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及广泛应用的发展建议
作者: 孙明星
本文通过阐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基础理论,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提出了具体种植技术要点,为改善当地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高产高效提供科学的依据。玉米和大豆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们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下,由于资源之间的争夺,土地和光照的利用率并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带状交替复合种植技术被提出并广泛应用。带状交替复合种植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玉米和大豆以带状交替的方式种植在同一片土地上。这种种植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农作物之间的资源争夺,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资源。具体来说,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周期存在差异,其中玉米生长期较长,需要更多的光照和营养物质,而大豆生长期较短,对光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少。通过交替种植,大豆在玉米的生长期间能够利用充足的光照和土壤营养,而在大豆的生长期间,玉米则能够更好地利用夏季高温和充足的水分资源。
一、带状复合种植基础理论
在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首要步骤在于玉米的种植,种植带的间距需精确计算,以确保玉米与大豆的种植区域形成宽窄交错的布局。这种布局旨在优化农机的作业效果,从而缩短耕种时间,提升耕作效率。此外,玉米和大豆植株形成的空间结构有效促进了它们对自然光照的吸收,进而直接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进一步分析,玉米与大豆的复合带状种植模式还具备养分互补的特性,为彼此的生长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还增强了作物的整体抗逆性。在当前我国人口增长背景下,玉米和大豆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当前主流的种植方式相对滞后,未能有效适应农业发展的机械化、生态化趋势,种植密度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耕地面积受限的条件下,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显得尤为关键。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加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
1、提高土地利用率
大豆与玉米交替种植是一种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农业技术。这一种植方式可充分发挥大豆和玉米的互补作用,利用它们的光合作用潜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土壤质量。此外,合理分配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比例可以降低复合种群间的竞争压力,优化作物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技术运用还可以保持土壤的高水分和养分含量,有效补充土壤的养分。大豆的根有能力摄取土壤中的游离氮,为自身提供氮素的来源。同时,大豆也能为玉米提供养分,为其生长提供支持。玉米的根系统则产生酸性物质,有助于分解那些不易溶解的矿物元素,从而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因此,通过交替种植大豆和玉米,能够实现一种良好的循环方式,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利用。这种交替种植的方式除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土壤养分之外,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点。①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因为大豆和玉米属于不同的科属,它们的种植方式可以降低病虫害在农田中的传播速度,并降低作物受到病虫害的风险。②交替种植还有助于农田的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不同的作物轮作可以提供不同的生长条件,吸引不同种类的生物在农田中繁衍生息,从而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提高产量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们正在寻找一种高效且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复合种植技术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选择,它的几个关键点展示了其巨大潜力。①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区域的光照及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种方法通过合理设计种植模式,使农作物能够共享阳光和土壤养分,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够保护土壤和环境。②复合种植技术对于玉米的产量提升有着明显的效果。相比传统的种植方式,复合种植技术使得玉米的产量提高了10%。这意味着农民在相同的土地上耕种玉米,可以获得与单一种植方式相当的产出。这将极大地提高农民的收益。除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对大豆的产量提升也有巨大贡献。平均而言,复合种植技术可以使大豆的产量达到1650kg/hm2,最高可达2750kg/hm2。这比传统种植方式下的大豆产量提升了1.5倍-2倍。这个产量水平与北部主产区的豆类产量相当,为农民带来了更丰厚的收益。最重要的是,复合种植技术为农民提供了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高效目标。通过充分利用资源和提高产量,农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种植收益,同时保护环境和土壤。
三、具体种植技术要点
1、种植前准备
为保障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能获得相对较好种植效果,需要充分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对将播种的土地实施深耕保墒,使土壤能够形成丰富的团粒结构,促使大豆种子在种植后能够获得充足养分供给生长,如若在深耕过程当中发现土壤实际肥力相对较低,则适当施加肥料补充肥力。一般情况下会在土壤当中施加底肥,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底肥,施加底肥能够促使土壤充分获取保墒作用,为大豆的生长提供充足营养。同时在大豆的后续生长阶段中也需要相应的为其补充肥料,以促进健康茁壮生长。
科学选种,结合大豆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因素等对大豆种子进行科学选择种子,选择优质品种以及高适应性品种种植,选择抗倒能力强、中早 熟品种,成熟期单株有效荚数不低于该品种单作荚数的50%,单株粒数50粒以上,单株粒重10g以上,株高55—100cm。带状套作时,选择玉米大豆共生期大豆节间长粗比小于19cm,抗倒能力较强、中晚熟品种,大豆成熟期单株有效荚数为该品种单作荚数的70%以上,单株粒数80粒以上,单株粒重15g以上。适合当地栽培的大豆的品种有辽豆15、辽豆36、铁豆49、铁豆53、沈农豆12等,这些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亩产超过或接近300kg,且是经过正规的省级试验和品种审定的,丰产稳产性均较好。
2、带状复合种植
带状套作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种植方式,其基本原则是在同一块地里交错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以达到土壤充分利用和减少病虫害的效果。在北方这种种植方式中,通常是玉米大豆春季同期播种。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2行玉米和4行大豆的带状间隔种植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合理布局方式。这种布局能够充分利用土地,防止采摘和播种机械之间发生碰撞,并且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作物的生长。在带状间隔种植中,玉米的种植间距通常在35cm左右。这样的种植间距既能够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又能够确保足够的空间供玉米生长和发展。春季播种玉米和大豆可采用同期播种。如果是小麦套作玉米,在夏季较为干旱的时候,小麦收割后播种夏季大豆的最佳时间可能会稍晚一些。尽管如此,最晚播种时间不能超过7月上旬,以确保大豆足够的生长时间和产量。另外,大豆的播种密度也是带状套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大豆的播种密度应保持在4,000粒/667m2。这样的密度可以保证每株大豆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来生长,并产生可观的产量。带状套作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种植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种植密度选择,如两行玉米和四行大豆的带状间隔种植,并注意玉米的种植间距和大豆的播种时间、密度等因素,农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作物的生长,从而获得更多的农作物收成。
3、田间水肥管理
施肥和灌溉是带状复合种植中最关键的因素。在带状复合种植中,施肥和灌溉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施肥方面要保证大豆和玉米所需的氮肥量在适当的范围内。氮肥是两种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过量施肥会导致环境污染和作物生长不良。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氮肥的施加量,确保在特定的范围内施肥。②喇叭口期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纯氮肥的施加总量也需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和高产。③灌溉也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但过度灌溉会对农作物的根部造成损害。因此,在灌溉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灌溉,确保农作物的根部能够得到适量的水分,同时防止过度浸水导致根部受损。④大豆作物的肥料添加也需要注意一些特定的要求。大豆作物不能单独添加氮肥,而是需要在肥料有良好均衡的情况下施加。这是因为大豆对氮素的需求比较特殊,在肥料中需要和其他营养物质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确保肥料的均衡以满足大豆作物的需求。⑤肥料的添加时间也是关键的。在玉米生长到特定叶片数时,就是添加肥料的时机。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玉米的生长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支持,添加肥料可以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
4、播种及除草
大豆玉米是农作物中常见的组合种植方式,可以通过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4月末-5月初同时进行播种。为了方便播种,可以选择使用人工点播机或其他型的播种机械,并能同时投放两种作物并设定投放比例。然而,大豆玉米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杂草的影响,因为杂草会抢夺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对大豆玉米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田间种植时需要注意杂草的处理。田间杂草处理包括推广机械化除草、定向除草和封闭除草等方法。推广机械化除草主要是通过使用专门的除草机械,对田地进行清理,将杂草除去。定向除草则是针对特定的杂草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避免对作物造成伤害。封闭除草是通过栽种竞争能力强的作物或者植被来遮盖土壤,减少杂草生长的空间。在选择除草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并依据作物状况和杂草敏感时期进行使用。除草剂的使用时机和用量需控制,以确保杂草能被彻底消除,同时保障作物的健康成长。草胺磷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可用于清除阔叶杂草。浓度为5%的消防草酮则适用于大豆玉米生长后的全面杂草去除。使用这些除草剂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以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5、病虫害防治
随着农业发展的加快,复合种植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然而,在复合种植中,农民们必须注重预防田间病虫害的管理,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玉米是常见的复合种植作物之一,然而它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其中,玉米纹枯病和玉米螟是最常见的两种病虫害。玉米纹枯病对叶鞘和根部产生危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果穗的生长。而玉米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但也对叶鞘、茎秆和包叶等造成危害。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农民们需要关注这些病虫害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大豆作为另一种常见的复合种植作物,也容易受到斜纹叶蛾虫害和灰霉病等病害的为害。农民们可以使用氯氟氰菊酯等农药来消灭这些害虫。此外,阿维菌素也是一种有效预防玉米叶螨和玉米蚜虫的方法。为了有效防控病虫害,农民们可以实施物理手段和化学防治的结合方法。例如,可以布置可降解的黄板和安装智能集成波段LED杀虫灯进行虫害的捕杀。LED杀虫灯的布置应该间隔80-160m,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此外,农民们还可以放置诱捕器来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针对大豆作物。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民们应该在开花和结豆荚阶段使用毒性和残留性较低的杀虫剂,如可湿性粉剂,以保证作物的健康和安全。
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展建议
1、根据区域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在探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时,首要前提是深入了解当地的种植生产结构与产业需求,进而基于区域特性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对于粮食主产区,强调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是核心,因此需引入专为该种植技术设计的玉米大豆带状套种播种机,并与两行玉米收获机和窄型大豆收获机相配合,以达成更高的生产效率。而在那些同时发展畜牧业的半农半牧区或农牧交错区,以及养殖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区域,玉米和大豆主要用作饲料。在此情况下,建议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青贮技术相结合,进而推动后续的饲料加工产业发展。对于位于城郊的农业用地,鉴于城市消费者的鲜食偏好,推广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同时,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收获时间与收获方式。对于土地状况不佳、土壤贫瘠的地区,则需综合考虑休耕对土壤肥力恢复的重要性,发展籽粒玉米与绿肥饲草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
2、建立试验田与示范基地
在规划建设试验田时,首要任务是确定其地理位置。这一选址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不仅要满足玉米和大豆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还需确保这些条件能够适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需求。此外,试验田的位置不宜距离村镇过远,以便于种植户进行实地观摩。除试验田外,还应选择一块与试验田面积相当且自然条件相近的对照田。这块对照田将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以便形成对照。通过对比试验田与对照田在玉米和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作物状况,以及最终的产量数据,种植户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此种设计旨在提升种植户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认可度与接受度,进而推动该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通过直观的实验数据和结果展示,种植户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信任这一先进的种植技术,从而激发其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玉米和大豆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带状交替复合种植技术为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尽管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并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122302 辽宁省喀左县甘招镇蔬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