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械化收获技术有效应用及收获减损操作措施分析
作者: 沙黑拉·胡尔曼汗 帕茹扎·吐尔逊汗当前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逐渐加快,小麦栽培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现代农机装备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切实提升了小麦的生产效益和生产质量。机械化收获是小麦种植的最后一个环节,收获效率和收获质量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当前在进行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损失现象,为此就需要我们在明确小麦机械设备的收获操作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收获减损的操作措施,为推动小麦机械化生活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先进的农机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麦生产环节从播种到最后的收获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保证了小麦的收获质量,减轻了农业劳作,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解决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在小麦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该项技术体系具有较为严格的操作技术规范作业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明确机械化收获的操作技术要点,规范作业确保机械设备能够稳定地向前推进,并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不断完善小麦机械化收获技术体系,确保收获效率,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一、小麦机械化收获技术
1、机械设备的选择与检查
常见小麦收获机主要有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牵引式联合收割机、割台式收割机,体重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割台收割小麦秆体,一般为平台式或卷扬式。脱粒机构主要有脱粒滚筒、喂入器和喂出器,将小麦穗脱粒。清选机构主要包括筛网、风扇和分离器,能够将小麦籽粒与杂质如碎秸秆等分离。运粮系统通过螺旋输送器或皮带输送器将小麦籽粒运送到粮箱。操作员在驾驶室控制收割机变速、转向、割台升降等功能。牵引式联合收割机与自走式收割机类似,但没有底盘和传动系统,由拖拉机牵引。割台式收割机仅有割台部分,将切割下来的小麦秆运送到脱粒机中。不管选择哪种收获,机械设备在作业之前都需要做好详细的检查工作,检查刀片是否锋利,是否有缺口或损坏、确保割高和倾角调整正确、割台链条和齿轮的润滑情况。然后检查脱粒滚筒和喂入器的间隙是否正确,确保筛网和分离器清洁无堵塞、皮带或链条张力合适。清选机构在检查过程中要重点查看风扇和筛网是否正常工作、调整风量和筛网振动频率。运粮系统主要检查螺旋输送器或皮带输送器是否正常运转,确保粮箱清洁,无杂质堵塞。同时详细地检查轮胎气压、燃油、机油和冷却液液位、电气系统所有连接正常,清除收割机上的杂草和碎秸秆。
2、试收割作业
正式开展机械化收获作业之前可以进行试收割作业,主要目的是检查收割机的机械性能和作业质量,确定收割机的最佳作业参数(割高、割幅、脱粒间隙等),然后发现和解决收割机作业中的问题。作业前检查机械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清除收割机上的杂草和碎秸秆,培训操作员正确操作和维护收割机。选择一块代表性小麦田块,进行试收割,调整收割机割高、割幅、脱粒间隙、风量和筛网振动频率参数,记录收割机作业包括作业速度、燃料消耗、脱粒率、籽粒损失率和杂质率等情况。收获完成之后分析试收割数据,确定收割机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检查籽粒样品,是否有破损或杂质,根据试收割结果,调整收割机参数,以优化作业性能。通常情况下根据小麦倒伏情况和茬口高度调整,一般为10~15cm,结合田块大小和地形宽幅一般调整在5~7m。机械设备行进速度调控为4~6km/h,粮食损失率低于1%,杂质率低于5%。
3、收割时间的选取
小麦机械化收割时间的选取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收割效率和粮食品质。一般情况下要依据小麦的成熟度、天气条件、田间状况、收割机的性能、粮食仓储条件综合确定。小麦成熟度以籽粒含水率为准,适宜收割时的籽粒含水率为13%~15%,过早收割,籽粒含水率高,籽粒易碎裂,影响品质和产量,过晚收割,籽粒含水率低,收割时易散落,造成损失。通常情况下,在机械化收获过程中主要选择在晴朗、干燥的天气下进行,雨天或大风天,田间湿滑,收割机难以作业,容易造成籽粒损失和籽粒品质下降。要保障地块集中连片,这样能够发挥农机装备生产效率高的特征,同时在生产之前对于田间杂草较多的应该及时进行清理,否则将会影响收割机的作业效率和籽粒清洁度,结合农田的生长情况详细地明确收割机的作业速度、脱粒率和清选率等性能指标。小麦机械化收获前如果粮食仓储条件较差,需要提前收割,避免籽粒霉变和品质下降。
二、小麦机械化收获损失的原因
1、小麦机械化收获损失的表现
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损失主要可以分为收割损失、脱粒损失、清选损失和其他损失。收割损失是指在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由于收割时机、收割速度、收割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小麦颗粒损失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收割时机不当,收割过早或过晚。收割速度过快或过慢,也会使小麦颗粒掉落,造成损失。此外,收割高度的调整也是影响收割损失的重要因素,如果收割高度过高,会使小麦颗粒掉落,导致损失;收割高度过低,则容易损坏麦茬,影响下一季作物的生长。脱粒损失是指在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由于脱粒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小麦颗粒在脱粒过程中脱落的现象,这种损失通常发生在脱粒设备磨损严重、脱粒速度过快、脱粒力度过大等脱粒阶段,导致小麦颗粒脱落造成损失。清选损失是指在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清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小麦颗粒在清选过程中脱落的现象,通常发生在如清选设备磨损严重、清选速度过快、清选力度过大等清选阶段导致小麦颗粒脱落。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损失类型外,在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损失,如运输损失、晾晒损失等。运输损失主要是由于运输过程中,小麦颗粒受到振动、碰撞等原因脱落。晾晒损失主要是由于晾晒过程中,小麦颗粒受到风吹、日晒等原因损失。
2、小麦机械化收获损失的原因
①机械设备操作失误
在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机械设备操作失误是导致收获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操作者技能水平不高、设备维护不当以及作物判断失误等几方面。操作者技能水平不足可能导致机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从而造成小麦收获损失。很多农机驾驶人员在收获作业之前并未经培训或者培训不足,对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不熟悉,操作者经验不足,对小麦种植模式、作物特性以及机械设备适应性了解不够,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导致机械设备损坏或者作业效果不佳。而机械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如果操作者对设备维护保养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进而影响收获作业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操作者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调整机械设备的作业参数。如果操作者对作物状况判断失误,可能导致收获损失。有些驾驶人员对小麦生长周期和作物特性了解不全面,难以准确判断收获时机,同时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天气、土壤等环境因素考虑不足,未能合理安排收获时间,再加上作业过程中,未能及时观察作物状况,调整机械设备参数导致损伤出血。虽然现代机械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已经考虑到操作简便性和性能稳定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设计不合理,导致设备操作复杂,增加操作者失误概率,制造工艺不良,使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性能下降,这些缺陷可能导致机械设备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出现故障,从而影响收获效果。
②单纯地追求机械生产效率
在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即过分追求机械生产效率,忽视了收获过程中的减损问题。机械化收获相比人工收获具有显著的生产效率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小麦的收获工作,从而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和农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效率的机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在应用之前并没有掌握机械设备的生产性能盲目操作。另外,机械设备制造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过度强调机械生产效率,而忽视了收获减损问题。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制造商更关注产品的性能和价格优势,以吸引消费者,机械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制造商往往更注重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而忽略了收获过程中的减损问题。
③小麦收获时间不科学
小麦在成熟过程中,籽粒的含水量会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会逐渐增加,这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如果收获时间过早,小麦籽粒的含水量较高,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较低,导致小麦品质下降,影响产量和品质。而如果收获时间过晚,小麦籽粒的含水量过低,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容易导致籽粒脱落和断裂,增加收获损失。此外,收获期间如果遇到阴雨天气,会导致小麦籽粒含水量增加,容易发霉变质,同时也会增加收获损失。与此同时收获时间的选取还应考虑到机械化收获设备的性能,不同型号的收获设备对小麦成熟度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在选取收获时间时,应根据所使用的设备性能进行合理选择,以减少收获损失。
三、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措施
1、选择正确的作业行走路线
在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合理的收获路线规划可以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收获损失,提高小麦产量。行走作业路线确定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确保收获质量,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收获损失,保证作业安全的原则进行。作业之前根据田块的形状和大小,合理规划收获路线。一般先从田块的一角开始,沿着田块的边界行走,然后逐渐向内部推进,确保收获机具能够覆盖整个田块。在规划收获路线时还需要考虑风向和天气条件,尽量选择顺风方向进行收获,减少小麦倒伏和吹散损失。同时,要根据天气条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收获。规划收获路线时避免重复收获和遗漏,可以通过预先绘制田块地图,标记收获路线和已收获区域,确保收获机具按照规划的路线进行作业。收获作业时要根据大田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收获路线,及时观察收获效果,如发现收获损失较大或收获不均匀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收获路线,确保收获质量。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恶劣天气,应及时停止收获作业,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天气好转后重新规划收获路线,继续进行收获作业。
2、严格控制好农机的作业速度
在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作业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小麦的收获质量和效率,过快的作业速度可能会导致小麦颗粒不饱满,增加收获损耗,甚至损坏农机设备,一般情况下,机械设备的作业速度控制在4~6km/h,具体的作业速度要结合大田情况综合调控。例如,在小麦成熟度较高、地形平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作业速度,以提高收获效率,而在小麦成熟度较低、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以确保收获质量。同时驾驶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的农机设备有不同的作业速度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所使用农机的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收获效果最佳。此外,还要注意在收获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作业速度,避免突然加速或减速,保持平稳的心态,确保作业速度的稳定,否则突然的加速或减速会导致农机作业不稳定,增加小麦的收获损耗。
3、保障作业宽幅、割台高度
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过程中,不同品种的小麦以及不同的生长条件对收获作业的宽幅和割台高度有直接影响。同时,不同型号和性能的收割机对收获作业的宽幅和割台高度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收割机的型号和性能,合理调整收获作业的宽幅和割台高度,以确保收获效果和降低损失。另外,地块条件和地形对收获作业的宽幅和割台高度也有较大影响。如地势较高或较陡的地块,应适当降低割台高度,以防止收割机倾覆或损坏,在地势较低或平坦的地块,可适当提高割台高度,以提高收获效率。一般情况下,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的宽幅可设置在5~7m之间,割台高度可设置在10~15cm之间。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小麦品种、生长条件、收割机型号和性能、地块条件和地形、作物成熟度和含水量等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合理确定收获作业的宽幅和割台高度。
4、控制拔禾轮的速度和位置
拔禾轮速度应根据小麦倒伏情况和成熟度进行调整,倒伏严重的小麦,拔禾轮速度应适当降低,成熟度较高的小麦,拔禾轮速度可适当提高,以提高收割效率,一般情况下,拔禾轮速度为200~300转/min。拔禾轮位置同样需要根据小麦高度和倒伏情况进行调整,过低的位置会导致拔禾轮与割刀接触,造成割刀损坏,过高的位置会导致小麦未被完全拔起,造成籽粒损失,拔禾轮与割刀的间隙为10~15cm。在调控期间主要是调整拔禾轮传动比或液压系统控制拔禾轮速度,然后调整割台高度或拔禾轮支架位置控制拔禾轮位置,在收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拔禾轮工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速度和位置。
5、调整脱粒和清选部件
脱粒间隙根据小麦品种和成熟度调整脱粒间隙,一般控制在10~15mm。喂入量需要根据小麦产量和收割机作业速度调整喂入量,确保喂入量控制在脱粒机构能够正常工作且籽粒损失率较低的状态。清选部件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小麦杂质含量调整风量,以达到杂质去除率高且籽粒损失率低的最佳效果。结合小麦籽粒大小调整筛网振动频率,达到杂质去除率高且籽粒损失率低的最佳效果。
随着小麦种植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机械化收获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重要发展趋势,大型收获机械设备的有效应用,切实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农民群众的劳动力,与传统的农业劳作相比,机械化收获效率更高,但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现象,所以在确保机械操作规范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机械设备所造成的损失原因,并结合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减损措施,更好地发挥小麦收获机械设备应有的收获,作业效率高的作用,切实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益。