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栽培精细化管理和成长阶段各类病虫害防治研究

作者: 夏群

松树在我国种植范围广,具有耐寒抗旱,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且树木四季常青,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已经成为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由于该种树种社会需求量大,为确保树木种植产量和品质,应加强对种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松树种植的特点,并在栽培阶段加强对育苗、播种、种植等阶段的关注。同时,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研究力度,以避免树木遭受病虫害侵害,使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一、松树种植特点

松树种植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分布

松树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由于该树木对于热量和水分的需求量小,在陕西地区松树种植范围较大。气候温暖地区种植的松树主要有油松、皮松等,该类树种由于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导致对热量和水分的需求量有所上升。

2、土壤

松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在各种土壤环境中都能正常成长。不同树种对于土壤酸碱度的喜爱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在种植阶段,应针对当地土壤性质选择合适树种,以防止出现树木大面积死亡现象。松树种植阶段,通常会出现菌根同时生长状况,为保证树木成长效果,应对菌根充分运用,使其运用至树木生长环境中,保障当地的生态平衡。

3、抗旱性

松树成长期间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低,具备良好的抗旱效果,在陕西地区具有良好的生存效果。由于树木叶片形状狭小,且角质层相对于其他树木更加发达,树叶体积和表面积小。该种天然性优势使其具备良好的耐寒和抗旱效果。

二、松树栽培技术

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树木的存活率和树木品质。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①选择育苗场地。在场地选择方面,应选择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松树幼苗成长的地区,尽可能选择酸性土壤,并对该区域以往种植作物进行调查,以保障当地环境适宜。在苗圃环境选择方面,应全面考虑当地地势情况、了解当地土壤性质以及水分条件。不同松树品种对于地形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通常选择较为平缓的坡地进行栽种,以方便后续的水分灌溉,也能为种植设备的安装和运输提供便利条件。育苗阶段,应根据松树的光照特性选择合适区域,对光照需求量低的品种种植到背光区域,以防止阳光直射而影响幼苗健康成长。对于喜光品种则种植在光照充足区域,以为树木成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水源方面,育苗场地尽可能选择靠近水源区域,以方便后续灌溉需求。同时,对当地水质情况进行检测,避免水源中存在有害物质,影响幼苗的健康成长。育苗区域尽可能选择水源下游位置,减轻种植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②做好整地工作。实际工作中,在确定育苗场地后,应对场地进行深耕整平,并适当施加底肥,保证土壤中营养成分充足。

③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情况选择合适品种,并做好幼苗处理工作。最佳树种采集时间为8-10月,采集后将树苗储存5个月。储存期间,应保障储存场地的空气流通性,保障内部空气干燥。种植前期,对树种进行统一消毒处理。将树种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时间不低于2小时。浸泡结束后将其放置在阳光照射充足区域,并用温水冲洗,在树种发芽后截止。

2、育苗管理

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情况,采用温床育苗方式。

①育苗温床应设置在背风向阳区域,温床周边适应砖块堆砌,在墙体中每隔0.5m留出缺口,以方便后期开展塑料薄膜铺设工作。同时,温床底部应使用砖块填平,并利用浇水后的黄沙进行铺垫,保持底部平整性,防止影响幼苗成长。

②在种子处理中,每年2月份开展种子处理工作,正式播种前期将树种浸泡在温水中1-2天,温水温度控制在40℃左右,防止温度过高烫伤树种。同时,为避免在后续种植中出现病虫害问题,应喷洒消毒药剂,消灭内部病菌。同时,对苗床进行统一消毒,并对苗床底部喷洒消毒剂,以保障苗床内部的清洁。种植保存期间,也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温床管理阶段,应将温度维持在20-30℃左右,一旦温度过高,需要及时进行通风降温。如果外界温度过高,应在表面遮盖草帘,达到降温效果。在苗床湿度管控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浇水。通常情况下,树苗初期对水分需求量较大,应保持每天1-2次浇水频率。树种发芽后,可适当降低苗床温度和湿度,并保证良好通风,促使内部光照充足,增强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③移芽。为避免种植过程中幼苗底部具有大块土壤颗粒,在移芽前期应保持苗床湿润,并将拔起的幼苗放置在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应保持幼苗垂直拔起,并使用湿润纱布覆盖底部,将竹签插入苗床,确保芽床能够放入缝中。在移苗结束后,及时喷洒定根水,保障根部的正常生长。移苗过程中,移苗植株的距离应保持6cm左右,防止间距过大或过小而影响树种正常成长。移芽结束一周内,应保持每天3-4次的浇水频率,确保苗床底部湿润。同时,育苗期间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定期喷洒药剂,清除幼苗中的病菌,防止在后续种植阶段出现严重病虫害问题,对松树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播种技术

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可开展播种工作。

①确定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陕西地区的播种时间为4-5月份,播种方式应根据当地地形条件合理选择。该地区主要采用开沟条法,该种方式开展期间,应挖掘宽度6cm左右,深度1.5cm左右的沟,两沟之间的距离应保持15cm左右。如果当地播种范围较小,可采用人工播种方式。播种阶段应保障树种分布均匀,覆盖土壤压平,以为树木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②幼苗成长期间应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松树树种出齐后进行灌溉,采用缓慢灌溉方式,以满足各成长阶段树木的水分需求。通常情况下,松树具有良好的抗旱特性,在灌溉过程中,应避免水量过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幼苗成长期间,应根据各成长阶段的需求调整灌溉水量,早晚定期做好水分浇灌。气温较低时,应做好保温处理,防止温度过低而造成苗木冻伤,影响苗木正常成长。在施肥管理方面,应根据幼苗成长情况合理调配肥量以及肥料种类。松树成长阶段主要施加氮肥,并适当搭配磷肥。苗木生长后期,则以施加钾肥为主,确保幼苗成长阶段具有充足的营养供应。

③做好除草工作,以防止杂草抢占树木成长养分。施肥结束后,可采用灌水方式清除杂草。当地雨季到来前,应做好松土工作,并在灌溉结束后进行及时松草,以保障当地良好生存环境。幼苗成长到6cm左右时,应开展除草工作。可在当地覆盖地膜,以抑制杂草生长。

④做好保温工作。苗木成长阶段,对于温度较低的天气应做好保暖工作,可使用灌溉防冻水,以防止幼苗冻伤。温度较低地区,可使用埋土抗寒方式,从而增加苗木外界温度,防止因冻伤而造成苗木大面积死亡。

⑤间苗。松树成长阶段,如果苗木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内部通风光照效果较差,对树木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及时开展间苗工作,确保树木间距合理,并及时清除病弱幼苗,以防止影响整体苗木长势。间苗时间通常为6月份,20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间苗。

⑥做好鸟害防治工作。松树播种20天左右发芽,在该期间应安排人员进行巡查,以防止受到鸟害的影响。也可在苗圃区域加盖防护网,以降低鸟害影响。

4、抚育间伐

松树成长阶段,为保持树木生长空间,应对密度过高区域的树木进行砍伐,以保持内部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效果。砍伐阶段应清除细枝、残枝,以保障林间效益。松树成长阶段,通常需要进行2次间伐工作,间伐间隔时间控制在3年左右。间伐工作在5月或9月完成,防止因间伐而影响松树长势。同时,对间伐密度严格控制,及时去除生长状况较差的树木,以为其它树木成长提供空间。

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式

1、常见病害

①松针锈病

该种疾病主要将孢子留在患病枝叶上,以度过寒冷的冬天。第二年春季孢子成熟后,利用风力和雨水进行传播,造成大面积松树感染。如果病情严重且处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会造成大量的叶片脱落现象,对松树的正常成长造成严重危害。

该种病害的防治方式可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方面,农业防治。松树种植区域应保持与黄花、紫菀等作物一定距离,防止病害传染。在树种选择方面,应观察树木状况,避免栽种带有病菌的苗木。松树成长阶段,应对枯枝落叶及时清理,并定期清除杂草,对于清除的杂草和落叶进行统一焚烧处理,营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避免病菌感染。春季树种栽种前期,应对土壤进行灌溉处理,改善土壤性质,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对于发病初期的树木进行及时处理,通过喷洒药剂,保持半个月1次的频率,持续用药2-3次,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②松树枯梢病

该种疾病在秋季发生频率较高,病情严重可造成树皮溃烂。表层开裂,并从缝隙处流出松脂。感染疾病后,树梢会向后弯曲,针叶呈现褐色。发病区域会不断向着枝干蔓延,导致整棵松树枯死。病菌通常在6月份成熟。7月份左右随着风雨传播,造成大面积感染现象。

针对该种疾病的防治方式,一方面,应积极开展树木抚育工作,保持树木合理密度,并适当施加肥料。一旦发现患病枝叶,应第一时间进行修剪,并焚烧处理,防止病菌大面积蔓延。另一方面,每年春季和夏季喷洒药剂,半个月喷洒1次,连续2-3次,达到良好防治效果。

③松材线虫病

该种疾病危害十分严重,松树一旦患病,40天左右会出现死亡现象,且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感染性,防治工作开展难度较大。该类疾病发病后,树木针叶会逐渐失去水分,树木出现干枯状况。该种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含两种方式。第一种为通过松墨天牛进行近距离传播。第二种为通过木材调运,实现远距离传播。发病集中月份为7-9月,尤其在高温干旱天气,该种疾病的发病概率进一步增加。

疾病防治工作中,第一,强化植物检疫工作。当地种植人员应制定完善的检疫流程和工作制度,严禁疫区的树木随意搬运,防止造成大面积感染。当地管理和销售部门,应做好树木检查工作,确保检疫合格后才可流入市场。第二,强化疫病监测。由于该种疾病危害性极强,为避免树木大范围死亡现象,应在春秋两季进行疫病监测工作,对树木种植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引进无人机和遥感监测技术,一旦发现成片的枯死树林,应进行重点监测,观测该区域是否存在松墨天牛等昆虫,一旦发现昆虫,应第一时间采取消杀手段。第三,物理防治。每年疾病高发期间,应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征进行扑杀,防止害虫传播疾病,对当地造成不良影响。第四,农业防治。日常工作中,应对树木种植区域进行清理,及时烧毁患病树枝,以避免造成病菌大范围扩散。种植区域内部设置隔离带,以切断害虫传播途径,以此有效抑制疾病扩散范围。第五,生物防治。在疾病多发区域投放害虫天敌,维持内部的生态平衡,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第六,化学防治,每年9-10月份,在树木表面喷洒杀虫药剂,以清除松树表面的害虫。发病初期阶段,应全面检查松树根部的土壤情况,并注射药剂,以避免害虫入侵。

2、常见虫害

①松大蚜

该种虫害通常在5月份出现,通过害虫繁殖,以对松树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该种害虫主要危害松树嫩梢部分,吸食松树枝叶。虫害部分顶端出现发红特征,中部区域产生黄红色病斑,患病的枝叶会出现大面积脱落现象。

针对该种虫害的防治工作,第一,应做好幼苗的管理工作,避免栽种携带虫卵的幼苗。同时,营造混交林,并及时清理修剪树木枝干,一旦发现枝干存在虫卵,应第一时间清除,并进行集中销毁,以减少害虫繁殖数量。同时,做好林间抚育工作,以增强树木的抗虫害能力。第二,害虫严重区域适当投放天敌,并为天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内部生态平衡,以有效清除害虫。第三,虫害初期阶段,喷洒适当剂量的药剂,以达到清除虫害。

②日本松干蚧

该种虫害主要危害松树的枝干部分,受到虫害影响的枝干部分整体长势会受到严重影响,长期受到虫害,会导致针叶逐渐变黄,且枝干向下弯曲。受到虫害影响5年以上,树木枝条会严重下垂,树木长势缓慢,甚至出现干枯死亡现象。

对于该种虫害,第一,应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以减少内部虫害寄生树种,营造不适宜虫害的生长环境,以有效控制虫害数量。同时,对树木定期开展修剪工作,保持内部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效果,以清除害虫。第二,该种害虫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和蒙古光瓢虫。可人工饲养天敌虫类,并为天敌营造良好生存环境,以消除内部害虫,为松树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③松毛虫

该种虫害危害范围广,且繁殖能力强,对松树的危害极为严重。

该类虫害防治阶段,第一,人工捕捉。该种害虫在6月下旬在树冠结茧,7月份开始产卵。种植人员可利用这一时间段进行清除工作,清除树冠的虫卵和虫茧,并进行统一处理,以防止害虫传播。第二,利用黑光灯对害虫进行诱杀。第三,可在树木种植区域栽种蜜源类植物,以吸引蜂类,实现以虫治虫效果。也可在林区内搭建人工鸟巢,吸引鸟类居住,以实现内部生态平衡,利用鸟的特性起到害虫防治作用。

综上所述,松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各个区域栽种范围较为广泛。且松树具有栽种难度低。成活率高的特征,已经成为林业发展的关键树种。同时,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也导致松树特征存在一定区别。实际栽种阶段,应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情况以及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栽种技术,加强对育苗、播种等环节的关注,强化水肥管理,并做好间苗和林间抚育工作,以为树木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对于松树成长阶段的各类病虫害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手段,以降低病虫害问题对树木的影响,以此满足社会对松树的种植需求,促进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