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饲养方式与提升疾病防控效果的有效实施方案
作者: 乃古么你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羊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养羊业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加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舍饲养殖是提高养羊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舍饲条件下会因环境卫生差、饲料单一等因素,导致羊群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给羊场带来了严重损失。笔者从舍饲羊养殖工作入手,分析舍饲羊常见病病因以及综合防控措施,以期能够促进舍饲羊健康快速地生长发育,降低死亡率,提高生产性能。
为更好实施中长期羊疫病防治要求,各个地区畜牧兽医站应该加强技术及服务指导,结合饲养区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进行饲养管理,不断落实常见疫病防控工作,有利于保障舍饲羊养殖健康发展,确保饲养区域羊生产效率提升,更好提供充足的羊肉供给。对于舍饲羊饲养过程来说,疫病频繁出现,对整个饲养管理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造成大面积舍饲羊疫病感染,导致舍饲羊成长发育缓慢,影响养殖者经济效益。因此,为更好保障舍饲羊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养殖者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应该加强饲养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疫病防控效果,才能让羊肉实现稳定供给。
一、羊饲养方式及管理方法
1、科学建造养殖场
挑选羊舍场址过程中,应该遵循安全和高效养殖原则,以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设备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在建设羊舍前,应该结合育肥场或是养殖场的生产特点、水源、土质、地形、地势、交通、管理方式、经营方式以及地域性等条件展开合理分析,这将有助于促进肉羊生长,便于管理工作。
羊舍的选址是肉羊饲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羊群的生长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较高的羊场密度会导致羊争抢食物和空间,进而对羊群造成伤害并增加死亡率。其次,选址要注意羊对周边环境的威胁。从养殖的角度看,肉羊的养殖需要在远离水源、远离污染的地方,这样才能为羊群提供更好的繁殖环境。另外,在建设羊场时,除了羊舍、产房、仓库等常规设施,还应该设置青贮池、沼气池与无害化处理池,羊场门口需要设置消毒室以及其他基础设施。
养殖场从内到外布局依次如下:隔离区、养殖区、生产区与生活区。羊舍整体采用半开放式,划分成两层,上层高架悬空用于养殖,下层用于粪便堆积,分开设置出粪道和供料道;采用竹片铺设第二层,并设置漏粪板,保证间隔一致;羊床高度设置为1.5m,屋顶采用拱形屋顶形式,可以起到隔热保温以及承重等作用;屋顶顶端设置换气孔,可以对羊舍温度和空气质量进行调节。大羊舍的长边用铁栅栏设置,高度为1m,两边采用卷帘布,宽度两面采用墙体形式,此种设计方式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冬季防寒、夏季庇荫、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小羊舍三面选择墙体建筑,在南面设置活动场,由卷帘布与墙体构成,每个小羊舍占地面积在1.5m2左右。采用自动饮水器饮水,设置干湿温度计。
2、科学饲养模式
合理分群,科学饲养是保证羊健康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措施。根据羊的品种、性别、体质、年龄等特点进行分群,可以更好地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和管理要求。养殖技术人员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羊的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饲养模式,保证每只羊得到适宜的饲料和管理措施。对于幼龄羊、成年母羊和种公羊,饲养人员要做到适当补饲,保证它们的营养供应充足。幼龄羊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适当增加饲喂次数,确保它们的生长和健康。在风和日暖的天气下,养殖人员可以让幼龄羊进行适宜的活动,增加羊的食欲和体质强壮。羊场在进行繁育工作时要选择体貌健硕的种公羊和繁殖力强的健康母羊进行配种,以保证后代的质量。母羊在怀孕期间需要精心护理,注重保胎,提供充足且优质的饲料。种公羊在配种期间需要较高的营养水平,采取舍饲方式饲养,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在饲料供给方面,需要少给多添,多次饲喂,以保证种公羊的日常营养需求得到满足。这样可以确保羊的体质健康,有利于繁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3、圈舍卫生消毒
养羊环境卫生与羊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重视并搞好圈舍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首先,圈舍、活动场地和草料贮存间等设施应保持通风干燥,同时要定期清理地面的粪污,以保持卫生。此外,还需要按照贮存标准,妥善存放饲料,并且不可喂食发霉或腐败的饲料。另外,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对羊的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需要提供常温的清洁水,并可进行消毒。同时,在夏季需要注意防暑降温,而在冬季则要做好防风保暖的措施。除了圈舍本身的卫生,周围环境也需要保持清洁。要杀虫灭鼠,并及时填补漏洞和坑洼,以防止外来病原体的侵入。此外,定期消毒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对于消毒方法,可以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如利用阳光和紫外线进行消毒。另外,化学消毒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在进行消毒时,圈舍要全面清扫干净,然后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对地面、墙壁、羊体及其排泄物进行消毒。消毒后,需要确保圈舍内通风良好,这有助于消毒液的挥发和残留物的清除。通风可以促使湿气散发,进而帮助加速消毒液的挥发,提高消毒效果。定期消毒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频率可以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以确保圈舍内的卫生状况。同时,在羊病高发季节和疫情流行期,需要加强消毒频率,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二、针对羊疾病防控的有效措施
1、羊口蹄疫疾病
相较于成年羊,口蹄疫病毒更加容易对幼龄羊产生侵袭,导致其出现死亡的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吸入感染、采食以及接触污染物是导致口蹄疫出现传播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一疾病传播迅速并且发病率较高,而这一疾病的死亡率整体来说较低,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率,而最为严重的发病时间为冬季和春季。如果饲养区域中出现口蹄疫的症状,如羊的口腔出现水泡、溃烂、流液等。应该立即对患病舍饲羊群进行隔离防止病毒扩散。消杀工作应该覆盖3km范围内的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包括羊圈、饲料、水源、器具、运输工具等。同时,需要将病死羊进行深埋或焚化处理,避免成为传染源。此外,还需要对饲养区域内所有的饲养工具进行彻底地消毒,消除残留的病毒。为了有效地控制疫病,还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划分患病区域、疑似区域、无患病区域,并且在各个区域之间设置隔离带和消毒站,防止人员和物品的交叉流动。同时,也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疫病情况。最后,还要对未患病羊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提高其抵抗力,不能从疫区购买羊、饲料等可能带有病毒的物品。
2、羊消化道疾病
在舍饲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单一或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加上羊群活动范围狭小,容易导致羊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当羊患上消化道疾病时,会表现出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①合理搭配日粮,保证饲料多样化;②定期添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③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物,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对于已经患病羊要及时隔离并进行有效处理,防止病情扩散和传播。同时还应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疫病进一步扩大。针对不同类型的消化道疾病,可以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健胃消食片、益生菌等。此外,也可通过中草药调理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总之,舍饲羊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羊群的健康问题,制定科学规范的饲养方案,加强日常管理和疫病防控,以确保羊只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最大化。
3、羊小反刍疫
羊小反刍疫是一种常见的羊病,对羊的生长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病毒性疾病,饲养人员应该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提高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首先,饲养人员应该使用清温太保新一代抗病毒专用原料,这是一种能够刺激羊体内干扰素的产生,从而增强羊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饲料添加剂。干扰素是一种天然的抗病毒物质,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减少羊的感染风险。清温太保新一代抗病毒专用原料应该在舍饲羊发病前使用,按照每袋500g的剂量,与饮水混合后饲喂。如果是羊羔,可以适当降低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反应。其次,饲养人员也要定期给羊注射羊小反刍疫活疫苗,以增强羊的特异性免疫力。活疫苗是一种经过处理的弱化或死亡的病原体,能够诱导羊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活疫苗应在羊健康且无其他并发症时使用,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进行注射。最后,饲养人员还要注意对饲养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消毒剂可以使用碘制消毒药水,每天至少消毒2次,特别是在喂食和换水后。消毒时要注意覆盖所有可能接触到羊的物品和表面,如饲槽、水槽、地面、墙壁等。
4、羊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舍饲羊舍羊群饲养密度大,空气相对污浊,在秋冬季节如果通风不及时的话,极容易使羊群产生呼吸道感染,严重时引起发病。①支气管炎。该病是由于吸入干燥或寒冷的气体,或者运动不足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和气管啰音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窒息死亡。治疗方法:在日常饲养中要加强对饲料管理,保证饮水充足;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做好疫苗接种工作。②肺炎。该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与病毒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方法:及时隔离患病羊并进行有效处理;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③肺脓肿。该病是由于吸入有毒气体或食物残渣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高热、乏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方法:排出异物并进行消炎处理;通过穿刺放液方式给予强心剂;必要时可采取手术切除肿瘤。④气喘病。该病是由于吸入冷空气或灰尘等过敏原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干咳、胸闷和气短等症状。治疗方法: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加营养摄入量提高自身免疫力;使用祛痰药促进排痰。
三、预防羊疾病有效措施
1、免疫接种
羊疫病的防治是羊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加强羊的饲养管理,提高羊的抗病能力。其次,要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同时,要定期对羊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羊的免疫力。对于已经患病的羊,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扩散。在疫病防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②严格控制饲料和饮水质量,防止饲料中毒和腹泻等常见疾病的发生。③做好驱虫工作,防止寄生虫对羊的危害。④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的抗病能力。⑤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总之,羊疫病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疫苗接种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羊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2、定期修蹄降低蹄部疾病风险
肉羊的修蹄是提高其抗病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肉羊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修蹄时,可以让羔羊站立在干燥和清洁的地面上,以更清晰地观察和检查蹄部问题。修剪的目的在于保持蹄部的适当形态,避免蹄角过长和不规则造成的疼痛和不适。在肉羊生长繁殖过程中,不经常修蹄会导致肉羊行走受到影响,甚至导致蹄病或四肢变形,因此需要通过修蹄的方式保障肉羊羊蹄底部平整,形状方圆。此外,养殖人员还需要对蹄部进行定期清洁,减少肉羊蹄上的泥土和粪便残留,降低产生蹄部疾病的风险。同时,洗净蹄部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
3、利用药物定期驱虫
羊寄生虫病是养殖业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对羊的健康和生产能力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养殖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该病会导致羊只食欲减退、肢体消瘦、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因此,预防和治疗羊寄生虫病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羊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寄生虫药物来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在春季和秋季使用药物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预防性驱虫药物有很多种类可供选择,其中包括体外驱虫药物和体内驱虫寄生虫药物。对于体外驱虫药物,可以选择使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皮下注射或药浴的方式进行。特别是药浴,是一种有效的防治羊体外寄生虫病的措施,在进行药浴时,需要遵循轻症先浴,重症后浴的原则,以确保药物的充分发挥作用。而针对体内驱虫寄生虫药物,常用的有三氯苯达唑、吡喹酮、左旋咪唑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采取饲喂或注射的方式使用,以达到驱除不同种类寄生虫的目的。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养殖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寄生虫种类选择适合的驱虫药物,并确保正确的给药方式和剂量,以保证疗效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舍饲羊饲养过程中,为更好保障舍饲羊健康成长,需要高度重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既可以有效预防疫病产生,也可以全面提升饲养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消费市场提供健康的羊肉。基于舍饲羊饲养过程中,疫病是多发性的,对饲养群体会产生较大影响,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疫病进行免疫力增强,降低疫病传染概率,有效保障饲养人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舍饲羊饲养期间需要密切关注各类疫病的情况,一旦出现疫病,需要立即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疫病的影响,推动舍饲羊饲养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616850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