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食用菌主栽品种特征及平菇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作者: 刘莹近年来随着市场对高品质食用菌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食用菌的栽培种类和栽培面积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但由于食用菌种植行业会涉及诸多栽培环节,任何一个栽培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制约食用菌的正常生长限制单位面积内的产量。河南省清丰县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之下,积极发展金针菇,平菇,香菇等多种菇类品种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但在种植环节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严重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从品种选择,科学栽培管理等几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栽培技术方案,切实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对河南省清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了食用菌的主栽品种特征,并以平菇栽培为例,探讨了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河南省清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清丰县大力实施“党建十产业十乡村振兴”工程,实行食用菌产业链长推进机制,建立“龙头企业十合作社十农户”双绑机制,初步形成工厂化、规模化、高端化生产,在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清丰县食用菌产业集群效应日渐凸显。为更好助推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多措并举,构建完善的发展方案。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包棚创业、基地务工、菌棒托管、入股分红等方式稳定带贫机制,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
二、食用菌主栽品种及特征特性
1、平菇
平菇属于侧耳科、侧耳属的一种大型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平菇的子实体呈伞形,由菌盖、菌柄和菌褶组成。菌盖初呈扁平圆形,随着菌丝的生长逐渐变为凸形,成熟时菌盖直径可达10~20cm,颜色多变,从白色、灰色到深灰色不等,菌柄短而粗,长度通常在1~3cm之间,基部常有绒毛。菌褶密集,延生于菌盖下方,是产生担孢子的地方。平菇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食用菌,可以在多种不同的培养料上生长,如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它喜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一般在15~35℃之间都能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3℃,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良好的通气条件,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菌丝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从营养价值来看,平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价值高,被誉为“素中之荤”。平菇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易于人体吸收。此外,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C等,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如钾、钠、钙、镁等,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传统中医认为它有滋阴润燥、养胃健脾的功效,适合体质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食用。
2、茶树菇
茶树菇属于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茶树菇属,菌盖呈伞状,直径为1~1.5cm,边缘内卷。成熟后,菌盖逐渐展开,直径3~10cm。颜色为灰褐色至浅棕色。菌盖表面光滑,湿润时呈粘性,菌褶白色,稍密,不等长。菌柄呈柱状,通常直径为1~3cm,长度为10~15cm,颜色为白色至浅黄色,孢子印为白色,孢子呈椭圆形,无色,光滑。茶树菇的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质元素及其他物质。据国家食品质量检验中心测定,每100g干品中含蛋白质14.2g,远高于肉类、蔬菜、水果。茶树菇还含有18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此外,茶树菇还具有抗癌多糖、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从药用价值看,茶树菇具有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可以补肾、利尿、渗湿、健脾、止泻。民间常用于治疗腰酸痛、胃冷、肾炎水肿、头晕、腹痛、呕吐等症状。
3、羊肚菌
羊肚菌属于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是珍贵的食药两用真菌,羊肚菌的子实体较小到中等大小,其菌盖的形态不规则,通常呈圆形或长圆形,大小在6~14.5cm之间。菌盖表面有明显的凹坑,颜色为淡黄褐色。菌柄白色,长度在5~7cm,直径约2~2.5cm,有浅纵沟,基部略微膨大,羊肚菌的菌盖由可孕的头状体组成,而菌柄则是不孕的。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子实体呈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菌丝体白色,有分隔,多核,无锁状联合,进行异宗结合,常产生菌核,但不形成分生孢子或其他无性孢子。菌丝有短茸毛和颗粒状两种类型,子实体的菌盖近球形或圆锥形,边缘全部与柄相连,表面起伏呈蜂窝状网棱纹,菌柄平整或有凹槽;颜色从灰白色到深褐色。子囊孢子卵圆形,每个子囊含有8个子囊孢子,单行排列,子囊之间有长的侧丝。羊肚菌的生长环境偏好低温高湿的条件,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18~22℃,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22℃,空气相对湿度需要保持在65%~85%。羊肚菌喜欢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pH值,通常在6.5~7.5之间,可以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良好生长,同时也适应于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以及沙质混合土,栽培羊肚菌主要有室内脱装栽培、室外脱袋栽培和室外生料栽培等方式。羊肚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十分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甾醇和酚类化合物,都对健康有益。在中医理论中,羊肚菌被认为具有补肾、强身健体、抗衰老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羊肚菌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肿瘤等潜在药用价值。
4、双孢菇
双孢菇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双孢菇属。双孢菇同样是一种食用真菌,子实体呈伞状,直径3~10cm,颜色为白色至灰色,菌盖呈半圆形,肉质,光滑,有时略有皱纹。菌柄中生,圆柱形,实心,基部稍膨大。双孢菇也是一种木腐菌,生长在阔叶树和针叶树的枯枝、落叶和树干上,喜欢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生长适温为20~25℃。双孢菇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0%,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低血脂、降低血糖等多种生理功能。
5、榆黄蘑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是一种侧耳科、侧耳属真菌。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呈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形,边缘内卷,直径3~10cm。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延生,不等长。菌柄偏生,白色,内实,长2~10cm,粗0.5~1.5cm,往往基部相连。金顶侧耳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河北、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广东、四川、香港和西藏等地。野生子实体着生于桦、榆、栎等阔叶树的枯树桩上。榆黄蘑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丰富,尤其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这些氨基酸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各种生理功能都至关重要。此外,榆黄蘑中还含有钾、钠、钙、铁、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C、烟酸、泛酸等,都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榆黄蘑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都非常高。据传统医学认为,榆黄蘑适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等症状,并能补五脏之气不足。榆黄蘑中的成分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助于降低人体中的血脂和胆固醇。同时,榆黄蘑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并有助于吸附并排出体内多余脂肪。还富含钙锌、多糖体甲、等物质,能刺激骨基质和骨细胞生长,有助于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有食疗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长期食用,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能,具有滋补强壮功效。榆黄蘑可炒、可爆、可烧、可扒、可炖汤,其味道鲜美,口感滑嫩。可与精肉、腌菜、笋、火腿肉、肚片合炒,也可放入肉类中煲汤。
三、平菇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1、平菇培养料配方
平菇培养料配方通常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主要是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稻草,辅助原料为麸皮、豆粕、石膏等具体的配方比例会因地区、气候、平菇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玉米芯60%、棉籽壳30%、麸皮10%、石膏2%、石灰1%进行搭配,按照上述比例,混合均匀之后,向其中添加少量清水,确保培养料的含水量能够达到60%左右。
2、平菇栽培方式的选择
平菇在栽培过程中,按照对培养料的处理方式可以划分成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生料栽培工艺简单,投资少,便于推广,特别适合于新鲜原料且无霉变的条件下使用。在原料中添加适量的杀菌剂和杀虫剂,可以提高成功率。但由于未经过高温灭菌,杂菌和害虫的干扰较大,影响产量和品质。熟料栽培主要是培养料经过高温灭菌处理,排除了杂菌和害虫的干扰,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充分吸收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从而获得稳定高产。操作期间费时费工,消耗能源,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对培养料的选择和配比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发酵料栽培兼具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的优点,工艺相对简单,投资较少,便于推广,利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害虫和杂菌,且更利于平菇菌丝的生长。但在发酵料发酵处理过程中对堆料技术和环境控制有一定要求,需要确保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针对上述三种栽培方式建议小规模农户可以选择生料栽培或发酵料栽培,对于大规模生产或者在反季节栽培时宜选择熟料栽培,虽然成本较高,但可以确保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平菇品种选择
选择子实体大、肉厚、朵形好、产量高、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耐CO2和抗杂菌能力强、外观、色泽、口感等符合市场要求、适应性广、适应多种培养料的品种,以便于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培养料条件下栽培。目前推广应用较好的高产平菇品种,主要有平菇650、灰8。
4、平菇培养料装袋与灭菌
准备适合的塑料袋,宽度在22~25cm,长度在40~50cm,厚度为0.02~0.03mm的聚乙烯筒膜,将预湿并经过发酵的培养料放入塑料袋中,装料时应从袋口未封口的一端开始,边装料边压紧,确保上下松紧适宜。料装至袋高的2/3处,将料面弄平。将袋口薄膜稍微收拢,用绳子扎紧。如有条件,可使用装袋机进行装料,这样能快速、省力,并且保证装料的松紧度一致。灭菌方法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常压灭菌要求将装好料的菌袋放入灭菌锅中,确保菌袋之间压紧,关闭灭菌锅门封严,加热至温度达到100℃,保持10~12h,然后停火,次日早晨打开,让菌袋在锅内闷一晚上后出锅。高压灭菌法将袋子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加热至蒸汽压力达到147.1千帕(即128℃),保持1.5~2h,灭菌完成后,待压力自然降低至常压后,打开锅门取出菌袋。
5、平菇接种方式
在接种之前应该对接种场地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消毒剂可以选择使用4%的福尔马林或者地面撒生石灰,使用上述消毒剂对接种场所进行一遍全面的消毒,然后进行通风换气。等到菌袋内的温度下降到30℃以下时,打开接种口,将菌种用消毒过的接种铲挖取,迅速地接入到袋口,然后使用报纸进行封口处理,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迅速。
6、平菇发菌培养过程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平菇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3~25℃,子实体分化发育的适宜温度因品种而异,低温型品种需要12~15℃,中温型需16~22℃,高温型需要20~28℃,广温型品种则适应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在湿度调控过程中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应为65%~70%,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分化发育期,培养料含水量约70%,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除了加强温度湿度调控之外,还需要强化酸碱控制,平菇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生长,pH值控制在5.5~6.5之间,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并适时调整环境条件。
7、平菇出菇管理工作
平菇出菇阶段保持菇房温度在15~25℃,相对湿度在80%~90%,通风良好,光线适宜。将菌袋两头剪开,保持开口处清洁。将菌袋横卧在铺有塑料布的地上,并留有适当的通道,以便通风和操作。根据棚内空间湿度,保持袋口湿润。喷雾时要注意喷头不要直接对着出菇口,以免破坏菌丝。保持菇房空气质量,在气温高时,可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及时清除棚内的杂质、死菇、病菇等,保持环境整洁,当子实体成熟时,进行适时采收,采收时注意避免损坏周围菌丝,以免影响后续出菇。
8、平菇采收
平菇的采收时机通常以菌盖的展开程度和颜色变化为标准,采收时菌盖应充分展开,颜色由深变浅,且下凹部分开始出现白色毛状物,这表明平菇尚未弹射孢子或刚开始弹射孢子。这是采收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平菇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都较高。采收过早,平菇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影响,过迟菌盖边缘会卷缩破裂,菇柄老化粗硬,不仅质量下降,食味变劣,重量减轻,而且会影响下一批平菇的生长。在采收前,停止喷水,以免造成菌盖干燥和脆裂,一手按住料面一手握菌柄基部旋转拔下。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菇体,不要过分伤害培养料,以利于下一潮菇的生长。采收后应及时清理床面,将死菇和残留在培养料中的菇根捡净,以保持环境卫生和促进下一潮菇的生长。
综上所述,食用菌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使用较为广泛,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而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价值相对较高,无公害情,含有诸多药用价值保健价值的食物,势必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发展食用菌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种类可选择多种植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绿色健康发展。因此在今后食用菌栽培管理过程中,就需要从科学选择品种入手,加快构建完善的栽培技术方案,保证食用菌的整体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