缩短,在喂养牦牛时尽量减少冰冷饲料,避免对牦牛的肠胃造成刺激。冬季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补饲,给牦牛增加一些夏季的干草、秸秆或者精细的粮食作物、高蛋白的一些物质等来保障冬天牦牛的营养供给,提升牦牛的品质。

3、注重牦牛的选育

牦牛的选育工作直接影响到牦牛养殖的收益。牦牛作为一种哺乳动物,交配是其生殖繁衍的重要方式,育种的质量既受到种牛质量的影响,也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提升育种的质量,应该为种牛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以及饮食等方面的管理。另外也应该注重种牛的选择。公种牛应该选择体格相对健硕的牦牛,增强牦牛后代的基因品质。还可以从牛犊开始就进行种牛的选择,定期对牛犊的体重、体质进行后续的监测与评估,直到牛犊成为可以配种的种牛,根据评估的结果优胜劣汰。在选择母种牛时要对母种牛的年龄、体质以及生育情况进行评估,在选择母种牛时要重点关注牦牛的血缘情况,建立牦牛的记录卡,针对母种牛的交配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避免出现牦牛近亲配种的情况。为了提升牦牛育种的质量,很多养殖户也会选择与公种牛类型不相同的母种牛,但是这种配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出生的牦牛比较野,难以驯化。

4、加强牦牛的疾病管理

疾病是威胁牦牛生长和健康甚至造成牦牛死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由于环境变化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近年大规模流行疾病比较频繁,人畜共患的传染疾病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疾病的预防对提升牦牛的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寄生虫病是牦牛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要加强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杀虫专用药剂,一般在每年的2-3月气温回升时就要进行驱虫防治。气温回升,是蚊虫类开始活跃的季节,因此要提前开始进行寄生虫的防治,防止出现寄生虫感染等问题,在即将进入冬季时,牦牛的毛发变长也容易发生寄生虫感染,因此在每年的10-12月份也需要进行寄生虫的防治。炭疽病和出血症、败血症也是牦牛的高发疾病,要在每年修剪牦牛毛时就加强防治,提升牦牛的成活率。在选择杀虫剂时要关注杀虫药剂的安全性,选择安全系数比较高、驱虫效果好、药物残留低的药物,保障牦牛肉质安全。每年都应该进行驱虫工作,日常养殖过程中关注牦牛的饮食、精神状态或者排粪情况判断牦牛是否存在异常,从而早识别,早治疗。要将患传染疾病的牦牛单独进行安置,避免交叉感染。针对治疗无效死亡的牦牛应该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定期对牛棚、牛舍进行消杀,及时通风,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5、开展牦牛科学免疫

虽然牦牛相较于其他家养畜禽,生命力比较顽强,但是为了避免大规模疾病的发生,要加强免疫工作,根据牦牛的年龄、生长特点或者相关的要求科学制定免疫计划,并且记录牦牛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牧民积极与区域内畜牧局或者卫生管理机构加强联系,了解牦牛免疫的相关工作,疫苗的功能以及疫苗接种的时间,从而按照接种计划进行疫苗的接种工作,加强对疾病的预防。

6、合理储备牧草以及饲料

冬季受到严寒气候的影响,草木枯萎,牦牛散养中只能食用一些干枯的草或者秸秆,而冬季牦牛为了御寒,消耗较大,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高原地区草资源的生产既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养殖资源争夺的影响,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天然优质草场的面积减少,因此要注重草场的规划,根据牦牛的养殖数量来规划草场的面积,至少要选择3块草场满足交替放牧和冬天储备的需求,要选择草资源比较充裕的区域作为草场,加强对草场草种的培育,在夏季草资源茂盛时就应该重视牧草的储备工作,以满足冬季的饲养需求。

7、加强对牦牛养殖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注重科学技术在牦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在推动牦牛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牦牛养殖人员的技术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安排畜牧业方面的专家深入到牦牛养殖户家中了解牦牛养殖采取的措施、牦牛的选育或者牦牛的疫病防治、牦牛的出栏情况,立足实际给予一定的指导,促进新的牦牛养殖技术在牦牛养殖产业中的应用,为推动牦牛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8、促进牦牛养殖与市场的结合

最初高寒牧区人们养殖牦牛是为了自给自足,通过牦牛来获得牛奶和肉制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开放,物流以及交通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牦牛的牛奶和肉制品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牧区人们对市场规律或者市场的供求特征缺乏全面的了解,没有在合适的时机出售牦牛或者只是将一些年龄较大的牦牛进行出售,不仅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收益,也影响了牦牛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促进牦牛养殖与市场规律的结合,养殖户应该多渠道获取相关的牦牛交易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的优势,关注牦牛市场的变化,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牦牛交易,从而进一步推动牦牛养殖的市场化。还应该根据牛犊的成本投入分析牛犊的价值,合理制定母牛犊和公牛犊的售卖价格,必要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交易信息,扩大交易的范围,改变传统卖老牛或者病牛的情况。必要时可以与相关的屠宰厂或者奶制品厂签订相关的合同,以固定的价格每年为相关的厂家提供牛奶或者牦牛等,降低交易中的风险。市场化会增加牦牛价值,也会增加牦牛产业发展的隐患,为了提升牦牛的质量,盲目使用饲料或者相关的药品等,破坏了草原生态,也影响了食品安全,因此要加强对牦牛市场化养殖的监督,相关检疫部门或者食品安全部门、生态环境部门也应该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对牦牛养殖产业的监督,为促进牦牛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牦牛养殖产业是高原地区人们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牦牛养殖中仍然面临管理粗放、缺乏市场观念等问题,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牦牛养殖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不仅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应该采取科学的养殖理念,把握养殖的关键技术。要根据实际需求,为牦牛搭建牛舍,注重牦牛的选育,注重差异化饲养和放牧管理,合理储备饲养的牧草以及饲料,促进牦牛养殖与市场的结合,提高牦牛养殖的效益,提升高原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