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银鳕鱼科学化健康养殖技术有效应用分析

作者: 王建业 张玲 孔祥琦 王先周

淡水银鳕鱼科学化健康养殖技术有效应用分析 0

淡水银鳕鱼又被称之为大鳞鲃,在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非常广泛,其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属于广温性鱼类,是该国的名贵鱼类。引进我国后又被称之为淡水银鳕鱼。因其抗逆性强、耐盐碱、生长快、肉质鲜美、经济效益高、养殖技术易掌握等优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淡水银鳕鱼养殖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的一项技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本文从外部形态特征、场地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淡水银鳕鱼的养殖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一、淡水银鳕鱼的外形特征与营养成分

1、外形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头尖而长,口大而宽,亚下位,有一对尖锐的犬齿,吻须和颌须各1对,腹鳍、胸鳍各1对,臀鳍、背鳍各1行,鳞片奇异发光,侧线平直、清晰。背部银灰色,腹部白色。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的深水底层,适应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不高。

2、营养成分

淡水银鳕鱼养殖阶段,工作人员需要为其配备适当的淡水饵料,以保证鱼儿营养均衡。由于其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养殖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而保证淡水银鳕鱼口感与品质的提升。淡水银鳕鱼作为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鱼类之一,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追捧与喜爱。根据以往对淡水银鳕鱼生长各个阶段以及其在餐桌中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的情况,可以了解到淡水银鳕鱼有着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

其中,粗蛋白占20.27%、粗脂肪占4.41%、水分占73.39%、灰分占0.96%、碳水化合物占0.97%。由于淡水银鳕鱼中的肉类占比在64.46%,其中更是包含了多种氨基酸类型,每一种氨基酸都能够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更是包含了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其营养物质中29.68%的比例,鲜味氨基酸、谷氨酸是其中含量比较多的类型,更能够为人体提供更为充足且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如此,淡水银鳕鱼中更是含有16种脂肪酸、8种饱和脂肪酸、8种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部分微量元素,都能够为人体提供更为充足的营养物质。

二、场地管理

1、养殖场的建场

选择远离污染、源地势平缓、通风向阳、水源丰沛、水质良好、灌排方便、电力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地方。周围没有农场、化工厂或其他养殖场等,环境适宜的地方。在池塘的进水口、排水口上应罩防逃网,避免淡水银鳕鱼逃逸。池塘面积5-20亩为宜,水深2.4米左右,不能低于1.5米,根据养殖规模灵活选择。宽阔的水域环境,能为淡水银鳕鱼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注入清水后,注意观察水位是否下降。如果出现水位下降,便要立刻排查池塘是否有裂缝、鼠洞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修复。养殖场地中,养殖人员要设置适合不同生长阶段淡水银鳕鱼的网箱或鱼缸,可以确保其有足够的水深和空间自由游动。

2、 池塘处理

淡水银鳕鱼放养前10-15天,将池塘水排干,暴晒2-3天。清除池底淤泥并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每亩65-75公斤。消灭池塘里的寄生虫、病菌等。降低淡水银鳕鱼的染病率,提高苗种的成活率。随后在池塘的周围架设隔离网,以防鹅、鸭等家禽进入池塘。放苗前先将淡水银鳕鱼放入暂养池中暂养1周,让淡水银鳕鱼更好的适应水体环境。

淡水银鳕鱼养殖池场地的宽敞,能够为其提供更加良好且充足的生存空间,也为淡水银鳕鱼在不同深度或者空间内生存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基础保障。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应该保证养殖池的深度在1.5米以上。在养殖池内部设置相应的基础设施,可以为淡水银鳕鱼生存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拦鱼栅是放置在池塘进水口处的主要设备,能够有效阻挡其他生物进入到该鱼池内部,保证淡水银鳕鱼生存环境质量安全性的提升;增氧机的使用可以满足淡水银鳕鱼对溶氧量要求较高的需求,该设备的应用可以根据养殖面积和水深确定功率大小;投饵机可以给淡水银鳕鱼提供足够的饵料,并且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摄食量进行投喂。

三、饲养管理

1、苗种选择

应该去正规的鱼种场,选择健康活泼、体型完整、无明显外伤、规格整齐、无明显差异、抗病力强的鱼苗。同时注意查看鱼体表有无白点、寄生虫等异常情况。优质的种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为保证淡水银鳕鱼育苗选择的科学性,养殖户应该在育苗选择工作开始之前,需引进3厘米左右的苗种,当淡水银鳕鱼育苗生长到500克/尾以上后,养殖人员应该根据其个体生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育,进而为后期饲养管理阶段淡水银鳕鱼生长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淡水银鳕鱼饲养管理工作中育苗选择科学性工作的落实,需要养殖人员加强对淡水银鳕鱼培育条件的合理把控。在对培育用水的选择阶段,应该保证水池内部水资源经过沉淀、暴晒后再进行养殖,并且在新型养殖设备帮助下,保证饲养池塘深度以及长度的合理性。水泥池夏季培育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在放苗前10天加水,并且将肥水膏作为培育淡水银鳕鱼的饵料,当淡水银鳕鱼育苗平游阶段,养殖人员应该及时将其移入到水泥池中培育,通过向其投喂相关食物的方式,保证池塘内部浮游生物营养需求的充分满足。在此阶段,定期向池塘中投放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可以净化水质,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2、 饲料投喂

在对淡水银鳕鱼饲料喂养阶段,为保证其饮食质量的有效提升,养殖人员也应该根据淡水银鳕鱼杂食性的饮食特点,通过将人工饲料、活饵或天然水生生物作为食物的方式,能够为淡水银鳕鱼提供均衡的饲料以及足够的营养。对于养鱼池内部淡水银鳕鱼养殖密度的合理控制,能够保证其生长阶段不会因为密度过大而影响其游动与饮食需求。除此之外,温度、疾病以及最终采收都需要养殖人员对于饲料的合理把控,进而保证淡水银鳕鱼生长阶段饮食安全性与健康性的有效体现。

淡水银鳕鱼饲养质量的提升,需要养殖人员在室内水泥池中培育,并且保证培育池面积、深度以及放养密度的合理性,并且通过对淡水银鳕鱼雌雄比例合理配置的方式,保证饲料投喂的科学性。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需要配备专门的饲料饲养不同阶段生长状态的淡水银鳕鱼,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脂肪含量在6%以上。培育水体温度10-33℃,pH值 7.5-8.5,氨氮<0.5毫克/升,亚硝酸盐<0.1毫克/升。

3、 放养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充分利用池塘,节约饵料,提高养殖效益。淡水银鳕鱼的放养密度大约为每亩150公斤。后期体重为100克时,放养密度为每亩1500-2000尾,同时放养200-300尾花鲢、白鲢。

淡水银鳕鱼养殖阶段密度的详细把控,需要养殖人员在淡水银鳕鱼放苗工作开始之前,进水60-80厘米,并且使用茶籽饼温水浸泡养殖池,以保证在之后养殖过程中淡水银鳕鱼成活率的提升。也可以通过投放有机肥肥水的方式,按照每亩放养3厘米淡水银鳕鱼2000-3000尾的标准投放鱼苗,以保证养殖阶段密度的合理体现。

4、 水质管理

淡水银鳕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应该保持水质清澈无污染,pH值保持在6.5-8.5之间,盐度维持在28-34 PPT,溶解氧量6毫克/升。淡水银鳕鱼对光照要求不高,适宜的光照度为100-200勒克斯。淡水银鳕鱼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广,一般可在1-30℃的水温中存活。水温最好保持在18-24℃,当水温低于14℃时淡水银鳕鱼食物拒绝,进入休眠状态。冬季淡水银鳕鱼会聚集在池塘深处越冬,在冬季确保水温不低于4℃。银鳕鱼秉性温顺,在对其养殖阶段养殖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对水温温度变化的检测,避免化学物质污染或者是水温突然变化等因素的出现。定期监测水质,更能够避免养殖人员对水温监测误差问题的出现。

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淡水银鳕鱼的生存与发展。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定期检测各项水质指标,pH值控制在7.5-8.5/升,氨氮小于0.6/升,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定期泼洒光合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生态制剂,保持水质的肥、爽、嫩、活。以保证淡水银鳕鱼健康快速生长。

四、疾病预防

疾病防治是淡水银鳕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定期检查淡水银鳕鱼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发现病鱼时,及时隔离治疗。

1、 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是淡水银鳕鱼常见的疾病。细菌性肠炎不易被发现,而且复发率高。病鱼常常离群独游、活力下降、肛门处红肿、排灰白色粪便且漂浮于水面。防治方法,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1公斤体重的鱼20毫克,1日1次,连用3-5日。中药可以添加白头翁散,按每公斤饲料添加3-5克,1天2次,连用5天。

2、 气泡病

由于水温不稳定,水温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造成鱼气泡病的发生,水中浮游生物过多阳光充足,藻类光合作用旺盛,致使水中溶解氧过于饱和,也可造成鱼气泡病的发生,池塘底部堆放过多未发酵的肥料,肥料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甲烷、硫化氢气泡,也可造成鱼气泡病。这种危害比氧气过于饱和危害更大。病鱼浮于水面、身体失衡头部向下、尾部朝上、挣扎游动、肠内充满气泡。发生气泡病时及时加注新水并且排除部分池水。氯化钠全池泼洒,用量10克/立方米。

3、 腐鳍病

通常是由于水质不良、缺氧、过度投喂、饲料营养不均衡、病原体感染等造成的。鱼体有明显外伤,鳍条损伤腐烂。在饲养过程中及时加注新水更迭池水,定时开增氧机,不定期的对池水进行消毒。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增强鱼的体质,减少腐鳍病的发生。

养殖过程中特别注意定期消毒,做到未病先防,平时注重保健,提高鱼群免疫力,减少鱼患病风险,保证鱼的健康成长。

五、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中巡塘,预防工作尤为重要。1天3次巡塘缺一不可,同时也要做好养殖过程中的“四防”。

1、 三巡

①凌晨巡塘需要注意淡水银鳕鱼是否浮头、有无病鱼、死鱼等现象,如果发现浮头迹象,应及时加注新水,并打开增氧机,发现病鱼、死鱼,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捞出死鱼。

②中午巡塘需要看淡水银鳕鱼摄食后的情况,如果吃食不积极,注意观察鱼群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早处理,查看有无浮头迹象,确保夜间安全。

③晚上巡塘需要观察是否有急剧游动、焦躁不安(有时寄生虫会引起此症状),同时注意水位是否正常,如果出现渗漏,及早处理。

2、 四防

①淡水银鳕鱼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养殖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定期消毒。其次,合理投喂,避免投喂过量,造成鱼体质下降且影响水质。最后,发现病害征兆,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②淡水银鳕鱼养殖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天敌的危害。如鸟类、水蛇、水獭等,可以架设隔离网,鸟类驱赶器等防范措施。

③为了防止缺氧,可以使用增氧机,定期更换新水。

④养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如天气变化、水质突变、池塘渗漏等。如遇到突然降温的天气,可以提前采取保温措施;水质突变,可以及时加注新水来调节;至于渗漏,可以提前做好堵渗防漏。

另外还要做好养殖日志,记录水体温度、天气状况、每日投饲量、鱼群的吃食状态、风力、风向、溶氧量、pH值、氨氮、亚硝酸盐以及鱼群的健康状况,以便分析养殖效果和调整管理措施。

六、淡水银鳕鱼的生物学特点

1、淡水银鳕鱼的形态特征

淡水银鳕鱼属鲤科、鲃亚科、鲃属。大鳞鲃鱼体呈梭形,头部较小,体修长。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的前端,尾鳍叉形。身体被覆奇特发光的鳞片,侧线清晰、平直,体背部呈银灰色。在对其形态特征分析过程中,据相关数据信息调查显示,大多数淡水银鳕鱼的侧线鳞数为72-73枚,左侧第一鳃弓鳃耙数20-28,体长是体高的5倍左右,是头长的4倍左右,其身体形态结构更是呈现出相对均衡的状态。

2、淡水银鳕鱼的栖息习性

淡水银鳕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都是在池塘的栖息在池塘的中下层水域活动,如果养殖范围内水温温度适宜,外界环境安静,淡水银鳕鱼偶尔也会浮出水面游动。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会急速下沉到水底逃窜。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都应该将水池内部的温度控制在15℃以上,一旦水温低于15℃,淡水银鳕鱼就会在池塘底层水体中活动,并集中在同一个位置过冬。

3、淡水银鳕鱼的适应性能

由于淡水银鳕鱼对于外界环境以及温度变化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养殖人员在养殖活动中应该根据其养殖的实际情况,对于水温有一个系统的把控。通常情况下,淡水银鳕鱼在1-35℃之间的温度中都能够正常生存,有着非常强大的抗逆能力,在低氧环境下也能够正常生存。淡水银鳕鱼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其自身的窒息点含氧量也会随之提升,这对于其在生存阶段自身病害能力的抵抗有着良好的带动作用。由于淡水银鳕鱼仔鱼在不同阶段的成活率不同,这也就需要养殖人员在池塘内部积极加强对环境、温度的详细把控,进而保证淡水银鳕鱼成活率在99%以上。

4、淡水银鳕鱼的繁殖特性

淡水银鳕鱼是洄游性鱼类,主要栖息于咸海水域,当生长到成熟阶段后,会洄游到江河中产卵,当淡水银鳕鱼苗生长到4-5龄阶段时,外界的水温相对较高在20-25℃之间,其乳白色卵粒在水中漂浮并不断膨胀。在现如今的人工养殖中,淡水银鳕鱼生长到成熟阶段后,养殖人员需要将雌鱼与雄鱼按照1∶1的比例向其注射催产激素,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提高淡水银鳕鱼的繁殖速度与数量。通常情况下,当淡水银鳕鱼生长到4龄左右时,雌鱼体重会达到1065-1550克,其性繁殖能力也会明显提升。

总之,淡水银鳕鱼养殖技术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养殖业。通过选址与场地准备,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产量,增加经济收益,希望本文对广大淡水银鳕鱼养殖户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1.276400山东省沂水县水产良种繁育推广中心;2.276400山东省沂水县渔业发展保护中心;3.276400山东省沂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