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科学诊治技术及有效防控措施分析

作者: 夏爱民

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科学诊治技术及有效防控措施分析 0

育雏鸡作为养鸡业的重要一环,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鸡业的稳定与发展。在育雏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其生理特点以及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较为常见。呼吸道疾病不仅影响雏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雏鸡死亡,从而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种类

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种类繁多,根据病因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病毒性呼吸道病

病毒性呼吸道病是育雏鸡呼吸道疾病中的一大类,这类疾病主要由各种病毒引起。其中,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病。鸡新城疫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进行传播,一旦侵入雏鸡的呼吸道,便会迅速繁殖,引发雏鸡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等症状。禽流感病毒同样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包括空气、水源、饲料等。雏鸡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其症状与鸡新城疫相似,且同样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除了鸡新城疫和禽流感外,还有一些其他病毒也可能引起育雏鸡的呼吸道疾病。这些病毒各具特点,有的传播速度快,有的潜伏期长,但无论哪种病毒,一旦侵入雏鸡的呼吸道,都可能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害。

2、细菌性呼吸道病

细菌性呼吸道病是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另一大类,这类疾病主要由各种细菌引起。其中,鸡白痢和禽霍乱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细菌性呼吸道病。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饲料和空气等途径进行传播。雏鸡感染鸡白痢后,其呼吸道会受到严重损伤,出现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禽霍乱则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广泛,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以及空气传播等。雏鸡感染禽霍乱后,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除了鸡白痢和禽霍乱外,还有一些其他细菌也可能引起育雏鸡的呼吸道疾病。这些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并侵入雏鸡的呼吸道,引发一系列炎症和感染。

3、寄生虫性呼吸道病

寄生虫性呼吸道病也是育雏鸡呼吸道疾病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这类疾病主要由寄生虫引起,其中鸡肺线虫和鸡气管吸虫是最为常见的寄生虫。鸡肺线虫主要通过污染的环境和饲料等途径侵入雏鸡的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和损伤。雏鸡感染鸡肺线虫后,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鸡气管吸虫则主要寄生于雏鸡的气管中,吸取其血液和营养,导致雏鸡营养不良和呼吸困难。

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育雏鸡呼吸道疾病外,还有一些非传染性呼吸道病也值得关注。这些疾病通常与饲养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鸡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高、饲料营养成分不均衡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雏鸡呼吸道黏膜受损、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在养鸡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雏鸡的生长环境和饲养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以确保雏鸡的健康和生长。

二、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策略

1、病毒性呼吸道病

(1)病毒性呼吸道病的治疗过程及周期

病毒性呼吸道病的治疗过程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初诊与治疗启动、治疗阶段以及康复观察期。整个治疗周期的长短取决于雏鸡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以及饲养环境的改善等因素。一般来说,轻度感染的雏鸡在治疗启动后的7-10天内能够恢复健康,而重度感染的雏鸡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在初诊与治疗启动阶段,养鸡户需要对出现呼吸道症状的雏鸡进行仔细观察和初步诊断。一旦怀疑为病毒性呼吸道病,应立即采取措施隔离病鸡,防止病毒扩散。同时,联系兽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在治疗阶段养鸡户需要严格按照兽医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在康复观察期,养鸡户需要继续观察雏鸡的健康状况,确保病情不再反复。同时,对康复的雏鸡进行逐步的饲养管理调整,以适应正常的饲养环境。

(2)治疗方案及技术手段

针对病毒性呼吸道病的治疗,常用的治疗药品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以及辅助治疗药物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干扰素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毒对雏鸡呼吸道的损害。具体用量需要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兽医的建议进行确定,通常按照雏鸡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给药。使用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失效的药品。由于病毒性呼吸道病常常伴随细菌感染,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细菌感染。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等,用量同样需要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兽医的建议进行确定。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合理的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病毒性呼吸道病时,应避免使用对雏鸡有害的药物或过量使用药物,以免对雏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雏鸡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育雏鸡细菌性呼吸道病治疗策略

(1)诊断与隔离

在育雏鸡细菌性呼吸道病的防治过程中,养殖者需通过仔细观察雏鸡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测手段,以准确判断疾病的类型和感染程度。雏鸡若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打喷嚏等典型症状,则可能是细菌性呼吸道病的初步判断依据。随后,应采集病鸡的分泌物或组织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如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等。这些检测手段可以帮助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和感染程度,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一旦诊断出雏鸡患有细菌性呼吸道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隔离的目的在于防止疫病在鸡群中进一步扩散,降低其他雏鸡的感染风险。养殖者应将病鸡移至单独的隔离舍,并对其生活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2)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治疗育雏鸡细菌性呼吸道病时,养殖者应根据诊断结果,结合病原菌的种类、感染程度以及雏鸡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何种抗生素进行治疗。

①青霉素G钾

青霉素G钾是一种常用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治疗雏鸡细菌性呼吸道病时,养殖者可将青霉素G钾以适宜的比例拌入饲料或饮水中,供雏鸡自由采食或饮用。具体用量应根据雏鸡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一般每日每只雏鸡可施用5-10万单位青霉素G钾,分2次施用,连用3-5天。

②头孢氨苄

头孢氨苄作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能有效抑制。在治疗雏鸡细菌性呼吸道病时,养殖者可将其拌入饲料或饮水中,供雏鸡食用。用量方面,建议每只雏鸡每日施用20-30毫克头孢氨苄,连续使用5-7天。需要注意的是,头孢氨苄的稳定性较差,存储时应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使用。

③恩诺沙星

恩诺沙星则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在治疗雏鸡细菌性呼吸道病时,养殖者可将恩诺沙星以适当的比例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让雏鸡自由采食或饮用。具体用量方面,建议每只雏鸡每日施用10-20毫克恩诺沙星,连续使用5天。在使用恩诺沙星时,养殖者应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定,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滥用和误用。

3、寄生虫性呼吸道病治疗方案

治疗育雏鸡寄生虫性呼吸道病,首先需要确诊寄生虫种类和感染程度。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可以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寄生虫,减轻雏鸡的症状,促进康复。针对寄生虫性呼吸道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控制。药物治疗方面,需要选择对寄生虫敏感的药物,并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兽医的建议进行使用。用药量应根据雏鸡的体重、年龄和感染程度进行调整,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治疗药品的施用方法

针对育雏鸡寄生虫性呼吸道病,常用的治疗药品包括以下几种:

①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对多种寄生虫均有良好的驱除效果。在治疗育雏鸡寄生虫性呼吸道病时,可将阿苯达唑与饲料混合均匀后饲喂雏鸡。根据雏鸡的体重和感染程度确定,一般每公斤体重用药5-10毫克。将药物与饲料混合均匀后,连续饲喂3-5天,确保每只雏鸡都能均匀摄入药物。使用阿苯达唑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物残留或雏鸡中毒。

②伊维菌素

伊维菌素是一种针对线虫等寄生虫的特效药物,对育雏鸡寄生虫性呼吸道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效果。根据雏鸡的体重和感染程度确定,一般每公斤体重用药0.2毫克。将伊维菌素溶解于适量饮水中,供雏鸡自由饮用。连续使用3天,确保雏鸡充分摄入药物。使用伊维菌素时,应确保药物溶解均匀,避免雏鸡摄入不均匀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应注意观察雏鸡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咨询兽医。

③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广谱抗菌药物,对部分寄生虫感染引发的细菌性并发症有一定治疗效果。根据雏鸡的体重和感染程度确定,一般每公斤体重用药10-20毫克。将氟苯尼考溶解于适量饮水中,供雏鸡自由饮用。连续使用5-7天,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可调整用药时间。使用氟苯尼考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的药物。同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导致雏鸡中毒或药物残留。

(2)治疗注意事项

在治疗育雏鸡寄生虫性呼吸道病时需要确保用药安全,在选择治疗药品时,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质量可靠的药物,并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兽医的建议进行使用。避免使用过期、假冒伪劣的药物,以免对雏鸡造成不良影响。在治疗前,应准确诊断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程度,以便选用针对性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如无法确定寄生虫种类,可请教兽医或进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雏鸡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寻求兽医的帮助。同时,注意记录雏鸡的症状、用药情况和恢复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三、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鸡舍环境管理

鸡舍环境作为雏鸡生长的基础条件,对雏鸡的健康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鸡舍环境管理是预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首要任务。良好的通风是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减少有害气体积聚的关键。鸡舍应设置合理的通风口,并定期检查和清理,确保通风口畅通无阻。同时,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适时调整通风量,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雏鸡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都会对雏鸡的呼吸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和外界环境条件,合理调整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冬季,要注意保暖与通风的平衡,避免因为保暖而忽略通风,导致鸡舍内空气质量下降。在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对雏鸡造成损害。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废弃物和饲料残渣,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同时,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在选择消毒剂时,应选用对雏鸡无害、无残留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不对雏鸡造成危害。

2、优化饲养管理策略

首先,要选择优质饲料,确保雏鸡获得充足的营养。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增强其抵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同时,要合理搭配饲料成分,保证雏鸡摄入的营养均衡、全面。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雏鸡之间相互拥挤、争斗,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风险。因此,要根据鸡舍的面积和雏鸡的生长阶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确保雏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呼吸空间。一旦发现雏鸡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同时,要做好饲养记录,定期对雏鸡的生长情况、采食量、饮水量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3、实施科学防疫措施

防疫是预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关键环节,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和雏鸡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接种疫苗可以增强雏鸡的免疫力,提高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能力。要加强日常检疫和监测工作。定期对雏鸡进行健康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呼吸等是否正常。对于疑似患病的雏鸡,要及时进行隔离和诊断,防止疾病的扩散。同时,要对鸡舍内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病原微生物。此外,在引进雏鸡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确保引进的雏鸡健康无病。要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该制度是保证鸡群健康、根除病原的根本措施,可减少鸡病传播的几率,提高鸡群的健康程度,避免鸡群交叉感染,降低疫病风险等。

4、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生物传染是育雏鸡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一大来源,所以做好生物安全就是预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有力保障。要加强鸡舍的封闭管理,防止外来人员和动物进入鸡舍,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同时,要做好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污染。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课程或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雏鸡呼吸道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要求员工在进入鸡舍前必须穿戴好防护服和鞋套,并定期更换和清洗。对雏鸡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汇总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疑似病例,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病毒性呼吸道病、细菌性呼吸道病、寄生虫性呼吸道病以及非传染性呼吸道病等。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养鸡户需要加强对雏鸡饲养管理的重视程度,定期消毒、驱虫,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同时,还要加强对雏鸡的观察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和蔓延。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育雏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238301安徽省无为市陡沟镇农业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